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然而学生的学习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师 角色 转变 培养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20-01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学习中所伴演的是怎样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有什么好处以及怎样转变以往传统的角色。
1 转变教师角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好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就是韩愈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起的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作用;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由此看来,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发动、陪同、疏通作用。我们会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第一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课本—— 教师—— 学生”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充当了一个书本内容的传递着的角色,教师的学课本、授学业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接受的水平。同时,这种模式还剥夺了学生第一接触书本,学习、体验知识的快乐;还剥夺了学生体验、认知、成长的过程;还剥夺了学生创新思维萌动、开发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改革下,整个教学过程是“课本——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接触知识的第一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有句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现在学生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白花齐放。在这个“万花筒”中,一定会有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发动—— 陪同—— 疏导”作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本感兴趣,让学生爱学;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热情地陪同;最后在教学尾声时,收集学生的意见、见解,起到对知识的疏通、导向作用。做事贵在“恒”,如果坚持不懈地去做教师角色转变这件事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开发出来。
2 如何转变教师角色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的话: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殊不知,只有了解,才会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应该是“了解”,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情感特征。教师要多做这方面的学问,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调整学习气氛。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就会理解学生的行为,也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
其次,教师要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规律重在于体验,让学生体验课本知识的快乐,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过程的快乐,让学生获得授予别人知识的快乐。
教师要改进考试的模式。有句俗话叫“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在当下看来,“分”的确还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依据,学生对分数的重视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靠平时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作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同步。那么,怎样才能让它们齐头并进呢?这就需要在考这下点工夫啊。
(1)考试模式的改革。在一般性的考试中,考试是没有必要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考试的,同时,也没有必要必须是封闭式的单独做题。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范围之内,以小组合作方式来考查。不仅考查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哪个小组的正确答案数目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既适当又可行又多,哪个小组给的分数就高。这样的考试模式应该与分数走得越来越近,也应该更适合学生的升学、就业。
(2)考试内容的更新。在考试内容的比例控制上,更多的体现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又更多探讨的空间。比如,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有争议性的题目。比如探讨“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有真爱”这样的问题。
(3)考试的评价要及时。“趁热打铁”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说妇孺皆知,那我在这也就要冒昧地借用一下。只有趁热在打铁时,铁才易成形。学生也是一样,当学生付出之后,就一定让他赶快的收获;这个时候是学生得到的幸福感一定是最多的。当学生们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呈现时,一定及时评价鼓励。
3 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也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要讲求一种合力的。
(1)处理好师生关系有一法宝,就是聆听。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声音,善于聆听的老师一定会是学生心目中的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神采奕奕,光芒万丈;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有弥足珍贵的创新思维。
(2)处理好生生关系也有一诀窍,就是平等。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们才会和气,只有学生们和气了,老师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中一展风采。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的是一种合力,也就是团队的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生生之间的关系。
4 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做任何事情都得依靠团队的力量,要努力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传给学校的老师,让老师们逐渐意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更多鲜活可爱的生命活跃起来,让更多的“祖国的花朵”闪现创新的光芒。
总之,教师的观念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开发的过程,教师的思维的转换,教学模式的变革,考试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换一种说法,影响的是学生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吴旭,马苏江,等.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71-73.
[2] 孙艳云.搞好双边活动,激发学生教学兴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8):38.
关键词:教师 角色 转变 培养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20-01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学习中所伴演的是怎样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有什么好处以及怎样转变以往传统的角色。
1 转变教师角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好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就是韩愈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起的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作用;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由此看来,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发动、陪同、疏通作用。我们会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第一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课本—— 教师—— 学生”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充当了一个书本内容的传递着的角色,教师的学课本、授学业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接受的水平。同时,这种模式还剥夺了学生第一接触书本,学习、体验知识的快乐;还剥夺了学生体验、认知、成长的过程;还剥夺了学生创新思维萌动、开发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改革下,整个教学过程是“课本——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接触知识的第一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有句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现在学生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白花齐放。在这个“万花筒”中,一定会有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发动—— 陪同—— 疏导”作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本感兴趣,让学生爱学;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热情地陪同;最后在教学尾声时,收集学生的意见、见解,起到对知识的疏通、导向作用。做事贵在“恒”,如果坚持不懈地去做教师角色转变这件事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开发出来。
2 如何转变教师角色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的话: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殊不知,只有了解,才会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应该是“了解”,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情感特征。教师要多做这方面的学问,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调整学习气氛。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就会理解学生的行为,也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
其次,教师要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规律重在于体验,让学生体验课本知识的快乐,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过程的快乐,让学生获得授予别人知识的快乐。
教师要改进考试的模式。有句俗话叫“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在当下看来,“分”的确还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依据,学生对分数的重视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靠平时死记硬背式的知识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作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同步。那么,怎样才能让它们齐头并进呢?这就需要在考这下点工夫啊。
(1)考试模式的改革。在一般性的考试中,考试是没有必要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考试的,同时,也没有必要必须是封闭式的单独做题。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范围之内,以小组合作方式来考查。不仅考查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哪个小组的正确答案数目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既适当又可行又多,哪个小组给的分数就高。这样的考试模式应该与分数走得越来越近,也应该更适合学生的升学、就业。
(2)考试内容的更新。在考试内容的比例控制上,更多的体现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又更多探讨的空间。比如,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有争议性的题目。比如探讨“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有真爱”这样的问题。
(3)考试的评价要及时。“趁热打铁”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说妇孺皆知,那我在这也就要冒昧地借用一下。只有趁热在打铁时,铁才易成形。学生也是一样,当学生付出之后,就一定让他赶快的收获;这个时候是学生得到的幸福感一定是最多的。当学生们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呈现时,一定及时评价鼓励。
3 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也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要讲求一种合力的。
(1)处理好师生关系有一法宝,就是聆听。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声音,善于聆听的老师一定会是学生心目中的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神采奕奕,光芒万丈;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有弥足珍贵的创新思维。
(2)处理好生生关系也有一诀窍,就是平等。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们才会和气,只有学生们和气了,老师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中一展风采。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的是一种合力,也就是团队的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生生之间的关系。
4 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做任何事情都得依靠团队的力量,要努力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传给学校的老师,让老师们逐渐意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更多鲜活可爱的生命活跃起来,让更多的“祖国的花朵”闪现创新的光芒。
总之,教师的观念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开发的过程,教师的思维的转换,教学模式的变革,考试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换一种说法,影响的是学生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吴旭,马苏江,等.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71-73.
[2] 孙艳云.搞好双边活动,激发学生教学兴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