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很多老师都说:小学语文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我曾经也有过这方面的抱怨, 2015年秋季,在教材培训中,我聆听了一些专家关于有效教学的报告后,受益匪浅。我尝试着从教法上寻找突破点,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正如爱迪生所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在这里,我把自己指导学生学习《松鼠》(五上)一文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课前,我反复研读了课文。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所以说,文章的选材极为贴切孩子的心理。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文。文章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全文四个自然段中,第一自然段讲外形,二——四自然段从活动、住和吃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另外,课文的语言也很经典。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写松鼠搭窝时的系列动作,都很连贯,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对学生的写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写小动物的文章,有所感悟。
我备课的时候,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②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③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④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学习之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下面是学生展示出来的资料:
体长约22公分;体背面棕褐色,一般腹面为栗红色,有时连四肢内侧都呈栗红;有些个体却仅有红色腹中线,甚至完全不带红色。尾巴差不多与身体一样长,尾毛黑褐先端淡棕色,有些个体具有灰白色尾端。
赤腹松鼠为树栖、日行性动物,以晨昏最为活跃。与一般认知不同,它们并不住在树洞里,而是以带叶的细枝编织高挂树梢的球形巢,巢比足球大些,内榇柔软的树皮、纤维等较为舒适的材料。无论雌雄,赤腹松鼠都有自己的树巢,有时不止一个。雌松鼠自然也在巢里养育幼儿,每胎两仔,通常一年繁殖一~二胎。赤腹松鼠主要以植物的果、花、叶为食,偶而也摄取一些动物性食饵。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松鼠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在教学整体设计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领会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引起争辩,激活思维;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写动物可从外形、习性等方面描写特点;了解连词的作用。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人文情感。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积累语言。
【教法学法】
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其丰富的内涵中,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学中力求突出读、写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时间在十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在三十分钟左 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坚持谈话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平等对话,营造和谐、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情境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模拟小松鼠进行复述表演,相信无论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学习效果的提高,都会事半功倍;另外,将以“可爱”为核心,进行幅射教学,力求整节课以点带面,浑然一体。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分为: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悟,总结提问,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
①谈话导入。教师走进教室,要从容说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有的同学家里养了一些动物,从电视中,从动物园里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动物,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在此基础上,再提要求:能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吗?从而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 特点,为后面的抓住特点写奠定基础。
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后,教师接着说: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
——《松鼠》。
②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自由读完后请三名同学读前三个自然段,师提议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一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来读,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读完后问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必然会说“美丽、可爱、机灵、贪吃、灵巧”等特点,教师抓住 “可爱”一词,展开下面的重点学习。
③精读品悟。从“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启发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外形的美丽:问学生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感悟“玲珑”、“光滑得好像搽过油”、“毛茸茸”等语句的优美。然后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理解写作顺序;.动作的机敏;此段略处理,重点句是“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连蹦带跳”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与可爱。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即可;搭窝时的聪明:让学生假设,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评价时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少呢。然后再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吃食时的有趣: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教师要抓住这一段中三个“它们”,提问:我都快糊涂了,谁能找个词语换掉它们,使句子更明白?这些代表事物的词,就叫代词。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像课文这样,恰当地用上一些代词,避免重复罗嗦。
④总结提问:这四个方面的确都可以看出小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那能否颠倒这四个自然段的顺序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松鼠的活动、住、吃都是它的生活习性,课 文是按先介绍外形再介绍习性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
⑤拓展延伸:课后指导学生召开一次“可爱的动物世界”推荐会,让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松鼠》一文秉承着新课标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使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通过教学,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
课前,我反复研读了课文。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所以说,文章的选材极为贴切孩子的心理。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文。文章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全文四个自然段中,第一自然段讲外形,二——四自然段从活动、住和吃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另外,课文的语言也很经典。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写松鼠搭窝时的系列动作,都很连贯,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对学生的写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写小动物的文章,有所感悟。
我备课的时候,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②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③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④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学习之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下面是学生展示出来的资料:
体长约22公分;体背面棕褐色,一般腹面为栗红色,有时连四肢内侧都呈栗红;有些个体却仅有红色腹中线,甚至完全不带红色。尾巴差不多与身体一样长,尾毛黑褐先端淡棕色,有些个体具有灰白色尾端。
赤腹松鼠为树栖、日行性动物,以晨昏最为活跃。与一般认知不同,它们并不住在树洞里,而是以带叶的细枝编织高挂树梢的球形巢,巢比足球大些,内榇柔软的树皮、纤维等较为舒适的材料。无论雌雄,赤腹松鼠都有自己的树巢,有时不止一个。雌松鼠自然也在巢里养育幼儿,每胎两仔,通常一年繁殖一~二胎。赤腹松鼠主要以植物的果、花、叶为食,偶而也摄取一些动物性食饵。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松鼠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在教学整体设计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领会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引起争辩,激活思维;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写动物可从外形、习性等方面描写特点;了解连词的作用。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人文情感。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积累语言。
【教法学法】
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其丰富的内涵中,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学中力求突出读、写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时间在十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在三十分钟左 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坚持谈话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平等对话,营造和谐、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情境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模拟小松鼠进行复述表演,相信无论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学习效果的提高,都会事半功倍;另外,将以“可爱”为核心,进行幅射教学,力求整节课以点带面,浑然一体。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分为: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悟,总结提问,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
①谈话导入。教师走进教室,要从容说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有的同学家里养了一些动物,从电视中,从动物园里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动物,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在此基础上,再提要求:能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吗?从而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 特点,为后面的抓住特点写奠定基础。
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后,教师接着说: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
——《松鼠》。
②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自由读完后请三名同学读前三个自然段,师提议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一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来读,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读完后问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必然会说“美丽、可爱、机灵、贪吃、灵巧”等特点,教师抓住 “可爱”一词,展开下面的重点学习。
③精读品悟。从“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启发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外形的美丽:问学生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感悟“玲珑”、“光滑得好像搽过油”、“毛茸茸”等语句的优美。然后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理解写作顺序;.动作的机敏;此段略处理,重点句是“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连蹦带跳”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与可爱。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即可;搭窝时的聪明:让学生假设,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评价时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少呢。然后再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吃食时的有趣: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教师要抓住这一段中三个“它们”,提问:我都快糊涂了,谁能找个词语换掉它们,使句子更明白?这些代表事物的词,就叫代词。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像课文这样,恰当地用上一些代词,避免重复罗嗦。
④总结提问:这四个方面的确都可以看出小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那能否颠倒这四个自然段的顺序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松鼠的活动、住、吃都是它的生活习性,课 文是按先介绍外形再介绍习性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
⑤拓展延伸:课后指导学生召开一次“可爱的动物世界”推荐会,让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松鼠》一文秉承着新课标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使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通过教学,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