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各学科教育中的推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反思与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不仅关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因此将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各学科教育中的推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数十年来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反思与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不仅关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因此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教师主动的体育技能的传授与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和被灌输,而相对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教学取代了课程本应有的更广泛的含义,单一的讲授将体育锻炼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束之高阁,与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不符。这种只关心教学内容的技能传授,忽视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能更好的展现最前沿的体育信息和健康的体育锻炼理念,甚至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展现,而学生也往往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原本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排斥体育课程,原本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甚至可能对体育课程心存畏惧。如此,体育课程教学虽然得以顺利开展,但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方法发展新思路
当今我国社会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这就要求师生间应当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合作关系,转变过去教师为主导、说教者,学生为对象、听授者的不平等关系。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建立这种新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堂上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新颖、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鲜活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或从体育技能出发,或从学生身心发展考虑,安排合适的教法,最终培养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3.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已经明确
随着近年来体育教学法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已经明确,其在于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其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当今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体育课程向丰富化和多样性的方向,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包括身体锻炼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成分的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讲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准,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1.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整个教师队伍无论是入职前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培养,还是入职后与现实教学的衔接培训,都要认真对待,使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之后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并时常与业内人士做教学法的讨论与学习,这样才能符合体育教学方法灵活性、综合性的新要求和新形势。
2.体育教学要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完成教与学双方的有效互动。教师作为教的主体,要认真履行好教育者和引导者的功能和职责,对学生的思路和学习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师创造的宽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上应当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学校则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需求以及进入社会后的职业需求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使体育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3.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中
高校体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当有效的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表现为:体育课程要以育人为终极目标,把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相结合;教学内容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最新体育前沿信息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心理卫生知识、体育健身的自我评价等内容,增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应当与生活、娱乐、保健等社会实用性相结合,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等。此外,还要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大力宣传和贯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的良好意识和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融合素质教育在教学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设置的创新和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2]高淑艳.异步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05).
[3]李红香.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18) .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各学科教育中的推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数十年来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反思与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成效不仅关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因此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教师主动的体育技能的传授与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和被灌输,而相对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教学取代了课程本应有的更广泛的含义,单一的讲授将体育锻炼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束之高阁,与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不符。这种只关心教学内容的技能传授,忽视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能更好的展现最前沿的体育信息和健康的体育锻炼理念,甚至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展现,而学生也往往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原本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排斥体育课程,原本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甚至可能对体育课程心存畏惧。如此,体育课程教学虽然得以顺利开展,但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方法发展新思路
当今我国社会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这就要求师生间应当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合作关系,转变过去教师为主导、说教者,学生为对象、听授者的不平等关系。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建立这种新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堂上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新颖、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鲜活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或从体育技能出发,或从学生身心发展考虑,安排合适的教法,最终培养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3.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已经明确
随着近年来体育教学法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已经明确,其在于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其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当今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体育课程向丰富化和多样性的方向,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包括身体锻炼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成分的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讲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准,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1.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整个教师队伍无论是入职前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培养,还是入职后与现实教学的衔接培训,都要认真对待,使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之后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并时常与业内人士做教学法的讨论与学习,这样才能符合体育教学方法灵活性、综合性的新要求和新形势。
2.体育教学要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完成教与学双方的有效互动。教师作为教的主体,要认真履行好教育者和引导者的功能和职责,对学生的思路和学习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师创造的宽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上应当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学校则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需求以及进入社会后的职业需求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使体育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3.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中
高校体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当有效的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表现为:体育课程要以育人为终极目标,把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相结合;教学内容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最新体育前沿信息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心理卫生知识、体育健身的自我评价等内容,增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应当与生活、娱乐、保健等社会实用性相结合,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等。此外,还要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大力宣传和贯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的良好意识和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融合素质教育在教学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设置的创新和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2]高淑艳.异步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05).
[3]李红香.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