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jdhnaliuh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分课堂包括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对分课堂将讲授与交互体验结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评价准确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
  一、对分课堂
  1. 对分课堂理念的提出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教育质量并不理想。当前高校师资仍待增强,教师对课程的把握程度和对教学方法的运用程度参差不齐,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主动性有待提高。同时,“95后”大学生呈现出活跃性和自控力不强并存的“新常态”。针对以上问题,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理念,并通过小范围实践验证。
  2. 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综合融入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模式的优点,超越单纯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是适用于当前高等教育课堂的有效模式。对分课堂基于建构主义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生成新的经验,集班级授课制和翻转课堂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3.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
  对分课堂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一半时间分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另一半时间分由学生讨论,将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为学生留有课后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以便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课堂进程方面: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又称为PAD课堂。在课程评价方面: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的质量。在教学理念方面:聚焦于学生的成长,注重个人吸收和体验。
  二、对分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合理性
  1. 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分课堂既包含集中讲授,又包含深入讨论。对分课堂强调课程与课程中的间隔时间,强调将学生课下时间的思考与讨论囊括进课堂中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和课外生活的积极作用。
  2. 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课程,其目的不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只是操作技能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但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由于师资问题普遍存在大班额情况,严重限制了课程设计形式,活动、游戏实施的可能性较小。而对分课堂讲授、吸收内化、讨论三位一体的模式,在课程结构和课程时间安排上都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三、对分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1. 讲授与交互体验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大学生课堂状态普遍呈现主动性不强,独立思考能力不强,被动跟随教师节奏,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投入度不足等问题。课堂气氛或是停留在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闷不语,或是持续兴奋的状态。对分课堂将主导与自主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群体动力,增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受益率。
  2.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针对当前学生存在“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问题,对分课堂使得学生通过讨论吸收,理解知識理论;通过讨论练习,掌握心理技能。将教师传授的显性知识与学生吸收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过程评价为主,关注评价准确度与学生心理需求
  对分课堂通过教师与学生,将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变为多元的、动态的、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内在需求的过程性评价。随时根据学生反馈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课程进度的调整。
  参考文献: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以一维逻辑斯蒂方程为工具,论证了一类非线性Lur’e系统通过周期倍化达到混沌的机制,深入研究了该系统由混沌转化为有规律的周期性问题,并通过仿真分析了Lur’e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目的对比分析职业性颈椎病患者通过X线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职业性颈椎病确诊患者88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检查方法
在找出适于高性能铝合金熔剂组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出适于Al-Mn-Mg合金的最佳处理工艺,并与常规熔剂处理进行比较,探讨了其净化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最佳处理工艺
企业内部物流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内部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特别是企业库存控制的合理化程度,能体现企业素质的高低。因此如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目前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HD动脉粥样硬化与炎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类圆形、最大直径〈30mm的结节,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炎等其他病变[1]。SPN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内孤
睡眠呼吸障碍(SDB)是一种常见病、慢性病,患病率在2%~4%,而老年SDB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中青年人,在30%~80%;中青年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主,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很少见
摘 要: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包含思政教育工作,还包含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的方方面面,工作范围广,负担重,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当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消除职业倦怠感的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消除策略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些年,随着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结肠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肾内科做结肠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