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竹笋春滋味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285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笋与茶一样,为江南山居春天的绿色双璧!
  清明前后南方的山地,竹笋又开始冒头了。竹笋壮实、肥厚、鲜嫩、洁白,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野生食品,深得天然至味,堪称山珍。“尝鲜无不道春笋”,春天的餐桌上没有比竹笋更鲜香美味的了。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饮食首推蔬食,蔬食里又首推竹笋,“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又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李笠翁概括的“蔬食四美”,竹笋都具备了。李渔先生言之在理。
  我们老家,山民挖得最多的是毛竹笋。采挖毛竹笋不仅是山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也成为观光客体验山居生活的主要项目。采竹笋,不光在春天,大雪封山的冬天,村里人也会扛着锄头竹篮,上山挖冬笋。
  冬笋笋壳金黄,味道鲜美,个头如拳头粽子一般,圆溜溜的,所以又称“团笋”。冬季,许多笋贩催着村民上山挖笋,收购价为五六元一斤,冰雪灾时能卖到十六七元一斤,还是供不应求。在北京,过年前摊贩出售的冬笋,连皮带壳要四十多元钱一斤。冬笋嫩,鲜味足,可以直接烹饪,老家人常配以腊肉、年糕、米干面、鸡蛋豆腐皮同炒,为农家乐待客的上好佳肴。
  山中有谚语云:“清明之前笋宝贝,清明之后笋当菜”,此乃春笋是也。清明前后,竹笋产量最大。不管刮风下雨,笋农都要上山挖笋,他们砍毛竹割茅草箬叶,搭盖窝棚,吃住在那里。
  泥土下的竹笋,笋壳金黄,叫做黄须笋,卖相好,滋味也鲜甜;出土之后,笋尖变黑,成为“乌头压”,滋味就变苦了,采挖下来,先在滚水里汆一下,才能烹调做菜。在山上,一根黄须笋,十几二十几斤的多的是,个头高如一个小孩子,壮实得很呢。
  笋农的窝棚一般搭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地方,周边搭起架子,架子上放上竹帘,可以晒制笋干等。同时,构筑地灶,用口径特大的铁锅与木桶连在一起,制成“淘蒸”,用于煮笋。一般来说,到了笋季后期,笋农就不再出售鲜笋了,而把笋剥壳加盐,整齐码放在“淘蒸”里,一次能煮600斤鲜笋。
  煮笋干,通常选用长度一尺左右的笋,小个的半尺以下的,则制成笋茄,成品颜色红紫,形状如茄子。煮时,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六至七个小时,然后放在架上烘焙晒干,一般需要七至十天,才能烘制为成品。成品笋干放在塑料袋里储存,经年不坏。
  因为蒸煮时间长,笋干笋茄中的纤维素得到了全面的转化,容易被人体吸收。将它们切片后,加葱油调料或炖或煮,也可先放至水里泡胀后,再切片切段烹调,不管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鲜嫩清香。煮笋的卤汁,浓缩了竹笋的精华,亦很鲜美,宛如高汤。山地笋农将其当调味品,用来拌凉菜和熟食,滋味独特。
  一些个头很大的竹笋,如两三尺以上的,则煮熟之后,放在大石头下压扁,榨出水分晒干,如同海边的鳗鲞或山中木柴一般,称为笋毡,易于保存。食用时浸胀,用小刨子刨成薄片,加肉骨同煮,清香四溢,令人垂涎。
  将竹笋撕成薄片,或者切成细丝,加盐蒸煮之后,烘焙晒干出售,可以卖到四五块钱一斤,销路甚好。山民有腌制竹笋的,与腌制咸菜方法一样,但因气温渐高,再加上产量大,腌制竹笋费事,产量并不是很多,不过,在江南,竹笋可以制作一道名菜——腌笃鲜。笃,其实就是炖的意思。咸肉是过年前特意留下来的腌腊肉,把上面的那种发霉发黄的东西剔除掉,同时也可以加上带上骨头的五花肉,竹笋则被切成滚刀块,三样食材都先要焯过,别忘了竹笋也得在冷水里激一下,这样可以保持口感的爽脆。先把咸肉和鲜肉放在砂锅里,加水大火烧开,等水开了之后,再文火炖。两个钟头炖了之后,再加竹笋炖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其鲜香滋味,颇能勾起食欲。尝一口汤,嚼一口肉,咬一口竹笋,鲜啊,美啊,简直是把眼眉毛的鲜落来!腌笃鲜,北方人很难吃到,在南方则成了一道家常菜,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给它大大地火了一把呢!
  东坡爱竹,初到黄州就吟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更有“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句。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竹笋炒肉,雅俗兼顾,个中奇妙难以言传。
  竹笋可以直接剥壳烹调,与竹笋相配的,应当是大肥肉,竹笋能吸油,肉香融合在竹笋里。还可将竹笋与腊肉、鲜肉,加霉干菜和腌白菜同炒,肉、笋和菜三种滋味融合在一起,尤为奇特。整大锅整大锅地煮熟,然后放在大簟和竹帘上晒干,可随时取用。除此,我以为山中最美味的,莫过于用笋脑笋干加山间腊肉同炖,肉味笋味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配一口烧酒,回味无穷。
  竹笋,历来为人们所嗜,方外僧人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有则故事说,济公在毛太尉家掘了新笋一篮,觉得滋味极美,便道:“一寸二寸,官员有分;一尺二尺,百姓得吃。和尚要吃,直待织壁”,然后包了竹笋到净慈寺,孝顺长老。长老道:“这品鲜味,你写一启感谢毛太尉。济公举笔:“才向泥团掘出,那堪露水烹尝。趁嫩正好结缘,老了却难享用。使山僧滋味感激,愿施主福禄尝新”,众僧见到竹笋,谁都想吃。济公让大家做诗,但他们绞尽脑汁写不出来。方丈最后写出一首:竹笋才生牛犊角,蕨芽初长小儿笾;旋挑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想起来,实在妙极!
  在南方山地农家,吃笋宛如品茶,旨趣甚为高雅,悠远,有隐者之风。我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唐本草》等古籍中,看到许多有关竹笋效用的记载。竹笋可供食疗,性甘、寒,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低脂肪、低糖、富含矿物元素等,听说还能预防大肠癌和高血压,甚至还有减肥功效,难怪深受主妇们的青睐。
  久住北京,好些年没有吃到来自南方的鲜笋了,对它的想念愈来愈烈,今日有老友不远千里远道捎来竹笋,让我感受到故乡泥土的滋味。搛一块笋肉于口中,细嚼慢咽,又好像回到故乡绿竹摇曳的大峡谷,在山村的农家院里,倾听竹片烧笋炖肉哔哔啵啵的声音,真乃人生一大乐趣。
其他文献
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党委、政府提出力争在三年内打造可游泳的镇域水系,并于三月中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五水共治”河道清理集中行动。镇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各村青年民兵、团员代表、志愿者加入到镇村两级干部组成的河道整顿队伍中,对辖区河道垃圾开展全面清淤整治,吹响了“五水共治”的青春冲锋号。集中行动确定开展之前,镇团委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广泛发动各村团员青年为“五水共治”建设出力。活动当天,全镇18
期刊
在过去两年中,我国政府通过实行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增加了农村生进重点学校的机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计划,今后还要再增长10%,这是可喜的进步,但问题在于,一本重点院校在我国的整体招生比例只有8.5%,更多的学生会到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农村生上大学只能进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如果大家都认为只有进一本才有希望,哪谁选择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呢?这样的教育出路何在?  我认为根本解决这一问
期刊
城镇化不要匆匆忙忙把大山上的老百姓搬到平原,把牧区的搬到郊区,然后把郊区的搬进城。在搬迁的过程里,我们是把每一种文化的发源地都给断了,然后换一种生存方法强迫他生存。快速的城镇化,会导致我们只剩下北京上海了,所有地方都是这个样。  中国文化的延伸,农民本身就是一种传承(载体),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你看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
期刊
“人生的价值可能会体现在多方面,但首先应该体现在自己本职工作的质量上”,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新甸镇玉泉村村委会主任郑秀萍的座右铭。  38岁的郑秀萍是土生土长的玉泉村人,早年在村里的小学教书,2001年在村里做起了计生工作,同时兼任村团支部书记。2011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甸镇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村委会主任。  玉泉村是宾县最大的村,是在原高太、玉泉两个村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距宾县
期刊
作为一个“80”后,他从白手起家一路打拼,到现在成为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公司总经理,网络300多户茶农的合作社负责人,还被评为“全省优秀创业青年”,当选省团代表,他就是双峰双毫雨露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湖北楚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国。  黄勇国1983年出生于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双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这个双峰山麓的小山村,一家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由于耕地有限,村里人大多靠山吃山,黄勇国
期刊
“十一黄金周到大芬来买画的人还是不少的,大芬村已经成了来深圳旅游的必去景点了。”一位画廊店主如此介绍近期大芬村的情况。近年来,深圳的文化特产大芬油画正在被当作纪念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各地。  大芬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以北10公里处,从地铁三号线福田站出发,半个小时后就能到达大芬村。别致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畫廊,三三两两选购的顾客,构成了大芬村的日常景致。虽然这是一个只有300多本地人的小村,却
期刊
从香格里拉前往德钦县的途中,会路过一个深山峡谷。峡谷的开阔处是高山牧场,汤堆村便在牧场边上。  这是尼西行政村辖下的一个不大的藏族村庄,与尼西其他村庄一样,汤堆村的村民除了放牧与务农外,还从事黑陶制作,这里的制陶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黑陶便被藏民用来制作祭祀祖先、供奉神灵的器皿。  现在,古老的黑陶器皿在汤堆村及附近村庄的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得到广泛应用。  走下祭坛的尼西黑陶
期刊
移动电源的充电功能,对于现代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而时尚包包与移动电源结合成一起,又成了科学家的一个研发课题。近日,芝加哥的两位设计师设计出一款时尚包包,它以3种颜色的织物和皮革的材质制成,既时尚美观,又可以充电,内部没有任何线材,将手机放置其中,就可以无线感应充电,一天可完成2次100%充电。据说根据此原理能设计出类似的充电背包和充电衣服。
期刊
随着苹果公司在9月发布了apple watch,2014年似乎变成了可穿戴型智能设备的热潮年。前几年甚嚣尘上的谷歌眼镜也早已正式发行,这让人们更加关注可穿戴的电子产品带来的种种便利。  什么是“穿戴式智能设备”?当下使用最多的解释为: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它不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能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
期刊
近日,从哈佛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悉,我国生态修复案例首次同时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和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提供者是一家仅有26年发展历史的民营企业——亿利资源,它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一家小盐厂,发展成为一家“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领导者企业”的过程,让许多人深受启发。  “戏剧性”入选  案例库的中方专家、清华经管学院的杨斌教授,对案例被选中的“戏剧性”过程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