本土案例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应用价值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论述本土案例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利用民族英雄、民族独立解放、民族交融等方面的案例素材,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名学生的心灵深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团结教育 本土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28-03
  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坚持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各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民族常识,更要引导学生熟悉本地区内每一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做到既能讲好中国故事,也能讲好家乡故事、民族故事。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开疆拓土、英勇善战,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活上相互交融,情感上相互依托,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因。自宋朝以来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广西各族人民在共同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中携手并肩、相互支持,形成了国家统一高于一切的理念,并代代相传。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用千百年来广西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事件、典型人物,唤起新时代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一、以民族英雄为例,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民族英雄,是指那些为了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献出了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历史上,自秦始皇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广西一带就已经纳入中国统治之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广西位于祖国南疆,一直处于中国南部的边防前线,有着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历朝历代,广西各族人民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为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朝时期,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市旧州村)瓦氏夫人,在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虽已58岁的高龄,但仍响应皇帝征招,亲自率领由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州募兵组建的6800名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与汉族军民一起并肩作战,共击倭寇,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纵马冲锋陷阵,连歼敌兵,打破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赫赫战功,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后来,瓦氏夫人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中,壮族的瓦氏夫人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
  清朝时期,在19世纪下半叶的抗法战争中,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冯子材虽已年近70,但仍率领现今广西钦州、上思、宁明等边境各族儿女组成的萃军,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并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有力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刘永福,在中法战争中,率领主要由上思、宁明、崇左、靖西、睦边(今那坡)、钦州等地的壮、汉、瑶等族农民组成的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者,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赴台抗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国抗击法国侵略取得的胜利,血洗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军队抵抗西方列强入侵屡战屡败的耻辱,大长了中国人志气,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著名诗人、《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曾有诗赞,“近百年来多痛史,谈人不应失刘冯”,其中“刘冯”就是指刘永福和冯子材两位近代民族英雄。广西的壮、汉、苗、瑶等民族团结一致,痛击法军、保卫边疆,谱写了一曲中华各民族儿女携手捍卫祖国的壮丽凯歌。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八桂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广西先后出兵北上抗日50万人,征调兵源近100万人。据当时广西省政府(新中国成立以前)宣称,抗战前两年(1937—1938年),广西输送兵员34万,保证了桂军的扩编和伤亡补充。当时全省人口为1320万,出兵率居全国第一,而兵员的素质亦属上乘。在广西本土抗战中,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以付出伤亡1.4万人的巨大代价,取得击毙敌方包括旅团长中村正雄在内的4000余人的昆仑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守城将士在外无援兵、内无补充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孤军奋战、英勇抗击,歼敌6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精神的感召下,爱国青年纷纷应征参加国民党广西当局組建的三届广西抗日学生军,其中第三届有4000多人。从1938年到1941年,抗日学生军开赴前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还直接参加桂南大会战的大小战斗70余次,包括惨烈的昆仑关战役,许多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流血牺牲、积极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广西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如今,坐落在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的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已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先祖、英雄,他们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凝聚成一种精神力量用于构建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如果不去弘扬这种英雄精神,那这个民族和国家必将没落,直至灭亡。历朝历代,广西各族人民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开拓边疆、共同抵御,表现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以及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为拯救民族的危亡、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以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为例,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行列中,广西各民族英雄儿女始终与广大汉族人民站在一起,不甘沉沦、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期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坐镇越南河内,策划和领导广西边境三次反清武装起义:第一次是1907年9月1日发动的丁未钦州防城之役,第二次是1907年12月1日夜发动的丁未镇南关之役,第三次是1908年3月27日发动的钦廉上思之役。广西各族人民积极参加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它们为辛亥武昌起义的成功积累了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有20多名广西籍子弟参加了由黄兴率领的100多人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衙署。在这次重要而激烈的战役中,有5位壮族烈士被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列。孙中山逝世后,广西于1930年10月在梧州兴建了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梧州北山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当年领导八桂儿女向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宣战和奋勇开炮的历史,至今仍激励着广西人民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至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人成功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在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奉命北上后,韦拔群坚决服从军前委命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同时发动群众,重新组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如今,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南宁市南湖公园南岸的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红七军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才俊杰,据统计,从这支部队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大将张云逸,上将韦国清、李天佑,中将莫文骅、韦杰、覃健、冼恒汉,还有12位少将,18位省军级、部级干部,以及一大批党政高级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西革命武装密切配合解放军,各族人民积极支持和参加滇桂黔边纵队活动,多次击退新桂系军队的围剿,建立新政府,扩大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从1949年11月6日开始,至同年12月14日结束,历时39天的广西解放战役,歼敌17万余人,消灭了统治广西25年、在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坚决反共的国民党新桂系,解放了广西,为夺取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广西解放后不久,1951年成立的“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6年改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现在,广西共有12个自治县、59个民族乡,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
  在中国近代,广西这片红色的热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赤胆忠心的英雄人物,他们怀着对真理的坚定信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三、以民族交融为例,培养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相互认同,是民族生存、发展的一种方式。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据史料记载,广西的汉族主要是从北方中原迁徙而来,历朝历代从未停止过,最大的两次迁徙是公元前219年50万秦军平定岭南百越和北宋时期的平侬(侬智高)大军,这些大军平定后大部分都留下屯守广西。广西的壮族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瓯和雒越支系的后裔,是广西最早的祖先。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水族、仡佬族是百越先民的后代,瑶族、苗族是蚩尤的后裔,被黄帝打败后逃到岭南,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瑶族、苗族。水族先祖自中原往南迁徙至岭南百越地区,并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成为岭南百越的一分子。回族大约在元朝时期进入广西。多民族杂居、长期共处的民族分布格局,为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便利,无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还是少数民族之间的来往交融从未间断过,在生产科技、经济、文化思想、人文、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在同一地域生计方式、文化特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逐渐趋同,各民族融合不断加深,推动了广西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水乳交融,各族相通”的关系。
  第一,生产科技方面。自秦汉之后,汉族人的南迁给广西少数民族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与手工业生产技艺。加上汉族人到来时,大兴垦田、修水利和修筑运河,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很多壮、瑶等民族的人与汉族人进行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如共同筹办造纸厂与木材加工厂、合作建设矿厂等:“康熙年间,闽客来容,始创纸篷于山中……粤人与瑶又创纸篷百余间……”[《容县志》卷6《舆地志·物产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长期的经济往来,广西各民族之间交往沟通越来越紧密,能够有效满足各民族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使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逐渐加深,为日后开展更多类型的经济合作、多方面的交往提供了條件。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西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山区、边疆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而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省份的一些汉族商人、企业家,也到民族地区投资办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双向流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口分布新格局,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第二,语言交际方面。语言是民族交往的先决条件,在广西很多汉族与壮、瑶等民族杂居的地区,当地人都能够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这也是广西民族交往所呈现的独特的一面。比如在贵港民族杂居的地方,当地人都可以使用壮话、白话、普通话等语言,语言上的互通,为广西各民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位于桂西南的怀安村是天等县唯一一个汉族村,其周围都是壮族村落,怀安村人除了学讲本民族语言(蔗园话),还从小学讲壮话,方便与当地壮族人交流,为生产生活、学习提供条件,促进民族的交融。唐朝时期,一些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壮族人开始借助汉字的偏旁部首、参考汉字“六书”构字方法创造“古壮字”(也叫“土俗字”“方块字”)。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古壮字”成为汉字系民族文字中最成熟、最系统的文种,受汉字影响最深。至今,“古壮字”仍在民间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堪称历史最长、覆盖面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文献最丰富的文字,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生活习俗方面。通婚也是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处于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交往密切,少数民族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很普遍,特别是汉族人与苗、侗、壮、瑶等民族组成家庭较为常见,他们共同繁衍后代,民族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交往关系。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八滩村,有一户多民族家庭,全家11口人,汇集了壮、汉、苗、瑶、侗5个民族,演绎了四世同堂、情融五族的佳话。而这样的多民族家庭,在广西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已超过130万个。在南宁市,两个或多个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的近60%。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通婚化解了很多问题纠纷,维护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团结。
  第四,文化生活方面。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和花山崖壁画,侗族的楼和桥,瑶、苗等民族的医药,壮、苗、侗等民族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更是丰富多彩。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睦邻而居,在交往过程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形成了互融、互涵和互化的局面。如汉族传统节日对壮族节日产生影响,部分壮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节日一致,只是在节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与汉族有所不同:壮族过春节借用汉族的节期,但节日活动是以包年粽、蒸年糕、敲铜鼓、祭蚂蜗、舞春牛、对歌娱乐为特色。同样,今广西境内的汉族也受壮族等民族节日及其活动内容的影响,过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农历三月三的歌节、农历四月初八的敬牛节、六月的盘古诞节、八月的岭头节(钦州一带)等。正是民族交融带来的各民族文化同态性和同质性,成为消解或缓和民族矛盾的稀释剂、拉近或密切民族关系的黏合剂,也正是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避免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民族之间的隔阂或冲突,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和睦、团结提供了有利条件,逐渐成为推进广西民族团结发展的内在力量。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融洽,是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区。但是随着我国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风云变幻,国际体系面临越来越多不稳定因素,西方的分裂势力也在時时刻刻都在对我国进行渗透,学校要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需结合本地和民族特点,全面、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让学生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区情、民情等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植根各族学生的心中,不断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心灵深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4(2).
  [2]韦瑞强.孙中山与广西各族人民[J].中国民族,1981(10).
  [3]方素梅,蔡志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4]陈乐齐.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民族团结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4-10-21.
  [5]于峪.黑旗军魂刘永福[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4.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新时代背景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批准号:BMA180043)的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一带一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荔江湾景区的营销策略创新为例,通过对其目前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荔江湾景区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荔江湾;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中圖分类号]F590 [文献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是集旅游景观、产品、人文、市场、服务、管理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综合化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全域旅游理念入手,结合丽江经验,阐述丽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现状分析;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白话为例,论述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朗读俗语,习唱童谣;讲述方言故事,演绎本地人物形象;游历旧地,亲身感受;推荐南宁白话方言读本,拓展方言知识。  【关键词】方言 课堂 南宁白话 白话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5-02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提出要“大力推广和
期刊
[摘 要]文章应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有项目较少而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受到地域限制、国内外留学生思维习惯与所用语言存在差异、各种参与主体利益关联度不同等,从而提出了增加与创新交流互动项目、拓展合作区域与合作单位、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与条件、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方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发展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方言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南宁白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7-03  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南宁市柳沙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的实践,提出深入挖掘提炼茶文化中蕴含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等“八德”,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编写茶文化校本课程,策划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等建议,不断探索将茶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以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陶冶学生身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茶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论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生评价 南宁白话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9-03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课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乡村旅游对农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恭城红岩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恭城红岩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柳沙学校为例,论述学校茶文化宣传的策略:以显性与隐性的教育相结合,为学校的茶文化宣传奠定基础;深化校园茶文化宣传的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茶文化宣传新形式,加强学校茶文化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宣传,树立学校茶文化品牌形象,促进中华优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 宣传形式 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光的折射》为例,阐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利用预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借助实验加深学生自主探究体验、通过延伸实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43-02  物理课程标准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