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国留学移民路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取得了某个机构的奖学金,经过短时间的德语培训,在2000年10月来到了德国北部H 市的一所很小的大学的。奖学金虽然不很高,但由于住在学校便宜的宿舍,对我一人也绰绰有余。即使如此,所在系的K教授仍然体谅我一人离家去国的辛苦,给我1/4个工作位置。事实证明这1/4工资对我的长期居留非常重要,因为奖学金不需交税和养老保险。因此我在该大学的一年每月都交养老保险。这一年我的居留是Aufenthalterlaubnis,我认为我取得Aufenthalterlaubnis与学校给我工资没关系。因为跟我同去外国人局的德国同事并没有向他们出示大学给我的工作合同。他事后告诉我,奖学金生申请居留外国人局不收费。
  快到一年时,我的奖学金资助也快要结束。K教授告诉我他的好友B教授要招一名博士生,在离H市30公里的G研究所,半职位,问我是否感兴趣,如果我想去,他可以推荐。能在德国读博士对我是很有诱惑力的。说实话,我之所以想出国,实在是因为我在国内博士读得太不顺利了,看不见答辩的曙光,一言难尽啊!
  到研究所见B教授时,他也问了我的家庭情况,我告诉他我早已经给在中国的老公和6岁的儿子申请了家庭团聚,只是签证办得不太顺利(太不顺利了!),他们很快会到德国。他认为给我的半职位工资(半年后改为3/4,但这是后话)不够我们一家三口在德国的基本生活费,在粗略了解我老公的情况后,决定给他一个博士后的位置。这无异于天上又掉下一个大馅饼!在他没后悔之前我赶紧答应了。
  在我读博士的四年,德国经济转向萧条。但我们一家仍然平稳和睦。
  在2005年下半年,我博士答辩前后,我们却面临着选择。儿子和老公想留在德国,我主张回国。老公的想法好理解,他来德国之后,享受到了好的自然环境和科研环境,而没有经受几乎所有来德的中国人都经历过的艰辛。凡是有可能受挫折遭冷遇的事,如租房,与房东打交道,与外国人局打交道,与儿子学校打交道,等等,都是我的事,同时他还保留挑剔和抱怨的权利。理由是他不会说德语(他在研究所里只说英语),其不知我的德语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一想到儿子,我的底气就不那么足了。儿子在德国上的学,还跳了一级,是所在Gymnasium里唯一的亚洲孩子。儿子聪明,善良,人缘好,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当好朋友,他还下一手好国际象棋。如果回国沉湎于繁重的课业中,就相当于夺去了他童年的快乐。
  想留在德国一劳永逸的途径就是申请永居。我当时早就达到了有Auf-enthaltserlaubnis5年和交60个月养老保险这两个条件。当时我自己还很乐观,因为在同研究所的一位中国同事就只凭这两条在一年前拿到了永居。而且私下里我还认为我的条件要比他好些。我和老公一洋一土两个博士,我儿子还是他年龄段的德国国际象棋全国冠军,被国家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C/D Karder)。但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决定聘请律师替我们办,而不是自己办。
  律师也认为我们能取得永居的机会很大,但鉴于我目前在研究所的工作合同将在2005年终结束,他建议我先找工作,后申请,这样机会更大。律师认为我这个新出炉的工科博士(Dr.-Ing.)在德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大。当时我的博士项目已经结束,老板手上也没新的课题。于是我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我发出了无数的求职信,得到了一些面试邀请,大都是大公司的研发部门,有的甚至经过数轮面试,谈好薪金,甚至介绍了新同事。但截至到2005年11月,我没有被一个公司录用。也许是没有任何一个主管愿意把一个重要的工作位置交给一个年近四十,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蜡黄、德语不太流利的外国女人。
  2000年11月,在我马上就要失业的前夕,我们通过律师向所在地的外国人局主管我姓氏首字母的Z女士提交了永居申请。外国人局的工作效率很低,在你等得不耐烦去信催他们后,会得到一封回信,说不能给你永居,因为还缺某某条件。于是我们就补充材料,能补充的就补充,补充不了的律师就给他们写信说我们现有的条件足够。这样反复两三次。
  其间我在研究所的项目结题,但老公的项目还能再资助一年,考虑到我是主申请人,我处于有工作状态很重要,B教授让我接替老公的工作,老公回家。虽然我和老公都从事同一领域的研究,但毕竟方向不同。在高科技领域,研究方向不同,方法就差得很远。所以我窃以为,教授之所以留下我而让老公回家,主要是因为我的工作更让他满意。像他这样一个著名教授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的私事而损害科研利益。反正老公也厌倦了早九晚五的工作,而乐得回家管儿子。
  在2006年5月,我们收到了外国人局Z女士的信,我的永居申请被正式拒绝了。理由是根据外国人法的某一条,我们的未来生活不能得到保障。但我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上诉。后来经律师,我自己,我的同事打听,Z女士的回答是一样的,除非我能找到固定工作或得到工作许可,否则我不能得到永居。我在规定期限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而且我也厌倦了找工作。工作许可和永居都归外国人局颁发,互为条件。看来我没法达到要求了。
  律师找到了相应条款解释的三个版本,针对我目前的情况(没有固定工作),一个版本支持,一个版本认为可以,一个版本反对法给永居。至于是否上诉,律师认为成功的可能不大。他认为Z女士做出结论之前可能会通报上级主管部门,他们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默契。但上诉被拒,还可以继续上诉到各级法庭,直至柏林最高法庭。我说那样我就会很有名,律师接口说你也会很穷。鉴于这种情况,我决定放弃,我们又不是非在这里不可,我可不愿意待在一个不想收留我们的国家。
  律师说服了我们上诉,因为上诉的费用很低。我们说好上诉仍被拒就放弃,不上法庭。在期限的最后一天律师把连同上述的三个版本和一封B教授的推荐信传真给了外国人局。B教授长达两页的推荐信主要是说我是多么优秀,如果我走了德国就损失了一个人才。
  这次的主管是地区(Fachdienst Recht, Landrat)R的女士。通过打电话感到R女士比较友好。之后我的材料又转到了地区劳动局去调查我的就业前景。他们给研究所我部门主管M博士打了电话,了解我们行业情况。M博士当然说我们的行业在德国是很重要的,就业前景良好。他说在我目前合同结束之后,我将继续留在研究所工作或去B教授当系主任的H工大工作(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但还没确实)。
  2006年8月,R女士给律师发了一封信,说我有望得到永居,但还要去外国人局与Z女士进行一次谈话,了解一下我的德语水平。我在9月去了外国人局,交了85欧元,取得了永居和工作许可。Z女士给我念了上级的结论,说经劳动局调查我不可能失业。其中M博士的美言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儿子得到了至16岁的居留,老公另案处理。所说另案处理,是外国人局不想让我全家如愿,总要制造点麻烦。好在他们也没设置什么实质性障碍,与我老公谈一次话,说他德语还行。10月末发给了他永居和工作许可。距我们提出申请,正好一年。
其他文献
生活自理多做家务    独生子女在自己家里,大小事情全由家长包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很是普遍。在寄宿家庭,个人生活必须自理,例如洗衣裤,清扫房间等。寄宿家庭多为工薪家庭,收入不是很丰厚,也不会雇人帮忙家务。因此,留学生还应尽力帮着多做些家务,如收洗餐具、除草、遛狗等,要戒掉“贵族”派头。    选择寄宿当地人家庭    由留学国校方介绍的寄宿家庭,自然会有各种类型。我们不主张寄宿在华裔家庭
期刊
据阿根廷《新大陆周刊》报道,阿根廷与中国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文化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在双方政府的推动下,目前已经有2000名阿根廷学生正在学习中文,而从中国到阿根廷大学求学的留学生也已经有150人。  阿根廷教育部部长丹尼尔菲尔穆斯表示,阿根廷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由于双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前景,目前中国有35万名留学生在海外读书,但在阿根廷大学就读的只有150名,这个数字有
期刊
江西宜春两日游旅程快要结束时,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明月山庄的明信片。这让长期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很久不曾提笔写过字的我们孩子般地兴奋起来,纷纷拿出笔,开始填写。写什么呢?当然要煽情。我略加思索,在左边的称呼栏里写下了:“亲爱的,过得好吗?想我吗?我在温汤泡温泉,羡慕我吗?”  在结尾处落了款,我开始思考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在“亲爱的”后面加上“爸爸妈妈”吧,担心到不了爸爸妈妈的手上,老家的邮递员对信
期刊
前阵子网络流传一则讯息,大意是到泰国要特别小心,因为曼谷机场海关人员很恶劣,会故意在旅客行李里栽毒品,再讹诈金钱,有些被设计的人付不出或不愿意付钱,甚至莫名其妙被捉去关。  有位住在美国的朋友正准备来曼谷玩,紧张兮兮地把前述讯息转来,问我是否确有其事。  这种事我听过。老实说,我不相信,我在曼谷住过两年半,来来去去不知凡几,从来没在机场碰到任何不愉快的事,认识的人当中,也未听说有过任何类似的遭遇。
期刊
一些华人万里迢迢来到美国,本希望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谋求生存和事业,但因其文化差异和不知美国法律而触犯美国法律。谋求生存和事业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本文仅谈谈一些容易被我们华人忽略的轻微刑事犯罪及其后果问题。  01、体罚孩子。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华人父母一般管教孩子较严,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容易不分场合地体罚孩子。其理论往往是“孩子是我的,我管教自己的孩子有何过错?”但美国人不理这些。法庭
期刊
1996年是个分界线。在此之前,出国主要是文化人的事情,比如说留学;在此之后,中国的有钱人——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调整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步伐,迈向海外。    技术移民加拿大的热潮被投资移民取代    在90年代中期的这股大陆移民热潮中,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企业主是无可争议的先锋和生力军。他们首先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在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财产、人身安全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成为他们潜
期刊
从4月1日起,到英国留学签证费要涨价了。学生签证费将从目前的85英镑提高至99英镑(约合1480元人民币),六个月访问签证费从50镑涨至63镑,过境签证费从30镑提高至44英镑。其中涨幅较高的是工作和长期访问签证,二者均从85英镑提升至200镑(约2990元),定居签证则从260镑提至500镑。   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在高三学生紧锣密鼓地准备考试的同时,不少学生家长已开始在咨询留学中
期刊
家园,有物质实体的家和人的精神家园,两者都很重要。人们移民,定居国外,变换家园。但是,相当一部分人会发现其结局是个失算。想象中的家园,总是比实际的好。  华人移民到美国,远离故土和熟悉习惯的文化或只身在此,内心会很孤独。其实生活在单一文化里的人更容易孤独。今天的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了解和掌握别的文化。只有超越自己的文化进入对方的文化,才能真正地理解来自另一个文化的人。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可以变
期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读到余华的《活着》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憾了。那是我能记住的极少部分作品之一。我与余华同龄,都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所以看过那部作品之后,我就为主人公那种活着的智慧深深地感动。  同时我也想到了几年前武汉关于池莉作品的争论,认为池莉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大作家。原因大概是她的作品都是表现市民世俗的生活,缺乏形而上的终极追问。我无意于参与这些讨论。但她的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却
期刊
难忘的大学校园生活,总是难免和甜蜜的恋爱联系在一起。清纯浪漫的一对对身影,绝对是校园里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远离亲人独处异国,面对生活、经济和学业的重压,他们的恋爱掺杂了更多更复杂的独特元素。    美香怀孕了    从美香(化名)记事起,父亲便常年离家赴韩国打工,此后听人说已经在当地娶妻安家的父亲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养大的美香,没有辜负期望,成功考入了北方一所重点大学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