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不仅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的朗读指导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不注重激發学生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机械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技巧,诸如“××句子应该用××语气来读”“某个词语应该重读(或轻读)”“某个地方应该停顿”之类的指导用语经常充斥于朗读指导中,有的甚至让学生在书上标出各种朗读符号,让学生手中的课本就像一篇篇演讲稿。
一、熟读课文,积蓄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文章中的“情”要化为学生自己的“情”,必须要靠学生自己的口诵心惟,目传神授,去感受,去领悟,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是基本的读书要求,也是进行感情朗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披文以情”,这样,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才能逐渐渗入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这样一个情感积蓄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时才能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要让学生在朗读时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必须还得有一个激发情感的过程。创设情境就是激发情感的好方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谈话激发法、表演激情法、图片激情法、录像激情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在教学《台湾的蝶谷》一课时,笔者选取了一段关于蝴蝶谷的录像放给学生看。这样,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就直接还原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神游其中,心旌摇荡,对蝴蝶的赞叹、神往的情感也被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带着这种饱满的激情再来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够“美美地读”(叶圣陶语)了。再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文时,由于本文对话较多,语言质朴而传神,我采用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首先进入课文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从而进入文中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这样,即使不传授任何的朗读技巧,学生也能将课文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证明,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投射”效应。一篇篇课文蕴含的情感再丰富,但如果执教者是一位情感内敛、语言乏味、表情呆板的人,学生也会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反之,如果执教者是一位情感外露、热情满怀、表情丰富、语言富于激发的人,学生则会受其情绪的感染,很快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要进入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做到“情动于中”。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形于外”,即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包括体态语)将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去。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之一——情绪感染法。
此外,听配乐课文录音或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品位欣赏,升华情感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杯醇郁的香茗,一段优美的乐曲,一出秀丽的风景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引导学生“美美地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便是品味一篇文章的最佳方式。当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读,去品味。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达到了积累情感的目的。长此训练,学生的情感便日益丰富,情感的敏感也得到了加强,朗读的情感基础也日益丰富。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具有饱满的情感,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淡化朗读技巧的传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感朗读无感情”的积弊。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一、熟读课文,积蓄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文章中的“情”要化为学生自己的“情”,必须要靠学生自己的口诵心惟,目传神授,去感受,去领悟,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是基本的读书要求,也是进行感情朗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披文以情”,这样,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才能逐渐渗入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这样一个情感积蓄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时才能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要让学生在朗读时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必须还得有一个激发情感的过程。创设情境就是激发情感的好方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谈话激发法、表演激情法、图片激情法、录像激情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在教学《台湾的蝶谷》一课时,笔者选取了一段关于蝴蝶谷的录像放给学生看。这样,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就直接还原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神游其中,心旌摇荡,对蝴蝶的赞叹、神往的情感也被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带着这种饱满的激情再来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够“美美地读”(叶圣陶语)了。再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文时,由于本文对话较多,语言质朴而传神,我采用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首先进入课文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从而进入文中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这样,即使不传授任何的朗读技巧,学生也能将课文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证明,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投射”效应。一篇篇课文蕴含的情感再丰富,但如果执教者是一位情感内敛、语言乏味、表情呆板的人,学生也会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反之,如果执教者是一位情感外露、热情满怀、表情丰富、语言富于激发的人,学生则会受其情绪的感染,很快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要进入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做到“情动于中”。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形于外”,即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包括体态语)将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去。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之一——情绪感染法。
此外,听配乐课文录音或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品位欣赏,升华情感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杯醇郁的香茗,一段优美的乐曲,一出秀丽的风景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引导学生“美美地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便是品味一篇文章的最佳方式。当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读,去品味。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达到了积累情感的目的。长此训练,学生的情感便日益丰富,情感的敏感也得到了加强,朗读的情感基础也日益丰富。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具有饱满的情感,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淡化朗读技巧的传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感朗读无感情”的积弊。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