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有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心》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合编的我国第一部语文教育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同类教科书,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独特优点。虽然书中讨论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仍然不失现实意义,有些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作者行文的思路、方法,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倡导的方法、解决的方案都比较具有普遍意义和针对性,所渗透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当前语文教育很多的启示,尤其是其中的语文教育态度,这些教育思想也正是当今语文教育界所需要和呼唤的。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专业的师范生,对于其中的观点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关健词:《文心》 读后感 语文教育态度
  本世纪初,我国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变化,要求语文教学要适应新的变化关键是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新的语文教学形式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文心》中所揭示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教学理念有相通之处,至今能够给当前的语文教学以新鲜的启示,但是在关注这部教育小说以其新颖的体裁和对当下语文教学仍大有裨益的外显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背后,却忽略了这些“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下内隐着的语文教育态度。若把语文教育态度作为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心》中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态度,有利于从教师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语文教学成为“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现如今,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多数是无所谓更有甚者是消极施教,问题的严重性绝不亚于教学方法不对,相反,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够学习王仰之先生的积极施教的态度并付诸于实践,我想其他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语文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曙光。下面本人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就《文心》中的语文教育态度的所思所感进行阐述:
  一.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的概念界定
  在讲什么是语文教育态度之前,有必要明确几个概念:一是对态度的定义。汉语词典对态度的界定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可以得出态度涉及到行为主体和对象,包括了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二是对教育态度的界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潜在地指向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育上,所以说教育态度就包含了施教者对学生、工作、自身的态度。弄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语文教育态度,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系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朱跃林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说到,语文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涉及到的知识、价值和理念的认知,和教师对人文、伦理等的情感体验及认同,以及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意向,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策略和行为”[2]。他的论述被许多学者认可,也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想到了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弊病,有些是新问题,有些表面是新问题,但骨子里还是老问题;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又出新问题,层出不穷,日积月累,难免会出现痼疾,病态百出!有些问题带有恶性循环效应,教育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骨子里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教育改革、学科发展,讨论来讨论去的还是那些问题。
  二.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的内涵
  1.对语文学科的认知
  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认知,是对所从事职业的一个定位。对语文课程的认知,从学科纵向来看,《文心》向我们展现的是从汉字体系和人际交流、情感表达的文本以及文本构成来源等方面进行解构和体认;从学科横向来说,《文心》有一种想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明显界限的愿望。如在第十九节《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中枚叔对乐华说:“现在再提醒你一句,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3]所以,我们学习不仅需要读文字写的书,更需要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不仅需要在书本的图书馆,更需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因此,从语文学科元素构成来看,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更何况如今的条件比那个年代要好的太多,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这有助于教师增强自身的学科归属感。
  2.对学生的情感认同
  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每个人因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及社会经历而在作文、说话、表达思想情感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在读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留心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将个人作者化,以期能够达到一个无限趋向情感本真的效果。语文教学至少包括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因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的个人习性、 品格完美融合,要求教师在外化过程中以一种积极正面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对其教学艺术上的高要求:立足于时代、作者、文本,以其思想、情感、人格、价值观等内蕴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并适时考量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善教师个人评价体系。
  3.对工作的策略行为
  叶至善在《重印后记》中说:“他们笔下的语文老师——王仰之先生不光是教语文,还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他做事认真,为人诚恳,对学生平等相待,有问题共同研讨,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所以学生都亲近他,敬佩他,把他看作榜样,毫不勉强地乐意学他”。“如果学校里的老师都能这样以身作则,就会蔚成浓厚的精神文明的气氛,使学生随时随处受到熏陶”[4]。这表明他希望也认为教师应该对教学态度做出重构。
  《文心》对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个定位不仅存在于意识里,还体现在了具体策略上。如在《知与情与意》、《文章病院》、《小说与叙事文》等章节的探讨中,是以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对象进行讨论的,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并作出有效评价。教学将日常生活引入语文课堂中,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多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上,《文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的感悟和学生个性的发扬是基于具体化、情境化教学的。这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人际交流,运用好语言工具,同时要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思想甚至是思维上的提升教学,这实际上是跟“触发”一样,如第十三节《触发》中枚叔给乐华的信中写到:“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5],这实际上是在课堂内外找到一个触发点并以此发散,触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所带来的启发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立德树人,所谓“德者,才之帅也”,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真正发至内心对教育的热爱,还要具有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一名语文教师,也同样须具备这些应有的素质,才称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合格并不是目标,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文心》中我们看到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在“立德树人”方面很值得人钦佩,虽然这个人物是故事里虚构出来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一不值得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去反省、去思考: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台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去端正……
  首先,我认为关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把握,这就如看家本领一样重要,如果不懂这些,那如何来进行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活动、如何进行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无从得知。其次,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生本教学”的要求。如今仍有不少教师或者说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对学生不敢放手,抓的紧紧的,忽略了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最后,教学要置身于情景之中,以生活为大环境,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开辟一条生活之路。生活体验和生存参与能够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好地“触发”效果,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上的积累,再通过适当地训练,从而达到“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提升和有效应用,最终形成自我创作的过程。
  根据个人及外部世界现象进行语文态度的自我教育和反思,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将更趋向于一种心理自觉上的特殊的教育态度。这种教师个体高度发展的教育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有因教师的工作态度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形成的不良学习态度……不仅如此,这也是现今教育改革大环境下教师应有的一种职业素养、一种专业意识!所以,教师更应立足于实际,进行语文教育态度的自觉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跃林.<文心>中的语文教育态度及其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4.
  [3]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重印后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序>[M].北京:三联书店,2008.
  [6]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写在前面>[M].北京:三联书店,2008.
  [7]李霞芬.理想语文教育的全方位展示——我国第一部教育小说<文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吕正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注 释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朱跃林.<文心>中的语文教育态度及其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4(7):22.
  [3]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177.
  [4]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重印后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8:330.
  [5]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111.
其他文献
做老师的应该与经典同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做一个树根老师,将自己的根基牢牢扎在中华千古美文这片沃土之中,从中汲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使之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普及。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发现,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家庭的监督和社会的关注,小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对手机娱乐功能的过分关注,对手机学习游戏软件的依赖,甚至可能因此影响课堂学习秩序。同时,手机保护不当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家长要以身示范,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通过规则制定,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和习惯;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提高关注度,提供教育和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下面就施工单位在公路工
内容摘要:语言的习得是一项强大的认知工作,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有着传统的基因基础,尤其是近几年,深受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研究的影响。而进入语言基因的通道主要有遗传和发展两个,本文阐述了两个通道的相关理论和科学依据。  关健词:语言习得 基因 通道  语言的习得是一项强大的认知工作,孩子们好像仅仅通过接触周围环境中的日常对话就在不经意间
新课程提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生的写作其实很不好见效,不背不行,背了还不行.小学生还沉静不下来,写不了几句就浮躁了.所以写作课多半流于形式.作为一线教师,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生对文字还不敏感,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