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西兰卡普当代重构研究及实践一以手鞠为创作载体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意识趋向于个性化、符号化和艺术化,并且具有当代审美导向的文化逻辑已经深刻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管是被动接纳还是主动融入当代消费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西兰卡普在符合大众审美趋势下更要不忘初心,实现西兰卡普纹样的当代重构。笔者试图通过对土家织锦进行相对全面的考察与整理、论证与分析,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挖掘出土家织锦的独特魅力,开展土家织锦纹样视觉化、符号化研究,并应用于手鞠创作中。创作西兰卡普纹样系列创新设计,提炼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该研究可以拓展西兰卡普的研究范式和创新设计领域,为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西兰卡普符号学纹样重构手鞠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7-0046-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ss consumptionconsciousness tends to be personalized, symbolic and artistic, and the cultural logicwith contemporary aesthetic orienta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fe. Whethert is passive acceptance or active integration into contemporary consumer culture,silancap, as an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should not forget its original heart in linewith the trend of mass aesthetics, and realize the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the pattern of syrupu.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ique charm of Tujia brocade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origi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through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rrangement, demonstrationand analysis of Tujia brocade, and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visualization andsymbolization Of Tujia brocade patterns and apply it to the creation Of temari Creativedesign of the series of brocade patterns and th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of refiningtraditional patterns. This research can expand the research paradigm and the field of nnovative design of silancap, and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novation designOf traditional patterns
  Keywords: Xilankapu Semiotics Pattern Reconstruction Temari
  引言
  “西蘭卡普”土家语译过来是一种土家织锦,土家织锦是土家人世代传承的一种手工艺,被土家人视为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同时土家织锦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的民族瑰宝。目前西兰卡普的生存现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现代大工业化的冲击下,出现作品盲目复制、机织代替手工、产品缺乏创新等情况,在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手工艺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重经济轻文化”的局面,导致盲目开发、产品泛滥、千篇一律、市场接受度低。看似飞速发展,实则缺失文化内涵的传递,需要有效的价值认同,有计划地进行再生研发,才能使传统工艺文化得到长足发展,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研究与实践依据
  (一)政策支持: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文化中独特且杰出的重要代表,土家族织锦在土家被确定为单一民族之后正式命名为“土家织锦”。之后在政府和地方的推动下,土家织锦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土家织锦一直受到各项政策支持和大众的关注。2017年,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了近几年我国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被融入到政府决策的各个项目中。
  (二)文化价值:土家织锦工艺是湘西土家地区普及面最广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在中华民族工艺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生动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价值。它深入到湘西的村村寨寨,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同时也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源远流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土家族特色非物质文化,在当代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市场。
  (三)手鞠工艺:手鞠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我国唐代的蹴鞠,后传入日本,17世纪,手鞠作为武士家庭孩子们的玩具,流行于日本。18世纪中期,受到棉线生产水平的提升,日本的普通民众开始已习惯于用棉线缠绕,制作手鞠球。手鞠发展到当代,是集刺绣、编织、构图为一身的手工艺,具有极高的装饰性。手鞠图案将万物进行图案转化,又以立体形式呈现,表现出平衡、和谐、圆满的艺术特征,特别是手鞠极具程式化的纹样形式,与西兰卡普在工艺特性上有着相通之处。   (四)民族文化国际化视野:在当代审美背景下,民族文化得到了初步的传承与发展,公众对于文化产业有着持续高涨的关注热情,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已刻进人类内心深处。民族文化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中大放异彩,国际时装、包装等品牌大量运用了的民族元素而被人们所熟知,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认可。
  二、西兰卡普的符号整理与提取
  (一)西兰卡普的图形符号
  1.图形分类:西兰卡普的纹样十分丰富,传统的土家织锦纹样有400余种,而现存纹样仅有120多种,不同的传承人、研究者以及网络上的数据存在些许出入。本文主要研究湘西酉水流域的西兰卡普,分布在龙山、保靖、永顺、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集区域,主要所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这也是西兰卡普的一个显著特点。经过笔者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纹样大致分为六大类,每一类分别提取出可实现创意表达的纹样,具体有以下纹样,植物类有:莲花、牡丹花、梅花、剌花、苗花、韭菜花、棉花等;动物类有:燕子花、鸡冠子花、小马花、猫脚花、狗牙齿花、阳鹊花等;生活器物类有:桌子花、椅子花、粑粑架纹、背篓花、麻阳船花、锯齿花等;吉祥类有:福禄寿喜、鹭鸶踩莲、凤穿牡丹、龙凤呈祥迎亲出嫁等;天象地理类有:满天星、大太阳花、岩墙花、土王五颗印、田字花等;勾紋类有:八勾花、单八勾、双八勾、十二勾花、二十四勾花、四十八勾花等,如表l。
  2.纹样内涵:“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民族文化的精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无论是其纹样题材还是纹样构成,都饱含着土家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从纹样素材来看多来源于生活与自然,图案多为动植物纹,其特征所呈现出的效果惟妙惟肖,散发着土家族的淳朴民风;几何纹样则具有着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土家民俗风情;源自生活中的元素,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土家人;把文字加工修饰,融入织锦,即有借物抒情、寄托美好愿望之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吉祥类纹样则是以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民间故事传说题材为最多,如长命富贵、龙凤呈祥等,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和寓意。
  3.图形构成:西兰卡普构成形式简练概括,以直线造型,连续对称的排列方式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元素有序的组织成纹样,将多个独立的图形,运用左右或上下结构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重复排列组合,形成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运用勾纹将两个或以上的组合图形,按适合比例大小尺寸进行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延伸,构成四方连续纹样。笔者将西兰卡普的纹样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分析纹样的构成逻辑、组合方式,进行纹样的再造与重组。
  纹样图形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纹样都有对应的实物参考,或写实或抽象,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承载着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意识,是历史与文化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传递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具有精神诉求和物质表征相交融的特性,并通过自身系统将隐形抽象化的意义实物化为纹样,是极度凝聚的符号形式。[1]
  (二)西兰卡普的色彩符号
  1.色彩来源:土家人对周围大自然的色彩,进行主观的思考、提取和组合,进而产生的一些联想和对生活的一些感悟来进行西兰卡普的配色,因而土家织锦色彩浓烈、吸引眼球。由于色彩源自于对土家人大自然的思考,西兰卡普的染色方法最初以致目前少数织户也是使用的植物进行染色,对颜色进行搭配,色彩体系自然融洽。反差明显也是西兰卡普配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实践中经常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加以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手法点缀主体色。广泛运用强烈的对比色进行搭配,例如红配绿、黄配紫、蓝配橙等。又基于民族风俗“忌白尚黑尚红”,导致西兰卡普在色彩习惯少用白色,在民族历史上白色总与葬礼有关,有不吉祥的寓意。而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所以土家族人们喜欢红色,也就有“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的习俗。黑色则是正直、权威的象征,但多用于底色和边饰,极少用于主体图案。
  2.色彩搭配:西兰卡普配色鲜明艳丽,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色彩的本质特征,红、白、蓝、黑为主色调,几大原色都尽显自己的本色,极力尊重原本色相。同时又有大胆的撞色,在色彩搭配上颇有讲究,有“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的配色口诀。西兰卡普常以黑色和蓝靛色作为底色,配以红、黄、蓝、绿、紫、橙,又惯用冷暖色进行对比,结合图形的编排,突出对比的效果,使得色彩够变幻多姿。
  时代的潮流在改变,任何的一尘不变都只会被淘汰,西兰卡普紧随时代潮流在色彩材料上进行了革新,呈现出新与旧的交织。
  三、符号学视角下西兰卡普图案再设计
  西兰卡普图案的再设计基于传统图案的符号进行转化,在保留其符号原有的意义与内涵的同时,进行图案结构的重组与变化,获得符合现代审美的全新图案形式。对西兰卡普图案进行再设计,需要理解西兰卡普的文化背景,深刻认知其图案符号的意义,并对当下的时代特征、审美倾向有清晰的判断和理解,从形式、内涵到精神层面,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融合。
  (一)图案创新设计流程
  1.图案设计:笔者将收集的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根据纹样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特征通过变形、重组、嫁接、设计进行图形的解构和重组。图形与纹样在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用复刻、模仿、参照手段还是融合当代审美语言的设计思路,图形符号的设计转化都是直观的视觉化呈现,具有几何化、数字化、简约化等特点。笔者对织锦纹样进行分析,将完整的图案纹样进行去结构化,分解组合纹样,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单独纹样的数字图形。根据图形的文化内涵、表象体征及应用,运用抽象、简化.整合、叠加等方式对图形进行二次处理,并依据传统的配色原则,融入创新色彩设计思路,对传统纹样图形进行再设计,让民族艺术通过当代审美语言进行表达。
  2.图案应用:西兰卡普创意图形设计是一种静态且被动的表达,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将其应用转化,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传递。手鞠作为当下年轻市场的从“宠儿”,受到大众的青睐。笔者结合手鞠制作原理、操作技法,对纹样进行综合适应性处理,主要运用图形创意同构法、解构法、复合法、置换法、抽象法等对矢量图形进行再设计。最后利用刺绣的方法将图形实现于手鞠形态上,实现传统织锦纹样的转化。   (二)西兰卡普图案设计方法构建
  运用符号化的方式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图案进行转化,在保留其原有的涵义和象征的同时,对图案表征进行结构重组和形态变化,获得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创新表现。此过程需要深刻理解西兰卡普的工艺要素和表现特征,深入理解纹样的意义,并对当代审美特征和审美倾向有清晰的认识,发掘西兰卡普各要素与当代审美的内在联系,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更是精神都达到创造性的融合。
  1.表征层面:表征表现层面主要针对西兰卡普传统纹样符号的视觉信息和本体涵义,不改变其原生意义,采取直接复制或部分复制的方式,将纹样符号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及方法进行继承、延续和融入。传统纹样符号包括图案造型、色彩搭配、图示构成、材质肌理等,在转化运用中对这些基本元素进行继承设计,根据对象的尺寸、材质、功能、造型等当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特征的保留与传达。
  2.内涵层面:内涵层面需要挖掘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图案内部更为深层的文化涵义和西兰卡普织锦纹样背后的隐形语义。通过概括、提炼、嫁接等方式,既保留纹样的符号化视觉特征,又传递出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需要运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设计学的转化手段在“义”与“形”之间构建出符号学逻辑关系。同时强调现代审美的时代特征,才能实现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图案创新的高质量输出。
  四、西兰卡普创意手鞠系列设计实践
  笔者通过对传统西兰卡普的研究和思考,试图用符号学的方法对传统织锦纹样进行再设计,采取手鞠为设计应用载体,将图案运用绣的方式呈现出来。转变原本平面的织物,综合空间的表现,达到较强的装饰性,并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感。
  纹样设计:首先对西兰卡普的纹样进行整体和归纳,将织锦纹样进行分类,运用直接提取、结构提取、单位提取的方式,对传统纹样表象特征进行提取,并通过纹样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说解读,将传统纹样的隐形语义转化成为纹样的创新表现因子。再运用归纳、解构、重组、变形、分解、夸张等设计手段进行图形表象改变,达到设计更迭。以太阳花为例(图1),运用归纳法将原本形式结构较为复杂的织锦纹样整合成为统一的图示结构,形成简洁、概念化的图案纹样,既保留了织锦纹样的图形语义,又赋予了创新纹样的视觉感受。
  载体选择:本设计在创新纹样的应用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基于融入当代生活的目标,传统纹样经过再设计,以刺绣的形式在手鞠上进行表现,体量较小的可以作为装饰品,比如耳坠、手链.戒指、发夹、挂饰等;体量较大的作为空间陈设或艺术品,注重与空间形态、气氛、格调的结合。最终选择运用手鞠球作为应用载体。首先,两者有手工表现的共性,其次,两者有线性材料的共性,再者,手鞠的装饰特色,受到大众的喜爱。
  工艺融合:西兰卡普的纹样受到工艺的影响,利用经纬交织,以几何形态为主。传统手鞠球是利用薄棉布将稻谷壳包裹起来,再用棉线缠绕,形成一个圆球,再将手鞠球进行南北两极固定,在球体中央位置形成一道类似地球赤道的圆圈,依据等分或者等分组的形式,运用不同颜色的线,使球面形成规则的几何图形。通过分解手鞠制作工艺,结合纹样图形,进行工艺适应性调整与转化,将两种工艺融合表现。以太阳花为例,运用解构法将大太阳花纹样置于手鞠球的南北极点上,置换掉其他繁琐的边角,饰以手鞠固有的装饰图案(置换法)。
  色彩搭配:传统手鞠球的色彩源于自然,表现出和谐、纯净的色彩效果。色调的选择注重视觉呈现,直观且简洁,运用明度、纯度的相互对比,同时运用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塑造渐变效果,使色彩结构更稳定。在传统配色中常常惯于加入黑、白或金色,使色彩表现更加丰富。笔者在本次设计中,以传统土家织锦的色彩为基调,以手鞠的色彩构成形式为依据,以当代色彩艺术特征为导向,以求融合性色彩表现。同时在色彩上可尝试多种搭配方案,形成系列化设计作品。
  手鞠制作:以太阳花为例,对织物纹样进行概念化处理,运用简化、统一、概括等方式,并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将织物的原始纹样转化为数字图形。根据手鞠的技法规范与工艺结构,将手鞠图案进行二次更新,在保持图案意象的基础上,按照手鞠制作具体操作技法,分解图案结构和操作步骤,找到图案与工艺的结合点。根据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进行制作。
  空间表达:手鞠球原本属于玩具或装饰品,是相对独立且个性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手鞠在当代,虽受大家的喜爱,但无法沿袭它原本的功能形式。笔者希望通过呈现方式的转变,将这套设计作品融入大众审美之中。最终将制作完成的一定数量的手鞠球进行后处理,利用画框等辅助性材料,进行空间性表达,通过扩大空间体量感,淡化色彩与纹样的强烈视觉感受、视觉刺激和连锁视觉反映(即传统艺术表现视觉意象),延长人与物之间的视距,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构建物象空间,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个体再到三维空间的转化与叙述,如图l~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支撑民族和国家进步的脊梁,习总书记在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又提出“文化自信”,从国家层面上全面深刻阐述了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实现国家强盛、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西兰卡普作为土家人的智慧和结晶,是土家族的民族瑰宝。做到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将“传统”呈现出来,更是要用设计手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传统重获“新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YJC760124)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19YB2014)最终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蓓,钟玮,张婉玉基于符号学的凉山彝绣图形设计与创新实践[J].絲绸2020(03):118-125
  [2](同)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之道[M]广西: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
  [3]肖群忠,刘水春工匠精神及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 (06):6-10
  [4]刘京西兰卡普大蛇花纹样的符号化解析与设计研究[D]. 西安工业大学,2018
  [5]谢青符号学视角的西南少数民族图案艺术研究[J].美术研究,2018,(02): 110-113
  [6]唐恬,石洁基于湘西竹编工艺的家居产品设计[J],2020 (08):102-104
  [7]朱江持设计符号学视角下的赛朋克视觉元素探究[J].设计,2020 (06):52-54
  [8]马苗苗,刘新回族传统几何纹样的提取与创新设计[J].设计,2020 (O8):102-1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人的行为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对案例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以及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进行调查,探究城市生活和空间质量之间的相互关联。针对既有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内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出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为相关研究及规划实践提供参考,最后为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的物质空间品质优化和活力激发注入了新动力。  关键词:开放式住区 公共空间 行为活动 更新设计 空间优化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与实践,旨在为教育同行提供些许参考。文章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法及过程,总结教学成效,进行教学反思,得出建设路径。通过案例导入法、项目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交互式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效
期刊
摘要:说明设计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如何在人类学和设计学这两个学科转向的驱动下,逐步成型并探索其的创新路径对于未来设计研究的价值。本文将就这一现象形成的学科背景,设计与人类学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历史实践的线索进行简要梳理,分别结合设计人类学在知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层次的研究状况展开讨论。“设计人类学”是近+年来设计师和人类学家积极探索作为批判性地审视历史和面向未来的途径。人类学为设计提供批判性
期刊
TRANSPORTATION PUBLIC SPACE DESIGN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整体建设需求持续增长,不仅对缓解与优化城市交通作用显著,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地铁公共交通空间装修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装修设计本身也是基于地铁内部空间功能性要求,因此,要以乘客需求为依据,并且要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城市规划、环境特色等因素,提升城市地铁的文化传播价值,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  地铁
期刊
摘要:探索传统建筑形式当代转译设计的可行性。以绩溪博物馆为例,将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转译原型,利用当代设计手法,从“形”译与“意”译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设计创新点,解读传统建筑形式在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转译路径。得出由传统到现代的转译设计过程。延续传统建筑文化,推动当代建筑设计进一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传统建筑形态 当代设计方法 转译设计 地域性 自然意境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探索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的制作形态、语言、手段和技巧。追溯木旋技艺起源、发展状况与制作工艺,分析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案例;前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当地木构建筑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获取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木旋技艺从古至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木旋技艺设计开发木旋文创产品,符合当下开发手工技艺类文创产品的时代潮流,能够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增添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木旋技艺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和改建中地域文化的缺失,探讨在提倡建设生态乡村和宜居乡村、文创乡村语境下的竹建筑实践创新研究。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提炼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尺度,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挖掘建筑的自然属性,就地取材,营造出一种灵活可移动的模块化自然茶舍模式,使建筑与自然形成若有似无的绿色空间状态。寻找出适宜当地的建筑形态,赋予茶庭更多新的文化生命力。探索地域文化在竹建筑设计及竹建工法中的应用,为
期刊
摘要:基于模块化模式建立具备国际化水平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以肇庆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分析课程国际化中的模块化模式概况,并将其模式运用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中,最后提出了立足需求、灵活取向、实践取向、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模式是课程国际化可行性路径,能够促进国际化课程的建立。  关键词:模块化模式 工业设计 课程体系 国际化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
期刊
摘要:为适应当下建筑类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空间形态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准。针对目前建筑类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视觉思维对建筑创作思维过程的深远影响,提出以视觉思维培养为导向,促进空间感知及造型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课题制教学模式,从感知、抽象、表达三个阶段设置表现主题,对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进行培养,启发了学生的设计思维。  关键词:视觉思维 设计素描
期刊
摘要:分析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要素表现方式。文章分析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形成背景和特征,并以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隈研吾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材料的表现,自然与建筑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成这三个方面探索他在现代建筑中对传统要素的表达方式。得出隈研吾作品中表达传统要素的具体策略。该策略将为中国以后的地域化建筑设计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隈研吾 日本现代建筑 传统要素 地域特色 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