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教师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生就能去创造他们所想的一切,用创造性的方法去锻炼创造性的品质,用智慧去推动创新的进度。所以培养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阐述,一是积极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二是积极地培养创新的能力。通过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对创新有热情,最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關键词】
  开放 鼓励 激发兴趣
  语文作为工具,在学习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每个人都要使用的。如果想要在思考、表达、创新的学习中有所提高,学生就应当努力学好语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思考和表达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创新才是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对创新有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对此有所兴趣后,逐渐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
  对于高中生来说,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在他们的脑海中,能够拼凑和想象的空间很大。教师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头脑风暴,让一切成为可能,思想没有限制,尽情地遨游在自己所构想的世界里。
  创造是在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中产生的,所以,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可是,有些教师为了成绩,在教学课堂上并没有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的气氛,反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写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有对应的套路,所有的文章都是抒发同样的思想感情。比如,要写关于老师的文章,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教师是如何辛苦的批改作业,学生病了老师专门跑到学生家里进行补课等等。学生每天面对和学习的都是这些所谓的规范和标准,学生只会循规蹈矩,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何而来。
  有些教师怕麻烦,所有的问题都是统一答案,教师不允许出现其他新的有创新的答案。如果一旦出现不符合所谓标准的答案,就会对学生大声呵斥,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言语批评,甚至还会有武力出现。如果每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个性受到压抑,从哪儿进行创新?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身为教师,应当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1.教师本人的心胸要宽广。教师要能够“容忍”有个性的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会犯错误的学生以及敢于对教师的答案说“不”的学生,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思想不受禁锢,并善于思考。
  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没有所谓的权威,不是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正确的,老师也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别人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所以一定要善于思考,积极思考,然后针对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多分析,分析不出来要大胆地对之前的既有结果进行质疑,勇于探索和发现。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即使问题特别出奇也要以公平的心态进行回答,对学生进行帮助,并积极地鼓励。
  3.让学生写属于自己的文章。所有的文章都应该是作者自己思想的一种表达,但是现在许多学生都是按照所谓范文的“格式”进行写作。所有类型的文章学生写出来都和机器人的程序一样,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没有任何意义,更别谈创造性。本人认为,高中生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尽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来表达他们自己的真情实感,遇到什么事情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论作文的题目或者范围是什么,都应当尽量给学生留有余地,不要受到教师过多的影响和限制。
  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够在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知识才能同步,在思维上相互给予灵感,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就是创新了,因此,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所有的创新都源自兴趣,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事情的好奇,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情有了求知欲,应当积极鼓励并进行解释。
  2.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创新的基础是学生本人拥有丰富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知识。教师不能将每一件事情都进行讲解,还是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看新闻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多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所有创造性的思维都是基于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将平时课本中所遇到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和现实当中的相关实物相对应,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听说读写建立表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对文章讲解进行升华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想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升华,对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表明,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以及流畅性。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补充情节或者改变主线进行训练。其实,什么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思考,敢于去想,学生间相互刺激进行发散思维的教育。
  5.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创造不是凭空而来,只有自己不断地奋斗才能进行创造力开发。在教育当中要利用各种实例告知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当然,教学活动要轻松愉快,课堂不要过于严肃。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想,敢于质疑,让创新向前走得更远,同时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勤奋自信等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觉性【J】.新一代(下半月),2014(3)
  【2】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设计与策略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
  【3】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首先详细解释了当代市场激烈之竞争,解释了当代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由此引出对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必要性的阐述。然后,文章简单解答成本核算的对象,之后详细陈述了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时常见的几种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企业管理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看出,如果要成功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企业须从许多方面入手。制度、人力、信息以及管理层对成本核算必要性的认知程度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文章通过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社会群体心理行为的分析,依据舆论的传染性和阻断的需求分析作为切入点,建立舆论引导传染性阻断管理范式,根据管理思想和阻断管理特点确
【摘 要】  在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中应渗透德育教育,培养知识与品德兼优的学生。本文研究的如何在小学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是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目标之一。小学
【摘 要】  语言是我们学习其他东西的基础,而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学会了文字,我们才可以听说读写,日常交流、学习技能都离不开文字。学好文字,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仔细地分析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文化视野 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便是语言。通过语言,我们了解整个世界,学习其他的一切事物。而文字,又是语言的基础。只有学好了文
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但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小学生的措词表达和遣词造句能力相对较低,知识积累掌握比较少,教师在进行作为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训练,促进学生的作文更加的生动形象、打动人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勤阅读,多
随着互联网不断进步,网络经济不断发展, 仓储管理随之也日益重要.《 仓储管理实务》一书内容丰富, 知 识点较多, 如果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极容易损害学生学习的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快乐"……从众多的文字中,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人们对于读书的重视。我也钟爱读书。我爱它能使我们跨越时空,我爱它能让我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实力显著提升,但高校办学质量尤其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突出短板。未来发展中,高校履行的职能依旧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但高校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再是孤立的去看培养了多少学生、做出了多少科研成果,而是要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与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
管理课程中使用较多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表现的特征为情境的塑造、激励手段的多样性、实验样本的特殊性。管理课程中实验教学的特征为教学带来创新方向,表现为教学角色变化、
摘 要 乡村治理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基层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在我国农村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转型过程中,催生出了“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治理模式,“能人治村”可使基层行政工作更快速、有序地推行,但不少村干部有才无德,在资源下乡过程中以权谋私,俘获众多公共资源,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的公共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集中关注当政人员基本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