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整理·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阅读教学新要求。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连,解决生活中问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采取与文体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方法:立足课堂,利用教材转换文本;利用教材、图表梳理整合信息;链接生活,运用文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转换;整理;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阅读简单非连续性文本,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有价值信息。”“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将阅读范畴扩展到目录、图表、表格、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等。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和要求有所不同,更具有直观性,更注重信息的提取、整合和运用。
  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也多,每天会遇到许多生活问题,面对海量的生活化信息,学生就得学会生活化内容的阅读,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连续性文本,如各类说明书、车站站牌表、活动宣传海报、超市促销广告等,而这类教学内容在语文教材上几乎没有,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并以课内教学为引领,拓展相应的课外阅读,同时以有效的作业设计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课堂,利用教材转换文本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解读文本的内在含义,并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努力在文字和非文字因素之间转化,实现两种文本之间的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如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将其变换形式,创建非连续性文本,渗入表格、图形、说明等教学因素,以此来充实教材内容。
  (一)课前导读,设计“预习单”作业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预习作业的布置不能一视同仁,要因文而异。“预习单”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预习的程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掌握教学起点,使学生已有水平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减少教学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在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明文《鲸》的预习单时(见表1),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以概括意思為主,列举说明方法为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特点,发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预习单的第一题,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同时也为在课堂上梳理“鲸的几个方面”做了铺垫,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样的预习单,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不仅条理清楚,适合用于板书,还能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念,不失为一举两得。
  (二)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单”
  课堂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它可能是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可能是知识的生成点,可能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可能是技能的培养点、思维的发散点……因此,课堂交流中使用的“学习单”,必须根据学生的起点、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与教学环节紧密相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一堂全区赛课的公开课中,一位青年教师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二则》中的《扁鹊治病》,该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份“处方单”,让学生替“名医扁鹊”、为蔡桓公开处方(见表2)。
  课堂上,这些“小名医”在自主阅读文本后,规范地填写了处方单上的诊断语录,这就是整体感知文本,自觉地把握文章的要点,从而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交流“处方单”时,教师引领学生把病程以及对症下药的过程说清楚,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设计及反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整合训练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处方单”这一学习单的使用,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将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发展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作业设计无疑是实现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转化。学生通过读连续性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将其转变为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同时创建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对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与解读。为学生多创造机会接触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培养了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层面的阅读能力,更能充分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乃至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教材、图表梳理整合信息
  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非连续性文本的一大特点就是用图表等非文字来直接显性地展现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连续性文本中的组成要素,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使其转变成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运用能力。
  (一)比较阅读,在梳理中总结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来编排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单元课文,以比较阅读为核心,系统梳理整个单元课文的文本特色(见表3)。
  学生在学完单元课文后,梳理整合了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特色,从多方面展开比较阅读,从中归纳、提炼出课文要点,培养了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知识点整理,在归纳中有效复习
  教材中的目录也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全册课文的内容信息,也是进行分类预习和复习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以此为借鉴,用表格整理出单元知识重点。这样的表格,既清楚地明确了学习要求,也把课文内容做了有效的回顾,可谓一举两得。
  (三)通过思维导图,提炼文本重点、难点
  在学完了课文后,如果就课文的主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那既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一种回顾复习,也是把提取到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   这样图文并茂的作业是一种思维导图,它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归纳提取课文的重要信息,突显了要点。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既明确地表达了课文主旨,也用图或符号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动物的行踪,不失为点睛之笔。
  三、链接生活,运用文本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会与非连续性文本相遇,如地图、公交站牌、火车发车时刻表、玩具说明书、广告商标、水电费单据、调查问卷……就连我们每天上课的教室中也有许多非连续性文本,如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评比栏等。这些阅读材料虽不是正规的文本,但由于它们与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便成为了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内容。
  (一)学科整合,图文对照读懂文本
  小学除语文以外,还有多门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数学等课程中,也会出现图表和文字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与其他学科中的交融联合,整合学科之间的文本资源,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知识体系,还能发展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某区的自编教材《现代小学数学》配套使用的《数学单元期末综合卷》二年级下册中的一道数学题(见表4)。
  从上表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就已经出现。该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巩固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减法,而采用一张银行的对账单形式,生活性很强。这就需要老师提前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看懂图表,从中提取出关键的数据信息,并理解“账户余额”“收入金额”“支出金额”等关键词意。联系生活指导学生阅读,建立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系统,数学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二)契合活动,设计有价值文本
  学校少先队定期会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和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绘制海報,将班级主题特色和亮点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宣传海报上。
  此类文本的教学方式较灵活,教学地点不一定在课堂上,可以在文本出现的场所。教学的主体也不一定是教师,可以请家长参与。教学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可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也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自行确定。总之,应因地、因时、因人而自由处理。
  (三)生活实践,比较筛选运用文本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考验着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能否正确提取其中的有效的信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生活。
  例如,某学校的一位老师开设了一堂“喜迎G20,邀请外宾游杭州”的非连续性文本公开课。课堂伊始,教师就创设情境,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嘉宾选购一款杭州特产龙井茶作为礼物。可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到底该购买哪一款呢?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龙井茶叶”的多重文本,其中包含着龙井茶的文字介绍、超市的包装图片、价目表、说明书页等,选取其中3款为西湖龙井茶叶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介绍,从而向外宾介绍、推荐,供外宾选择、选购(见表5)。
  学生通过看价格牌、包装袋上的说明及生产日期等资料,以图文对照的形式,比较筛选各项信息,最后综合了产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区别陈茶和新茶)、产地(西湖产区和浙江钱塘产区有别)、是否有英文说明(外宾是否有可读性)等几个因素,选出了最正宗的、有诚意的茶叶礼盒。虽然在口感、颜色上不能拆包装看,但是这样的比较阅读,切实解决了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很有意思,为学生日后生活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
  课后,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制作了游杭州的计划攻略,图文并茂地绘制中,充分凸显了杭州的特色,展现了小主人的风貌。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大多结合在综合实践类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生活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锤炼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弥补语文教材非连续文本的缺失,二是从生活需要出发提升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热情,提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瑞珠,卢乃桂编著.从国际视域论析教育素质与平等——PISA的启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蒋德仁.国际学术评价PISA概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当前试卷讲评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追求目标,构建“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激情展示(呈现→说题→对话→拓展)→课后:反思矫正”的“C—P—R”试卷讲评课模式,提出该模式不同教学环节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C-P-R”;模式;试卷讲评  一、“C—P—R”试卷讲评课模式提出的背景  试卷讲评是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型,然而,千篇一律的试
前不久,听了二年级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口诀背得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遗憾。少了些什么呢?我认真地整理了以下几个片断。  片断一  师:老师很喜欢做拼图游戏,今天我用几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图形,大家看一看拼成了什么?这只船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师:摆1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摆3只呢?……摆7只呢?请你自己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师
[摘 要]  运算律是由多个知识点所组成,按部就班的教学,耗时耗力。析取加法交换律作为运算律的核心,以精选素材、引起关注、多元表征、回顾反思等策略,可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  关键能力;核心知识;推理;思维  一、运算律教学的价值追寻  史宁中教授说:“人们经历多年数的运算的使用,如:30 54=84,54 30=84;15 8=23,8 15=23……最终希望以符号或者简洁
江苏高考采用新模式至今已有5个年头,5年来高考政治江苏卷试题不断推陈出新。纵观2012年高考政治江苏卷,较之于往年,笔者的深切感受是“规范严谨、稳中出新、求真务实”。  一、结构规范,试题严谨  整卷由单项选择题、简析题、探究题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也正是近些年江苏卷试题的基本结构。考查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与所占总分(120分)的比例,列表如下。  对照2012年江苏政治学科(选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
摘 要 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仍然存在着浅表学习的状态,深度学习难以发生。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本质、实现数学学习的主动遷移和增值等学习策略,切实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深
摘 要:精彩课堂是科学、艺术、人文和技术和谐统一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高水平和高境界的达成。明确精彩课堂的基本内涵,实施整体优化、创设亮点、关注细节、举一反三和动态生成等教学策略是构成精彩课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精彩课堂;基本内涵;实施策略;化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精彩课堂的提法频频出现,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文章就有千篇之多,但大多只是“冠名”而已,对于精彩课堂的内涵、研究价值、实施策略以及评
在教学质量诉求日见强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已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关注焦点。有效,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  按照本体论的观点,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的本体——教师和“学”的本体——学生这两个方面。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应该从教与学的本体出发,最终实现、完成教与学转化的效益,即有效教学应是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以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基于
[摘 要] 民族学校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民族教育特色,又要满足教育教学功能。在课程开发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沈阳市满族中学提出并构建了“海东青”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国家基础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满族特色课程等共四大类,旨在使学生充分表达自主选择的意愿,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实现统一与灵活相结合、深度发掘与宽度拓展相结合的需求。  [关键词] 民族教育;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满族文化
[摘 要] 理性思维是科学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关注科学中的实证,通过对地球形状证据的考察和内在关系的逻辑分析,围绕观点的提出、证伪、证实和修正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关键词] 初中科学;实证意识;课堂教学  一、实证意识的内涵  2016年发布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确立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中提出科学精神具体要点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摘 要 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发展目标,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导向,以《创意水果拼盘》一课作为教学研究内容,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探究、实践、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 核心素养 创意水果拼盘教学设计  21世纪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因其课程理念和形态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