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家学说的当代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家是先秦诸子中最为重视法律的学派,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处在重要的转折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法家论点,以历史的理论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试图通过借鉴法家学说的法治思想与实践,论证其对我们治理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法家 法治 当代价值
  一、法家思想简述
  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悝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以主张“法治”为核心思想,完成了著名的封建法典《法经》,初步形成了法家思想体系。到了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君无为,法无不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变法论、性恶论、中君论等是法家学说中的经典篇章,这些理论学说精彩论证了法治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儒、墨等传统思想对法治的障碍。法家的思想与实践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应将国家权力置于法律之下,受到法的规范和约束。
  除了法的重要性,法家学说还明确提出了关于法的其他基本问题,包括法的本质,法的规范性、强制性、公开性,以及法的作用等。这些理论推动了当时的法制建设,更是为中国法律两千年来的的历史洪流注入了第一股清泉,奠定了人们對法最基本的理解。当然,法家的“法治”是主张以“人治”之术来巩固君主专制,与现代民主意义上的“法治”有所不同,也正因此,法家学说的思想精华往往容易被后人忽略。
  二、法家学说的当代借鉴意义
  1.坚持“法治”:推动法治进步
  法家强调法律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公开,将法“布之于众”,做到“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也应当把“普法宣传”作为增强国民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公民都有接触与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以此培养起全民性的法治观念,树立崇高的法治信仰。
  另外,法家素有“刑无等级”的思想,强调“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然而,我国当前特权思想还在盛行,一些公权力机关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私自创设法外特权,个别公职人员长年享受着特别的待遇。这种行为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绊脚石。因此,借鉴法家的“法治”主张,再进一步弘扬更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法治精神和理念,对于当前的法治思想建设十分必要。
  2.治吏思想与人性观:依法治贪防腐
  腐败问题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党和政府早已将“反腐倡廉”明确为“一场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法家治国方略中就提出了“以法治吏”来加强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韩非子说:“明主治吏不治民”,强调了“治吏”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法家学说认为:官吏是通过严格的考核后入朝为官的民间楷模,君主要借用他们的手来管理百姓,所以,各级官吏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统治民众的关键。在选拔人才方面,法家有“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洁修”的标准,强调对官员要用能而不用贤。法家还主张“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对官员要依原则任免,做到赏罚分明。这些对官吏的选拔、任免、考核、奖罚等制度为现代官员制度取其精华,对现在的公务员选任、政绩考核以及奖惩制度等起到了指导作用。
  根据法家的人性论,“好利恶害”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此,法家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反对儒家的“礼治”。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利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在名利面前,人们会不顾一切,即使违法犯罪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商鞅的结论是:“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韩非子在这一点上持有相同的看法,他提出“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盛,邪心盛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因此,国家必须“治民以法”,有效制约“本恶”的人性。尤其是拥有实权的官员,结合了人性与权力的弱点,一旦缺乏强制性的制约和监督,就极易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3.“事断于法”思想:严格依法行政
  法家理论中有“官之重也,毋法也;法之息也,上暗也”,要求一切执法都不违背法律的规定,视法律为最高准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执法必严是对“事断于法”的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它要求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要得到执行才能实现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严格控制立法权,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法律文件,使司法工作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建立法治国家,不但要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执法必严。执法活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其必然成为易生腐败与不公的环节,特别是身在一线的执法人员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若不能严格依法行事,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然会直接招致社会的混乱。
  4.“以刑去刑”思想:适当加重刑罚惩罚力度
  目前,我国刑法在一些领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刑罚处罚力度还显得过轻,例如食品犯罪易会给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但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刑事立法还较不成熟,违法成本偏低,这也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和危害公共安全方面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本该严惩的案件上量刑过轻,使犯罪分子抱以侥幸心理而以身试法。
  根据法家代表韩非子的刑治观点,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以刑去刑”,以此来实现法治。换句话说,刑罚的力度必须达到足以威慑犯罪,使触犯了法律的犯罪分子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让其他人因畏惧刑罚,放弃犯罪。当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决杜绝轻罪重型的思想,以“以刑去刑”的法家理论来弥补刑法的漏洞,在重罪上科以相应的重刑,从而达到抑制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三、结语
  虽然法家理论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过度依赖君王,与现代法治精神有本质的区别。但不可否认,法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的精髓,它使中国大地实现大统一,书写了中国历史的传奇。当前,中国法治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阻碍和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传统法家思想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一样,但在经过取精去糟之后,面对与当时社会同样存在的问题时,法家的治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重整与深刻反思,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发现了法家思想里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树臣,李力: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2]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4]何勤华:法家法治理论评析[J],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1);
  [5]谢文伍:韩非子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作者简介:詹冰洁(1989-),女,籍贯:四川省雅安市,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专业: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民国时期的山西因其保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其省军事权与民政权又长期集于阎锡山一人之上,这反而使得山西在其规划当中能避免上层因素的相互制约。而太原因其交通位置的特殊性,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经济、军事中心,其城区布局也在30余年的民国期间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本文旨在以太原老字号为研究对象,探究民国时期太原城区的空间结构布局。  【关键词】:民国太原 城区结构 老字号  民国时期太原城区的境界当东
期刊
【摘要】: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对封建社会的罪刑擅断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由此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并将它视为公法之理。贝卡利亚在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义的同时,还从罪刑法定主义中引申出四个结论。本文就将以罪刑法定主义的引申结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罪刑法定主义,立法权,司法权,社会契约  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最后,贝卡利亚总结出一条颇为有益的普遍公理,这条
期刊
【摘要】: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家和国高度合一的社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箴言也长存于古人心中。在古人的观念里面,家与国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古人惯以忠、孝相提,君、父并举,视国政为家政的扩大,纵然没有将二者完全混同,至少是认为家、国可以相通,其中并无严格的界限。[1]在他们心中,自己的亲属所组成的是一个小家庭,而有众多小家庭组成的群体性组织就是一个大家庭,“小家”和“大家”都是相通的,一个个的
期刊
【摘要】:特殊侦查手段,尤其是秘密监听是打击犯罪的高效手段,被广泛的用于司法实践。可是在侦查实践中,因为缺乏严格有效地司法监督,特殊侦查手段滥用的现象普遍。规范特殊侦查手段的实施,需要从事前审查、事中执行、事后追责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形成我国特殊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体系。  【关键词】:特殊侦查 手段 司法监督  一、我国特殊侦查手段存在的问题  基于目前的立法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媒体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信息,移动互联网为媒体融合、媒体转型和媒体盈利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对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竞争力的进程中发生的媒体观念的更新,对“融合新闻”的新理解,媒体业务的拓展等传媒变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媒体融合 传媒变革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或者称为新的传播技术/软件)不
期刊
【摘要】:新浪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它形成的美不同于现成品的美、装置美、身体美、大地美等。微博的美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美,虽然说起来有点抽象,但其中精美的图片、有营养的视频、有趣的符号文字、充满智慧的微小说、超文本链接等无不散发着美的气息,并且它是我们能感觉得到,确确实实存在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新浪微博 美学 价值  一、新浪微博的基本概况  自2009年以来,
期刊
【摘要】:电影里的日本已然成为一个多元化社会,移民以及他们的后裔已然成为日本社会的一部分,但是显然日本完全没有准备好,日本的外语教育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日本人歧视移民尤其是中国人,移民也无法融入日本人的主流社会。片中的对白十分混乱,一会汉语,一会英语,一会日语,彼此之间需要翻译,这与日本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很相似,如何融入世界大家庭,如何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同,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认同
期刊
【摘要】:“中国式过马路”是对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的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一方面是参与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律规章的底线,另一方面是执法者面对群体事件的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群体违法违规事件愈演愈烈其,现象的背后都有规则和制度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法律意识;处罚  中国式过马路引起大家的关注,也让很多人思考中国的制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本质是人们没有遵守制度,对国民过
期刊
【摘要】:韩剧在中国的热播,推动了韩国的旅游业、服装业以及化妆品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体现出并促进韩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使韩国在中国成为时尚的象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经济和军事能力等硬实力日趋强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中国电视剧产业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提高软实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而韩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关键词】:韩剧,文化软实力  韩剧是韩国电视剧
期刊
【摘要】:2013年8月,腾讯宣布微信升级为5.0版本,公众账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不再具有媒介化功能,由此政务微信也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去媒介化以后对政务微信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政务微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提升技术,加大投入;注重质量,精确定位;拿出诚意,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更要顺应时代变化,调整策略。  【关键词】:政务微信;去媒介化;订阅号;服务号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