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让人穿越到唐宋的味道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安德鲁·科伊在他讲述中餐如何影响美国的著作《来份杂碎》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基辛格带领的美国代表团从巴基斯坦直飞中国。当时,上海市革委会为客人安排了欢迎晚宴,其中一道菜让美国佬魂飞魄散,这就是经典粤菜“龙虎凤”——当中蛇为龙,猫为虎,鸡为凤,三种食材同煮而成。这道菜被认为代表了中国美食的传统。
  如今,因为食材的“伦理”问题,这道功夫菜已经很难出现在餐桌上。从能够找到的对这道菜的描述看,它的发明者江孔殷先生不愧是“百粤美食第一人”。因为蛇炖猫有腥气,而香味不足,后来加入鸡肉,使口味得到调和。
  江孔殷另一道在美食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菜肴,也是“龙虎凤”的前身,叫菊花水蛇羹,也是一道功夫菜。从暮春选种栽培菊花,到夏季花期时每日早晚精心护理,直到初秋选择鲜嫩舒展的花瓣,配上此时肥美的水蛇,方可完成这道传统菜肴的制作。今天,一些传统粤菜餐厅还能找到菊花水蛇羹的存在,但工艺已经极端简化了,当然如果真花四五个月的时间制作一道菜,又有谁能享用得起呢?
  然而,在顺德的勒流镇,还真有一位这样的厨师,名叫强哥,每年他依然遵循古制,没有丝毫偷工减料地用几个月的时间,只为在秋天给家人制作一碗菊花水蛇羹。用强哥自己的话说,这是在向传统致敬。
  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美食最集中的所在,但如果仔细推敲,多数地区的许多传统美食最终都归属到同一个源头,那就是语焉不详的“民间传说”。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中国宋代酿酒工艺中有以肉入酒的记载,当时觉得简直匪夷所思。结果,摄制组去年就在顺德拍摄“醉鹅”这道乡土菜时,邂逅了一种当地最富盛名的米酒,它至今仍沿用以猪肉酿造的传统方式。酿酒最特殊的工序——最后一个环节,把蒸馏出的米酒导入大瓮中,然后浸入约百公斤煮熟的肥猪肉。无数块熟肉被投入酒中,静静等待一个月后的华丽变身。经过大缸陈藏,猪肉不但可以吸附米酒的异味和杂质,肥膘中的风味物质也与白酒发生某种反应,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被称作“豉香”的醇和滋味。我平时喝不了白酒,那天兴之所至,抿了一口这种酒体纯净的米酒,一线刺痛直窜头顶,立刻双眼迷离,我感觉自己驾驶着时光穿梭机,直奔唐宋而去。
  而以肉入酒,在顺德还算不上真正年代久远的“饮食活化石”。今天,顺德人的日常饮食中甚至还保留着先秦时期诞生的菜肴的遗迹,比如顺德鱼生。大部分人了解鱼生,更多是今天名声在外的“风生水起”或叫“捞起”的新派粤式菜肴——本地鱼片以外,还要加入三文鱼,甚至象拔蚌这样的昂贵食材,拌上仔姜丝、头菜丝、胡萝卜丝、洋葱丝、炸花生米等佐料和油,层次丰富,色彩纷呈。
  但在顺德个别民间馆子,我们还能找到鱼生最古老的吃法。黄金鲩鱼切成不到0.5毫米的薄片,只用生油和盐拌匀,最能彰显鱼肉本身的味道和口感。这种生食的吃法,最早的记载可以追述到先秦,叫鱼脍(或写作“鲙”),所谓“脍不厌细”“脍炙人口”,都是对它的形容。鱼生加上五彩的佐料丝的吃法是唐朝之后才出现的,可见顺德美食对远古传统格致的遵循。
  一种饮食习惯可以保留上千年甚至更久,这首先是一种对传统的尊敬。20年前我在法国拍片,在一位美食史教授的陪同下,在一个只有15万人口的小城第戎,居然分别吃到了从共和国时期到波旁王朝,乃至高卢时期的食物。美食和艺术、文学一样,是法国人特别引以为傲的传统。这位教授不讲豪华,不讲排场,而更看重的是历史。那些带着历史年轮的餐厅,仍然把传统奉为圭臬,餐厅常年客满,掌握着传统烹饪技术的厨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也乐此不疲。
  说到底,对传统的尊重也正是对人的尊重。(摘自《腾讯·大家》)
其他文献
对于如东人来说,老龄化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对占户籍人口30%的如东老人来说,养老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们和后代。  低生育率带来的养老困境  在江苏南通的如东县,作为外来者,当你一坐上出租车,司机就会忙不迭地告诉你:“我们这里没有夜生活。”他有点迫不及待地希望以此来满足一个外来者对如东的所有想象。  2015年11月7日,周六晚上的8点,如东县城最繁华的购物地带三元世纪城,确实已经看不到太多市民的踪影
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党费工作,并形成了特有的党费制度。党费制度何时形成?党员应该怎样交纳党费?“特殊党费”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党费又花在了哪里?  党费制度何时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党费制度始于党的二大。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二大党章列有“经费”专章,这是我们党关于党费制度的最早规定,明确规定了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收支权限和纪律要求
〔摘要〕突发事件情报分析如何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为决策用户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可靠的突发事件情报服务产品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广州等主要地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办法,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对突发事件情报分析的影响,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情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突发事件情报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综合研判模块为核心的大数
摘要:[目的/意义]为解释知识问答社区用户分享知识时的情绪和体验,从PAT模型(Person-Artifact-Task model)入手,探求用户自身特征、社区的工具特征、知识共享任务特征对心流体验产生的影响以及心流体验与持续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关联。[方法/过程]论文以百度知道社区的活跃用户为调查对象,回收205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
〔摘要〕[目的]为了实现海量数据中信息的知识组织,促进单元信息和文献信息内容的知识关联和知识发现,构建单元信息知识组织体系;[方法]以养生领域内的领域本体、文献信息等知识资源为基础,构建养生单元信息知识服务系统;[结果结论]“养生单元信息知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养生知识服务平台”)是单元信息知识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应用示范,提供语义检索、知识浏览、知识推理和知识发现等服务,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单元信
西谚云:“魔鬼在细节中。”如果以此为标准来审视日本社会的话,它简直堪称“魔鬼国度”。因为,它充满了细节,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细节的总和。  书店里的小细节  在纪伊国屋书店购书,如你进店之后外面下起了小雨,结账时,店员一准会问你要不要给书做一个防雨包装。然后,就从柜台下面抽出一只底部开了口的塑料袋,反过来套在手提纸袋上,提手刚好从塑料袋的开口处伸出来。  可店员怎么知道外面下雨了呢,
老一辈革命家讲规矩的故事很多,于今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给军队立规矩  1939年,延安女子大学有个女学员在延河边的石坎下洗衣服,留守兵团的一个战士边走边踢路上的石子,一块石子正巧打在那位女学员的头上,双方争执开来。毛泽东听了汇报,很不高兴:“今后要立个规矩,军队和地方出了问题,军队首先要作检讨。军队和地方闹了矛盾,军队首先要作自我批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凡是处理内部的团结问题,都要这
在这份书单上没有书名号,只有国家和地区名。开书单的女人野心很大,她想阅读全世界。  英国女作家安·摩根相信,书柜很八卦,它不光能透露一个人的阅读志趣,还能说出你是个啥样的人。  几年前的某一天,摩根就跟自己的书柜深度交流了一下。当她的视线扫过一排排书脊,又掠过一帧帧封面后,她仿佛听到了书柜的心声。  “我自认为很有教养,见多识广。”这位一口伦敦腔的女士优雅地扬起手,将闪亮的金棕色直发别到耳后,接着
最深的感动永远来自于最真实的生活  小姨是出了名的大好人,经常主动帮助陌生人。  一个周末,小姨叫我陪她出去做义工。我不愿意去,借口学校晚会组织者让我创作一部舞台剧。小姨说:“闭门造车能写出好作品吗?走,跟姨去,我慢慢给你讲一个经典舞台剧,创作者可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婶儿。”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跟着小姨出了门。  那天,小姨跟我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小姨大专毕业那年,和爸妈闹僵了。小姨不接
〔摘 要〕 面对具有非线性、高不确定性等特点的技术范式转换现象的频繁出现,目前基于线性思维的技术预见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对此,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范式转换预见方法。阐述技术范式转换的特征及内在动因,通过理解技术范式转换的一般过程,建立技术范式转换理论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思维结合专利引文网络构建了技术范式转换预见方法体系,并以液晶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