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 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关键词:科技;版画;影响
在英语中 Print 一词其意为印刷、 版画。可见版画艺术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根溯源,版画的产生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版画种类无不是伴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产生而出现,可以说版画就是印刷术的产物,是绘画艺术对印刷技术的借用,因而现代版画也是造型艺术中与科学进步最为紧密的画种。 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 凹、 平、 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 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 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大约到了公元 3 世纪的晋代(公元265 年~公元420年),随着纸、 墨的出现,印章、 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这些活动无论从雕刻图形的角度,还是拓印的效果而言,都与当今的版画有着类似之处,无疑是中国印刷技术发明的先导。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 《抱朴子》 一书曾经记载: “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 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 868年)的经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简称 “金刚经”。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 “交子” ,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 1048)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 1440 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美国学者卡特在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 一书中提出: “造纸和印刷术的西传都是通过丝绸之路完成的”。现存最早的木刻画是 《圣克利斯多夫》 该画作于1423年,雕版印刷,手工上色。欧洲印刷的革命性变化,是由德国人谷登堡于1440年发明了铅合金活字排版印刷术和印刷机引发。 木刻也由早期的阳线描刻,逐渐向以排线表达光影明暗的方式发展。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18 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 1800 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版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地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 《点石斋画报》 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靖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毕加索、 马蒂斯、 蒙克、 梅庸、 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 波普等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 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让版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特有的形式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更好的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汪妍(1981—)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艺术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术版画。
关键词:科技;版画;影响
在英语中 Print 一词其意为印刷、 版画。可见版画艺术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根溯源,版画的产生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版画种类无不是伴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产生而出现,可以说版画就是印刷术的产物,是绘画艺术对印刷技术的借用,因而现代版画也是造型艺术中与科学进步最为紧密的画种。 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 凹、 平、 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 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 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大约到了公元 3 世纪的晋代(公元265 年~公元420年),随着纸、 墨的出现,印章、 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这些活动无论从雕刻图形的角度,还是拓印的效果而言,都与当今的版画有着类似之处,无疑是中国印刷技术发明的先导。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 《抱朴子》 一书曾经记载: “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 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 868年)的经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简称 “金刚经”。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 “交子” ,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 1048)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 1440 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美国学者卡特在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 一书中提出: “造纸和印刷术的西传都是通过丝绸之路完成的”。现存最早的木刻画是 《圣克利斯多夫》 该画作于1423年,雕版印刷,手工上色。欧洲印刷的革命性变化,是由德国人谷登堡于1440年发明了铅合金活字排版印刷术和印刷机引发。 木刻也由早期的阳线描刻,逐渐向以排线表达光影明暗的方式发展。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18 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 1800 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版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地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 《点石斋画报》 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靖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毕加索、 马蒂斯、 蒙克、 梅庸、 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 波普等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 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让版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特有的形式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更好的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汪妍(1981—)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艺术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术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