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终身锻炼基因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我锻炼”微课程研究》获批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从准备申报本课题到获批,其间已经历了一年多的前期介入研究。本课题依托笔者所在学校所勾画的“生命化”校园建设蓝图,结合争做“阳光少年”、组建“少年宫体育社团”、践行“阳光体育公约”等一系列活动,将“体育生活化”的重要追求落到实处。在行动研究中,对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我锻炼”微课程的内涵与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锻炼”微课程的本质内涵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与建议”部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分为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其中水平一至三不编写教科书,只编写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师生没有现成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一学年,体育老师在学校课务安排结果公布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虑“米”的问题。老教师、已经有过循环教学经历的教师,也许不会觉得有多难;一所具有完整体育教学历史研究的学校也没问题。但对于新教师,尤其是当下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兼职教师普遍存在且经常更换的情况,“米”从何来就是个很现实的难题。我们体育组三个同事接受了学校“至少完成水平一连续教学”并着手完善“水平一体育教学档案”的任务。“我锻炼”微课程的研究从此开启规范化历程,其实质就是挖掘“好米”的过程。
  “微课程”的基本界定 在流行“微”的时代,很容易联系到“微博”“微课”“微信”等,其外显的体质就是“不庞大”。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区别在于,“我锻炼”微课程依附于体育课程体系,但明显具有“校本”“班本”“生本”特征。过去的整整两年,体育组水平一的三位老师一起完成了学校12个同轨班的体育教学。我们所进行的“我锻炼”微课程研究,它的载体,除了教参涉及到的一般教学内容,还包括校本层面体育锻炼范畴的微型课程(微单元),一般每个单元时间为2学时至4学时,这是任何参考资料上都找不到的。犹如《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中,那30%留给各地自主安排的教材内容。现在,两年过去了,我们需要确立和完善水平一阶段的“微课程”内容,形成学校独具一格的体育教学资源。
  “我锻炼”微课程的本质内涵 一是促成“儿童终身幸福”为旨趣。如同当初在课题规划书中设想的,“努力让儿童的一生都能连续地享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就是一种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课程追求,为着儿童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二是以长线化推动“我锻炼”为抓手。表现为儿童在教师或同伴的影响下,主动、积极地投入体育生活中的“我锻炼”,积极营造“体育生活化”的体育文化生活氛围,变“要我锻炼”为“我要锻炼”“我能锻炼”“我会锻炼”。充分调动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强壮身体,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我锻炼”,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参与、长线锻炼的意识,一种乐于锻炼的积极习惯和善于锻炼的熟练技能,一种讲究适时、适度、适我的锻炼方式;“我锻炼”,体现的是儿童在全方面的体育锻炼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自由度、稳定度、嬉乐度;“我锻炼”,指向的是儿童的终身幸福和当下愉悦。三是渐进实现微课程的“校本”化为手段。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起成就了一所学校完整的素质教育载体,它需要具有明显的校本特色。它是校本层面的体育锻炼范畴的微型课程,是一种长线关照与全面统筹的课程,追求当下与未来的统一、地域与全域的统一、传统与时尚的统一、强身与悦心的统一。
  “我锻炼”微课程的建构原则
  遵循“四性并重”的基本原则 《学校体育教学》一书提出了体育教材编写的原则:教育性、健康性、趣味性、发展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材编写必须以此为依据。我们设计“我锻炼”微课程正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教材编写的这些原则,为儿童的“我锻炼”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学校年级组就是一个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的校本教材开发团队,从分类、加工、编排到再加工和调整,“微课程”教材化工作一般从明晰目的性(健康的、有运动价值的、为“我锻炼”服务)、盘点趣味性(顺乎童心、能够体验到运动乐趣)、预测可行性(安全、方便实施)等方面着手进行。例如:水平一“完成多种灵敏性练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例举的“完成8字跑、绕杆跑”两种练习,显然满足不了两年的体育学习;而《有趣的踩线跳》是针对灵敏性相对差的学生开出的运动处方型微课程,分别学习单脚踩线跳、双脚交换踩线跳、各种形式的踩线跳等内容,通过连续“踩线跳”(可模仿一些小动物的跳)这一组有趣、快乐的跳跃运动,达到练习身体灵敏性素质、培养运动兴趣的目的。
  遵循“大小循环”的布排原则 毛振明、万茹在《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出了“大小循环”教材排列理论,认为体育教材可分为“精学教材”“简学教材”“介绍性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它们分别对应“充实螺旋式”“充实直线式”“单薄直线式”“单薄螺旋式”四种体育教材排列方式。根据“大小循环”理论,我们的“微课程”在水平一阶段大多采用“活动单元”,单元时间为2学时至4学时,其他水平段采用大单元教学,安排8学时至12学时,甚至更多。例如,由地域嬉乐活动“推(滚)铁环”提炼出来的微课程《推趣》,学习这项民间活动项目的基本动作不难,但我们在各学期都安排了3学时,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变化、由简单到复杂,“单薄螺旋式”地呈现,主要就是充分借助喜闻乐见的运动,享受当下的愉悦,不仅实现了“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更有效地引发了孩子们对类似体育运动的喜爱,真正将享受当下的愉悦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遵循“一班一品”的推进原则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2004年举行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叫响的口号和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我们的“我锻炼”微课程基于儿童终身幸福,为的也正是更好地实现“幸福生活一辈子”。研究表明,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有所好转,但校园缺乏体育文化氛围,大学校园凸显的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引导体育锻炼习惯和必要的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两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区域“一校一品”的战略方针,尝试开发“一班一品”的“我锻炼”微课程。笔者执教的4个同轨班级分别选定了“跳绳”“踢毽”“跳皮筋”“健美操”,把这些班级特色运动项目的学习,作为班级体育文化建设和“我锻炼”引导的“助推器”,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锻炼”微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锻炼”微课程着力对现在的儿童体育生活进行有效的改革,为儿童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秉持以下核心理念:
  真教育:儿童的终身幸福高于一切 为了儿童的终身幸福是“我锻炼”引导的根本出发点。儿童的终身幸福高于一切,这是“我锻炼”微课程的首要核心理念。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植根于此。从课程设计、呈现方式、教学手段、考评形式,到跟踪调查、课外活动、个案研究等,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增强他们自我锻炼的意识,为终身锻炼奠基。
  大课程:“我锻炼”的意识和技能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程 “我锻炼”是终身享用的生活方式,技能学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我锻炼”微课程作为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补充和调整,关注的是儿童的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和自觉锻炼能力的提高。把“我锻炼”生活化、常态化是“我锻炼”微课程的目标追求。
  敏感期:对儿童的“我锻炼”加以引导的最佳期在小学阶段 儿童的可塑性强,最容易受教师或同伴的影响。所以说,对儿童的“我锻炼”加以引导的最佳期在小学阶段。“我锻炼”微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最大程度地关注了儿童的身心特点。
  “我锻炼”微课程的发展价值
  “我锻炼”是一种新鲜的教育理念和生存方式。这项研究,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锻炼者的自我意识和固定的生活方式——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全力培养儿童自主、自觉、自发的主体力量;在运动、变化、发展中表现出一种主体自然意识和合乎自然规律性。从而让某些锻炼方式陪伴一个人的一生,并为其带来可能的长久健康与幸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较为清晰的研究参照。
  强固长线锻炼的好习惯,发展终身幸福感 当下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短视的现象——并不关注儿童离开校园之后的健康锻炼品质与习惯;还存在着孤立的倾向——只关心校内与课内,而不太重视校外与课外。“我锻炼”微课程的研究,有助于扭转当下的体育教学中的短视和孤立倾向。
  完善儿童体育锻炼项目,增强课程适切性 目前的体育课程比较单一,过多地考虑普适性,地域性、校本化指数较低。“我锻炼”微课程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的校本化、个别化质素。
  建构绿色体育生活理念,推介健康生活观 体育不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我锻炼”微课程的研究,有助于广大师生转变传统观点,将单纯的体育课程拓展为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体育生活”。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我锻炼”微课程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美国大学捐赠基金规模庞大,投资回报率高,为大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以“财富积累”的途径成就并持续着大学的卓越。  募捐战略助力规模优势  美国大学捐赠基金,其他国家均无法与之相比。以哈佛大学为例,2009年该校捐赠基金达到257亿美元,仅其一家的捐赠基金就超过了澳洲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规模庞大的捐赠基金使美国一流大学在人才招聘、科研条件、应对资金危机等方面具备了显著优势。以学生选拔为例,大规
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学校文化是打造知名品牌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导向,积极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特色鲜明的学校理念文化,努力创设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知识化为载体的赏
有自卑感的孩子,其共同特点就是认为自己凡事不如人家,比别人笨,什么都比别人差一截。他们进到学校后,大都表现得害羞、胆怯,不敢抛头露面,默默无闻,甚至性格变得孤僻。长期如此会使孩子完全丧失进取心,悲观泄气,结果令人堪忧。其实,自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或极端严厉的征罚方式,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与要求都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发展好教育,关键是要依靠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好的关键。  教师队伍的现状  教师队伍的结构情况 四川万源中学共有专任教师410人,研究生学历16人,高级职称教师105人,中级职称教师163人,特级教师3人。从数量上看:高中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缺口依然较大。从结构上看:一是年龄结构方面,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曾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教授明确表示:语文教材是语文课本,不是人文读本。这就再一次提醒语文教师:要明晰语文的性质,要把阅读教学和阅读区别开来,要改变过于重内容理解和感情体验的倾向,阅读教学不仅要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更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阅读教学要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由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再追溯文
美国:建学校基金,纳民间资本  美国高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学费收入、政府支持、与社会合作的收入、社会捐赠的收入等各项收入。与私立大学相比,公立大学获得的政府拨款一般比较多,但是,政府拨款也只是占到公立学校运转经费的30%左右,而且目前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美国的高校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学校基金,以广泛吸纳更多民间资本。  追溯美国慈善捐助教育的历史,有史可查的是哈佛学院(哈佛大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曾提出“捍卫童年”,呼吁减负。面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孙云晓认为,减负是好事,要加油,要坚持,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让学习快乐起来。  学业负担重侵犯儿童权利  孙云晓说,教育部的这十条规定我都很赞成,有道理、有根据、有必要。孩子拥有自己的童年权利,减负实际上就是在捍卫孩子们的童年权利。无论是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了1
堂吉伟德在2012年12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2012年12月14日上午,河南省光山县一名男子持刀在当地一小学砍伤22名学生、1名群众。目前,受伤学生暂无生命危险,官方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名叫闵应军,已被控制。但据记者调查发现,行凶者名叫“闵拥军”,已有20多年癫痫病史。此外,由于一名学生被砍后跑回家,受伤学生人数可能会新增加一人。(12月16日《华西都市报》)  与这起令人震惊的砍童案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关键在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落后,其根本在于教师素质问题。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与关键。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职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 上世纪20年代,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梁漱溟等一大批教育家,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并作过了乡村教育的实验。他们认
钟兴,中共党员,全国优秀教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昆明市科学学科首席高级教师等称号。  有人说,做教育科研是要有点精神的。如今,在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昆明市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被“大环境”所淹没,没有放弃对科学教育的热情。30年来,他为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