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片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 早在70年代时就曾经讲过,当代纪录片的趋势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于是,故事片与纪录片界限的日益模糊,成为当代电影的一大特征,“伪纪录片”这一体裁也相应诞生。
  相对低廉的成本,更好的宣传噱头,观众观影的代入感,都成为目前这种“伪纪录片”类型剧情片的制作优势。在这类电影中,观众看不到明星,明星的出现会大大降低“伪纪录片”的真实感;观众也看不到那些制作精良的CG画面,通常的设定都是摄影爱好者使用手持DV记录,最终的结果就是,并不清晰的影像与摇晃的镜头成为影片的主体。
  伪纪录片的另一魅力就是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充满阴谋论的世界上,没有人能百分百确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或许外星人真的存在,只是政府不想让普通人”这类论调我们早已不陌生,于是,伪纪录片应民意而生,这类影片的剧情可能经不起推敲,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話题。
  电影发行公司也抓住“真实性”大做文章,每一部伪纪录片上映之前,我们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病毒营销,影迷们一边谈论着这些看似真实的事件,一边走入电影院亲身体验,揭开一个又一个阴谋。甚至连美国宇航局都发表官方声明,斥责某部电影的卑劣宣传手段。
  而影史上最成功的伪纪录片,就是一部成本极其低廉,营销方式极其高明的电影,同时也是这一题材的开山之作,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的《女巫布莱尔》(The Blair Witch Project)。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伪纪录片鼻祖:《女巫布莱尔》
  上映日期:1999年1月25日
  电影成本:6万美元
  全球票房:2亿4800万美元
  伪在哪里:与其说《女巫布莱尔》是一部经典之作,倒不如说是一部电影营销的经典案例。看完全片没有一个人不想吐的(仅从生理角度),但大多数人一边作呕一边大喊上当,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女巫布莱尔》在伪纪录片类型中排名第一的票房成绩。
  伪纪录片常用叙事方法,影片主角失踪了,观众看到的内容是遗留下来的电影胶片粗剪而成,本片也不例外。
  《女巫布莱尔》的官方剧情简介如下:1994年10月三个学电影的学生希瑟-多纳约(Heather Donahue)、迈克-威廉姆斯(Michael Williams)和乔舒华-莱纳德(Joshua Leonard),带上了电影拍摄器材,来到了布莱尔镇,准备调查当地关于布莱尔女巫的传说。他们为了找寻布莱尔女巫来到了黑山林,但不久他们就消失了。5天后人们开始寻找他们,美国政府为了找寻他们调用了100多人,同时使用了直升机甚至卫星,但10天过后一点结果也没有,于是只好放弃搜寻工作。1年以后几个马里兰州立大学的学生在山林的一个非常隐蔽的小木屋里发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有哈兹的日记和一个已经剪接好的电影拷贝盘,里面记载了三个人1年前失踪时所发生的所有恐怖事件,本部影片便是根据1995年发现的拷贝盘,改编加工而成的。
  如今的问题就是,你会相信么?很多观众摇摇头,将信将疑。但是聪明的电影发行公司就是把这部分观众转化为中坚力量,他们先放出许多不知所云的电影片段,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说明这是遇难者最后的影像;制作和“布莱尔女巫”传说有关的小册子,让整个事件愈发真实。该片在1999年戛纳电影节上放映时,宣传方还特地印刷了三名演员失踪的传单,不过巧合的是,当地一位电视台管理人员遭到了绑架,为了避免引起人反感,这些传单很快又被撤下。在电影院里,甚至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扮成路人甲,若无其事谈论着女巫的民间传说。
  于是,电影史上的“伪纪录片”华丽丽地拉开了帷幕。但把伪纪录片推上高潮的“神作”还要算是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制作的《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
  
  发扬光大之作《科洛弗档案》
  上映日期: 2008年1月18日
  电影成本:2500万美元
  全球票房:1亿7000万美元
  
  伪在哪里:区区2500万美元成本却能带给观众亿级视觉效果的哥斯拉大怪兽,制作人艾布拉姆斯功不可没。这位热门悬疑科幻剧集《迷失》(Lost)的制作人在《科洛弗档案》中把悬疑的元素用到了极致。
  故事并不复杂,一只怪兽出现在纽约,人们四处逃散,主角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这一幕,其中有军方与怪兽的斗争,有自由女神头颅的滑落,录像带中,整个纽约陷入一片黑暗,主角也同样生死未卜。J·J·艾布拉姆斯非常善用跳跃性、插叙的叙事手法,我们在剧集《迷失》中已经见识过,《科洛弗档案》中,时不时会出现旧录像带的内容,这一手法非常完美地丰富了人物性格与形象,从情节上也能自圆其说。除此之外,伪纪录片的通病就是画面晃得观众想吐,有怪兽出现的情况更是如此,于是观众就被这台手持DV“拖着”带进了这场灾难中。
  与《女巫布莱尔》铺天盖地宣传方式不一样的是,《科洛弗档案》用一种欲盖弥彰的方法吊足了观众胃口,先在2007年《变形金刚》的贴片预告中首次亮相,只是宣告了上映时间,甚至没有显示片名;之后又陆续公布了几个片段,但也仅此而已,直到影片上映前,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由于片中那只形似哥斯拉的巨怪制作颇为精良,而历经灾难的纽约也使用了非常多的CG特效,有人质疑本片的2500万美元成本数字为虚假,制片人J·J面对这一指责并没有直接进行回应,团体中其他创作人员也全部统一口径,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和大多数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商业片一样,《科洛弗档案》没打算把主题玩得多深刻,有人认为这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映射,当高楼倒下、浓烟滚滚而起之时,人们的恐怖情绪迅速滋生,但仅仅从娱乐性上来说这部电影已经非常合格了。在《女巫布莱尔》之后把伪纪录片这一题材形式推上了好莱坞电影制作的主流。
  这种超级大怪兽的电影用伪纪录片形式制作会大大降低成本,挪威电影《追击巨怪》(The Troll Hunter)就再次使用这种方式,也让人们领略了挪威的美丽景色。
  
  挪威出品伪纪录片《追击巨怪》
  上映日期:2010年10月29日 挪威上映
  影片成本:350万美元
  全球票房:410万美元
  
  伪在哪里:在挪威的北方有一种生物,它们体型庞大,只在夜间活动,而挪威当地的野生动物组织不愿让公众知晓巨怪的存在,凡是遇到巨怪袭击的人,新闻全部统一口径是熊惹的祸。片中三名大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纪录片作业,找到了一名以猎杀巨怪为生的大叔,跟随他完成了这段作品。但是在影片最后,挪威野生动物组织的人抢走了他们的摄像机,影片也随之结束。
  留给观众的是一行字,这几名大学生至今下落不明,如果你见过他们的踪迹请拨打警方电话,本片由拍摄素材粗剪而成。这仍然是最常用的伪纪录片结束手法,但是本片的独特之处在于,最开始的摄像师(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中途遭遇巨怪袭击不幸身亡,又有新摄像师加入行列,而新摄像师为国家地理频道拍摄过纪录片,影片前后的拍摄风格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
  碍于成本低廉,片中的巨怪就像是木偶剧中被放大的毛绒玩具,移动笨拙,能将它们置于死地的就是阳光,遇到阳光立即钙化是巨怪的命门所在,搞笑的是,基督徒的鲜血和圣歌是巨怪们的最爱。从剧情来说,本片漏洞多多,但作为第一部非灾难性、以怪兽为主角的伪纪录片,原创性和可看性都能达到80分水准。
  《追击巨怪》在挪威并没有大规模上映,全球票房也仅够回本,但这部电影确实带观众一同领略到挪威的美丽风光。让更多人看到“伪纪录片”魅力的电影则是把恐怖放大到极点的《灵动:鬼影实录》(Paranormal Activity)系列。
  
  恐怖经典系列《灵动:鬼影实录》
  《灵动:鬼影实录》(Paranormal Activity)
  上映日期:2009年9月25日
  电影成本:1万5000美元
  全球票房:1亿9300万美元
  《灵动:鬼影实录2》(Paranormal Activity 2)
  上映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电影成本:300万美元
  全球票房:1亿7700万美元
  《灵动:鬼影实录3》(Paranormal Activity 3)
  上映日期:2011年10月21日
  电影成本:500万美元
  全球票房:2亿100万美元
  
  伪在哪里:一对情侣搬入新家,很快他们就发现住在屋里的不是只有他们俩,受到恶灵困扰的两人决定在屋里摆上摄像机来捕捉鬼影。
  这个片子在各方面都更接近10年前的《女巫布莱尔》,更纯粹、更朴素。人们的恐惧感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不了解就不信任,不信任就无法获得安全感,所以对我们来说只是外表凶恶但能说话、能交流的欧美恶灵始终没有那么吓人,日系的女鬼完全没有接近的余地,所以能带给人更纯粹的恐惧感。《女巫布莱尔》和《灵动:鬼影实录》之所以能达到震慑心灵的恐怖大概也就是因为它始终不让观众真正接触到真相,从而让观众深陷在对未知的恐惧中。整部影片都发生在小两口居住的两层楼小屋里,每天晚上摄像机都会被放到一个固定角落来纪录他们俩睡着后发生的事,在这种观众熟悉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中,疑神疑鬼的事情更容易让人胆战心惊。影片的导演、编剧奥伦·佩利(Oren Peli)其实是个电玩设计师,这部片子早在2007年就拍摄完毕,有趣的是发行公司派拉蒙本来打算让佩里花更大的预算来重拍这部片子,没想到的是经过首场小规模放映反响奇佳,于是派拉蒙开始逐渐加大放映规模,从一开始的33家逐渐增大到170家影院。本片也成为超过《女巫布莱尔》的小成本高收益电影,高达1万2000多倍的投入产出比让人目瞪口呆。
  经历了第一部的辉煌,第二部和第三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300万与500万的数字相对第一部的1.5万美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可惜的是票房并未按照这一数量级增长,看来本系列的市场消化值大约徘徊在2亿美元左右,这个投入产出比也是非常惊人的。
  派拉蒙在影片宣传中一直强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恐怖的电影。冠以这个名号有些夸张,但《鬼影实录》的场景设置太过真实熟悉,观众可能不会有强烈的代入感,但晚上睡觉时回忆起影片中的镜头,不仅会后背发凉,毕竟黑暗、入睡、床这些元素非常容易与恐怖结合在一起,不敢入睡是因为不知道入睡后周围的一切发生了什么,《鬼影实录》抓住这一人性的弱点,大书特书,吸引无数观众,明知道害怕还要去享受这一惊吓的过程。
  第二部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开篇与结尾在时间与空间都进行了延展,同理,第三部的扩展范围更大,有些许前传性质,基本上说明了这只恶魔与这家人渊源的起因以及解决方法。但好莱坞怎可放过这个摇钱树系列,《鬼影实录》一定还会继续拍摄4、5、6,已经顺利接棒《电锯惊魂》(Saw)系列成为万圣节必看影片的《鬼影实录》不知接下去还有什么新点子。大多美式恐怖片到最后都会与邪教联系在一起,希望该系列不要过度回溯历史,如果追溯到基督诞生,大天使们与撒旦的斗争,那伪纪录片就不方便拍摄了。
  伪纪录片简直就是恐怖片题材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历史上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疑点事件也成为伪纪录片下手的好题材。接下来就是两部涉及典型阴谋论调的伪纪录片,直击美国登月事件的《阿波罗18号》(Apollo 18)与外星人题材的《第四类接触》(The Fourth Kind)。
  
  挑衅历史之作《阿波罗18号》
  上映日期:2011年9月2日
  电影成本:500万美元
  全球票房:2500万美元
  
  伪在哪里:继《变形金刚3》之后又一部电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1973年宣布取消了登月计划,《阿波罗18号》向观众揭开了谜底,其实这次登月行动并未取消,宇航员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任务,被一种不明生物袭击,登月的三名宇航员生死未卜……直至数十多年后,NASA的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几十年前的录像带,从中发现了绝密视频,也就是观众现在看到的影片。
  《阿波罗18号》还未上映便吸引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注意,之前公布的一张剧照引起很大轰动,片方说是从美国宇航局秘密档案中泄露出来。NASA对外发言人表示,《阿波罗18号》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电影,观众不要被它的伪纪录片形式所吸引,NASA与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都没看过电影的粗剪版本。
  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NASA的这一举动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宣传,但最终的票房数字不尽如人意,影片一公映后铺天盖地的差评让这部伪纪录片没能收获期望的票房回报。
  在《阿波罗18号》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作品的影子,以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登月竞赛为背景,片中那个遮遮掩掩不知何去何从的不明生物,除了披上月球探秘的外皮,都无法让观众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作为一部伪纪录片,机位的设定是很重要的,过多场景的切换以及不明机位拍摄的镜头是导演在伪纪录片体裁上功力不过关的结果。从剧情逻辑上说,这卷录影带究竟如何再次回到NASA手中,是一个未解之谜。
  除去影片硬伤不说,电影气氛的渲染还是可圈可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孤寂感被描绘得惟妙惟肖,身处地球几十万公里远的地方,唯一陪伴你的是挚爱亲人的录音,而你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那种绝望感是任何场景都无法比拟的。
  《阿波罗18号》决定要把阴谋论贯彻到底,当美国宇航局得知飞船上的不明生物袭击事件后,命令幸存者不得返回地球时,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其实最大的恐惧来源于人类本身。
  
  
  外星人阴谋论《第四类接触》
  上映日期:2009年11月6日
  电影成本:1000万美元
  全球票房:4700萬美元
  伪在哪里:这或许是唯一一部有明星出演的伪纪录片,《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在片中“扮演”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心理医生阿比盖尔·泰勒(Abbey Tyler),她在调查美国小镇人口神秘失踪一事,随着采访的深入,泰勒发现很多录音、图片记录的内容都无法从现有的文化、宗教角度进行解释,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外星人绑架了这些人,也就是片名所说的第四类型接触。
  为了增加影片真实感,米拉·乔沃维奇在片头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参与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把这件事情传播给更多的人,有趣的是,片中这名心理医生确实在美国心理医生协会中有姓名注册,可是,注册资料在影片公映前一周才添加上去。片中毫不掩饰“扮演”的痕迹,但导演很聪明地加入了大量“真实录像”同时播放,有多大说服力暂且不论,但影片的拍摄方式的确值得探讨。
  以外星人为主角的科幻电影实在太多太多,用第一视角进行拍摄还是第一次,况且片中的外星人充满恶意,从一定程度上更是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指数,类似“鬼上身”的镜头在所谓的真实录像中也比比皆是,和“驱魔人”有相似之处,却更加遮遮掩掩,每次一到关键时候录像带就变得模糊,导演对此也有他自己的解释,电磁能量急速增加致使画面消失——这不失为一种讨巧的规避方法。
  当外星人遇上了伪纪录片,影片的成本也急剧下降,片中没有出现任何直接拍摄外星生物的镜头,这种无形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除了外星人,伪纪录片更喜欢的怪力乱神种族就是僵尸了,西班牙恐怖系列影片《死亡录像》(REC),僵尸教父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的《死亡日记》(Diary of the Dead)就是通过伪纪录片来拍摄成本低廉僵尸片的绝好教材。
  
  西班牙僵尸片《死亡录像》
  上映日期:2007年11月23日(西班牙)
  电影成本:约150万欧元
  西班牙票房: 1200万美元
  对比数据:《加勒比海盗3》和《怪物史莱克3》在西班牙的票房为3000万美元
  
  伪在哪里:一家当地电视台打算拍摄一部关于消防员的纪录片,但他们偏偏就运气特别好赶上了终极“独家”新闻。当性感的女主持和强壮的摄影师(至少从有限的下盘镜头能看出来还比较强壮)兴奋地跟着消防队员去执行一项看似平常的解救任务时,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碰到的是被封闭的旧式公寓,各种神经质的邻居,感染病毒的丧尸以及一个只穿小内裤的最终BOSS。
  拉丁派电影一向给人浪漫香艳或者晦涩惊悚的感觉,但事实上近几年西班牙影坛的口味逐渐加重,血液浓度逐渐提高。如果对导演巴拿格鲁做点背景功课就会发现这个人简直就是西班牙的清水崇!在特效和成本都无法匹敌好莱坞恐怖大片的前提下,从来不缺少创意的西班牙电影人只能在表现手法上下工夫,于是,第一部主视角僵尸电影(至少在首映时间上压倒了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的日记》)诞生了。本片没有像《女巫布莱尔》那样疑神疑鬼让人晕头转向,而是将各种恐怖惊悚元素最朴素地呈现在镜头前,镜头的质感也很差,但换来的却是让观众头皮发麻的真实感。另外,和所有优秀的欧洲电影一样,在危难、封闭的情况下,对几位幸存者的刻画和好莱坞比起来相当立体,最后阁楼一幕更是窒息感直逼人心,导演对无奈的恐惧感把握得恰到火候。
  局限于地域性和发行手段,《死亡录像》没能在票房上达到《女巫布莱尔》的高度,但近10倍的回报率让片方毫不犹豫继续制作《死亡录像2》和《死亡录像3》(第二部已于2009年上映,第三部将于2012年上映)。北美片商也不会错过这样一部佳作,只不过他们引进的方式是翻拍,于是就诞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隔离区》(Quarantine)。
  
  僵尸教父也玩伪纪录片《死亡日记》
  上映日期:2008年2月15日
  影片成本:约200万美元
  全球票房:500万美元
  
  
  伪在哪里:几个大学生在拍摄一部恐怖片,但却稀里糊涂地发现自己身处僵尸包围之中,整个世界都好像被僵尸占领了一样,于是负责摄像的主角立刻拍摄出了一部有水准的恐怖片,只不过他自己没命看到成品而已。影片的女主角对整个片子进行了一定剪辑,加入了少量旁白,但整体而言仍然是一部地道的“伪真实”第一人称电影。
  很难说《死亡日记》和《死亡录像》谁的创意在前,因为两片的首映不过差了一个月。对于僵尸教父乔治·A·罗梅罗来说如果有什么僵尸题材的影片被别人占了先机显然是不可接受的,遗憾的是乔治大叔对于僵尸片的把握自从新千年后就始终有点赶不上时代,不管是大牌云集的《活死人之地》(Land of the Dead)、一帮毛头小伙主演的《死亡日记》,还是最近在威尼斯露面的《死人岛》(Survival of the Dead),水准始终停留在不痛不痒的状态,和新时代的《僵尸肖恩》(Shaun of the Dead)、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活死人的黎明》(Dawn of the Dead)、《僵尸之地》(Zombieland)、《惊变28天》(28 Days Later)等片子比起来明显过于中庸。
  《死亡日记》上映规模小得可怜,只有不到50家影院有排片,最终北美票房只有90多万美元,在全球的反响也很一般,500万美元票房回本都并非易事。《死亡日记》票房惨败给同门《女巫布莱尔》和《死亡录像》的原因也很简单,它完完全全只是将第一人称的模式硬套进了一部普通的僵尸电影,很多时候观众都感受不到第一人称应有的临场感和紧张感,尤其是和同题材同时期的《死亡录像》一比更显拙劣。不知道影片的DVD销售成绩如何,尽管200万美元对于北美制作来说也就是个电视电影,但严重赔钱的话对罗梅罗来说就有点丢人了。
  除僵尸外,美国观众最热衷的驱魔人系列也被伪纪录片给记录了下来,装神弄鬼的《最后一次驱魔》(The Last Exorcism)以及即将上映的《心中的恶魔》(The Devil Inside)则是典型例证。
  
  群魔乱舞之作《最后一次驱魔》
  上映日期:2010年8月27日
  影片成本:180万美元
  全球票房:670万美元
  
  伪在哪里:当一个牧师也不相信上帝的时候,恶魔就找上了他。科顿-马库斯(Cotton Marcus)即将进行最后一次驱魔时,请了一个电影摄制组,希望把驱魔过程拍成纪录片卖个好价钱。来到偏僻村庄后,马库斯在驱魔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是观众认为最可怕的部分,被恶魔附体的人的自残、没有重力地在墙上行走……
  电影海报上不自然扭曲的人体就说明了驱魔其实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本片看做是向1973年版《驱魔人》(The Exorcist)致敬的影片之一,影片上映之后迎来许多争议,大多都围绕现代信仰缺失展开。主角请纪录片摄制组记录驱魔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表达,世界上没有上帝也没有魔鬼的想法,但随着剧情深入,这名牧师也推翻了先前的想法。
  除去电影装神弄鬼的地方不说,本片在上映后的风评颇佳,“伪纪录片”形式与驱魔题材的结合成为众多媒体的称道之处,兼具了伪纪录片零距离恐惧的现场感和大制作影片引经据典的深厚底蕴,而且制作十分精良,小成本的畫质却有大制作的特效,摄影、灯光、音乐、剪辑都是极高水准,这是以往的伪纪录片从未做到的,技法上的突破虽然还不足以将其奉为此类影片的集大成者,至少也算是伪纪录片这几年发展下来里程碑式的成熟标志了。
  毕竟纪录片本身就很切合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观众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多半也是抱着猎奇的态度,就像著名的Discovery频道与History频道拍摄的专题片一样,亦真亦假,引人注目。
  
  科学版本驱魔《心中的恶魔》
  上映日期:2012年1月6日
  影片成本:约100万美元
  全球票房:未知
  伪在哪里:本片由1989年一通“真实”的911电话开始,玛丽-罗茜(Maria Rossi)在一次驱魔行动中杀死了三个人,自首后被关在罗马一座教堂的精神病院中。20年后,玛丽的女儿伊莎贝拉(Isabelle)带着电影摄制组去探访母亲,希望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把母亲从心理阴霾中解救出来。只可惜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许多证据都损毁了,留下的只有这盘录像带。
  从已发布的预告片和剧情介绍来看,《心中的恶魔》很难达到《最后一次驱魔》的高度,原创性的确不强,只能期待导演在心理戏上多下工夫。
  这种伪纪录片形式从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开始也走过了将近13个年头,观众已经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现在一看到伪纪录片就狂批,除《灵动:鬼影实录》系列已经快变成万圣节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伪纪录片作品想进入主流商业大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这一体裁不再那么新鲜时,这条路显得更难。
其他文献
采访因为他的档期过满被切成两段,第一段在他上节目之前的化妆时间,助理喊他该出场的时候,他问我,你还有几个问题没有问完呢?还需要多长时间?我看节目之后能不能给你打过去?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发自真诚,他都用独一无二的朴实打动了我,小人物黄渤和影帝黄渤,一直坚持着他的与人为善。  大电影小人物  他印象很深,在跟黄秋生探讨“金马影帝的人生意义”这个课题的时候,黄秋生讲自己当时被困扰了一年时间,有一天突然从
期刊
11月15日,由东阳紫风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重金打造的电视剧《新女婿时代》在京举行了开机發布会,卡通漫画的会场布置透露着该剧的轻喜剧基调。导演王小康携“国民新女婿”代言人林永健高调亮相,林永健更是串场主持,逐一介绍了牛莉、张洪杰、李菁菁、王龙华、周冬齐、陈一诺等众“亲友”主演。剧中饰演女婿角色的林永健和王龙华现场宣读了《女婿节倡议书》,庄重且不失幽默地誓要捍卫超过5亿中国女婿的社会地位。  据导演王小
期刊
娱乐圈里今天你是她男朋友,明天又变成别人老公,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却让两个当事人霍思燕、黄奕炒得热热闹闹。有评论说,三线女星就靠这个炒话题,要不没法上位。也有声音表示,娱乐圈也有真爱,感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到底这俩女人掀起的骂战,局外人是怎么看的呢?这仨人到底谁和谁有真爱呢?  @霍思燕:别拿我经纪人和团队说事,明知道他们不会支持我的行为,我倒是羡慕你们的团队。这个圈子,这个行业,不到万不得
期刊
10月25日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NE-TIGER“唐境”高级定制华服发布会作为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首场大秀,再次拉开了这一次时尚盛宴的序幕。传世千年的唐风华服,镜中空灵的T台秀场,润净心池的天籁之音……今夜,NE·TIGER为全场500多位嘉宾开启了一场超越感官,澄澈心境的境界之旅。NE·TIGER又為中国时尚界、服装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自发布会伊始,“清凉妙音天女”敬善媛那第一个生命音
期刊
热门电影推荐  11月电影票房汇总  01. 失恋33天  02. 白蛇传说  03. 画壁  04. 猩球崛起  05. 狂暴飞车  06. 辛亥革命  07. 幸福额度    导演:滕华弢  主演:文章 白百何     黄小仙和王小贱,一个刚刚被密友挖了墙脚的普通女青年,与一个典型的三里屯白领小清新,在一个特殊的时段里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最终由冤家变成亲密爱人。其实一段感情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炼狱和
期刊
“我很需要独处。”黄真真温温柔柔的说。  即使是在为自己导演的电影《倾城之泪》的宣传时刻,在最忙碌每天无数通告的时间里,每天晚上,无论多晚,黄真真都会为自己倒上一杯红酒,关掉手机,打开情怀,一个人坐在静静的夜里,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或者车水马龙,想着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回忆一下今天所遇到的人,回味他们的表情、举止……  这是她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候。如果你在片场或者在发布会现场抑或是在其他不同的场合见到黄
期刊
暂别京城个唱舞台2年之久的苏打绿现身北京朝阳门悠唐广场,为26日在工人体育馆举办的“石头记 2011 苏打绿 各站停靠 北京站演唱会” 举行签票会。   现场,苏打绿积极与歌迷互动,歌迷也在现场唱起了苏打绿最新专辑里的歌曲。苏打绿表示,2年多没有在北京好好地为歌迷唱歌了,没想到刚来,就听到歌迷唱自己刚刚推出的新专辑里面的歌曲了 ,感动不已。他们也会在26日的个唱中,全心全意为歌迷们奉献一场完美的演
期刊
每到年末的时候,都是电影人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对于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来说,这种状态他虽已习以为常,但是最近几天,他在忙碌之余的兴奋却是怎么都掩藏不住的。  原因有二:一是他亲自操刀的国产惊悚悬疑片《密室之不可靠岸》与海外大片《猩球崛起》正面迎敌,短短数日,收获两千多万票房。二是,《失恋33天》勇对另一部大片《铁甲钢拳》,仅在上映四天后,票房过亿,成为年度黑马。  我去新影联采访他的时候,他刚看完票房
期刊
@贾樟柯:    多留上海一天,为看徐老怪《龙门飞甲》。      从业务角度看:徐克《蜀山》、《龙门飞甲》,武侠片的两大步。      说徐克归来是不准确的,原来他一直在往前走,并成功将武侠片带进3D时代。看《龙门飞甲》时非常想喊叫,并让我有吸烟的冲动。对,这是录像厅时代才有的感觉,这种看电影的快感又回来了。陈坤很棒,周迅很侠。不剧透了,自己去跳龙门吧,《龙门飞甲》亢奋,喜气,吉祥。@路金波: 
期刊
“小制作大票房是一段时间的阶段性现象,但是否能成为趋势无从考证。大家以后都拍小成本电影,然后想单靠营销努着劲而赚高票房?不可能的,电影市场应该不会有这种规律和趋势存在。说到底,电影是大众的电影,大众是电影的市场。”  对话张一白:  影视圈: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在票房上又创新高,但是票房之下,几十部国产片不敌十几部国外大片的现实却令很多对中国电影市场寄予厚望的无论专业人士还是热爱电影的普通大众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