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做人处世的时候难免犯错误,有的人犯了错误却强词夺理,一味找借口,甚至为求自保而诋毁他人。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得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并发自内心地改正。这才是君子所为,这同样也是中庸之道所强调的“不偏执、不走极端”的一种表现。
  有一个人十分懒惰,每天偷鸡摸狗,有邻居就劝他:“你到处偷人家的东西,闹得鸡犬不宁,这可不是好人的行为啊。”那人听了说:“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就少偷一点,由每天一次改成一月一次,等到明年我就不干了。”邻居摇了摇头:“你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而且还以为减少数量就能减少自己的错误,你的恶习看来是改不掉了。”
  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马上改过来,正如曾国藩所言:“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这无吝惜之心,最难之事。毫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曾国藩之所以能发此感慨,是因为对于这一点他有着切身的感受。
  曾国藩兵败,曾两次自杀,都被一个叫李元度的人舍身相救。曾国藩召集幕僚,让大家指出失败原因,大家都不敢说,曾国藩就指着李元度:“次青,你大胆地说。”李元度道:“岳州之败,师未集而因大风阻于洞庭湖,敌察我困,大股围入,于理于势者都是如此结局,并且师出不为退路着想,乃行军大忌。犯此则不能不败。”李元度的话如芒在背,一针见血,曾国藩不但没有责罚他,而且十分赞同。可见曾国藩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求过的方法即是真诚者也,可谓是大人者。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交往,做到真诚认错、改错,这肯定不容易,这个时候就看个人的修养是否完善了。
  不久前,驻教育部纪检组对18名局级领导干部的函询回复情况抽查核实后进行了处理,8人因未如实向党组织说明情况和问题,甚至提供虚假情况,受到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究竟能不能糊弄过去,暂且不论,现实情况正如报道所言,态度不同、应对不同、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小疾变成大病,小错变成大过,抑或违纪变成违法也未可知。有些错误不该犯也不能犯,比如贪污腐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不是耸人听闻,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慎獨慎微,洁身自好。
  犯错之后怎样对待同样是关乎厉害甚至是生命的选择。有一种极为误导人的说法:“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原本是不折不扣的无稽之谈,但仍有人深信不疑,结果为此付出十倍乃至千百倍的代价。所谓“牢底坐穿,回家过年”等奇谈怪论之所以害人,是因为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种知错不改的消极抵抗态度,往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或者知错知过知好歹,抓住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或者自以为隐瞒至此密不透风,攻守同盟刀枪不入,却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小过变大过,大过成大错。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消极诿过甚至畏罪抵抗,反弹只会越大,必然会导致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的丧失。这是自以为是的愚蠢。
  
  对待有问题或犯错误的干部,党组织历来是有宽有严。比如个人对犯错的态度,也决定组织对个人的态度。干部违纪违规,必须依纪依法处理,这没二话可说。但作为个人,明智的态度是认账,悔过悔错,诚心改过,这恐怕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如果心存侥幸,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恐怕只会导致错上加错,也使得错误的性质更为严重。须知“过而不改是为过矣”,俗话讲得好:“或许你会因此赢得某场战役,可是你最后可能会输掉整场战争。”有些人坚持认定自己无时无刻都对,而且他们在赢了之后还会对别人幸灾乐祸自我吹嘘一番。
  纠正错误可能很痛苦,但掩盖错误必然更痛苦。面对越滚越大的谎言和问题,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细思极恐。”故而,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自身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不是丢人的事,而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能够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才能抱着一颗至真至诚的心待人处世。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小李,初入职场的他精力旺盛,工作勤勤恳恳,请教问题虚心有礼,加班加点无半句抱怨。很快,他便成为办公室里最努力上进的员工,工作业绩有目共睹。领导也很满意。  但事物总有对立面,哪里有盛赞,哪里就有诋毁。背地里大家对他的尖酸刻薄也同样司空见惯。有人故作老成:“刚毕业的孩子啊,一点不懂得收敛锋芒,有他吃亏的时候。”有人造谣生事:“听说他是经理的远亲,他谈下来的那些合同,保不齐就
野口勇是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他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母亲很重视对他艺术才能的培养。有一段时间野口勇拒绝去学校上学,母亲就每天工作完后回家教野口勇,并让他接触建筑与设计,还时常带他去给木匠当帮工。  26岁时,野口勇慕名来到文化古都北京。有一天,齐白石的朋友外吉胜泉上门拜访野口勇,还带来了齐白石的画作《清白家风》。野口勇的双眼不由闪闪发光,他走上前去,眼睛直直地盯着画中的白菜拍手叫好:“这才是真正的
小时候,杨东恩家里兄弟姐妹多,虽住在宁波市里,但家里很穷,在青黄不接的日子,全家人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尽管如此,父母还是想方设法让几个孩子读书。  小学二年级开学的时候,杨东恩揣着父亲给的2.5元学费,随同小伙伴兴高采烈地去学校报名。当时杨东恩只有9岁,特别喜欢玩乐,在前往学校的途中,他与小朋友东奔西跑的,玩得很开心。等杨东恩到达学校报名时,他伸手从口袋中掏钱,发现2.5元学费已经不翼而飞,在途中玩
酸甜苦辣真的很多,却是很开心的事情  谢谢小撒,他这样把我引导以后,我放松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挺紧张的。这个紧张呢,并不是害怕,而是我一直是这种心态,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尽力去做好。  为什么紧张?因为我干的这个事业是直升机。海湾战争,直升机作战对地面完全就是一种屠杀。曾经出现过一架直升机打掉敌方的二十三辆坦克,它彻底改变了陆军作战的模式。所以当时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震撼,也希望我们国家要达到那个水平。
朋友買的房在风光地带,对面是条江,当时价位很高,他曾炫耀过自己诗意的栖居,大家都羡慕不已。可有一天他却抱怨起来,风光地带太吵闹了,沿线卖唱卖艺带着音响,吵得家里的老人小孩都休息不好。夏天的夜晚,关上窗子太闷,开着又太吵,好不烦恼。风光处人多,人多了热闹来了,清净就远去了。北京的天桥,沪上城隍庙,历来是凑热闹的地方,游人如织,声震街衢,凑热闹始于虚空的心。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几个女孩爱凑在一起闲聊
冯小刚想用歌曲《绒花》作为《芳华》片尾曲,决定请韩红来演唱。韩红很快把《绒花》录制完成,自己校验且让人试听过,然后交给了冯小刚。冯小刚听后非常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芳华》粗剪以后,冯小刚邀请韩红去看电影,说看了以后就知道为什么会用这首歌。韩红很好奇,就过去了。韩红到了以后,冯小刚让人放出粗剪的片子。随着影片播放,韩红为片中的人感叹。自己也回忆起在文工团的岁月以及那逝去的年华,韩红哭了。韩红对冯
她问:“我只想青春不留遗憾,错了吗?”  青春苍白,她想过得多姿多彩。同学组乐队,她提着小提琴过去,大家笑她:“你以为是管弦乐队呀?”有一个同学玩吉他,另一个会电子琴,她马上回家向父母表示要学萨克斯。父母不免皱眉:“你都上高一了……”她说:“高一不学,难道高二高三学吗?”扰攘了很久,她的萨克斯上了不到10堂课,同学们发现乐队难度太大,又决定成立合唱团。但合唱团也不容易,要请老师,要找指挥,要有合适
“老顽童”黄永玉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我每天就是干活,一点也谈不上好玩。”  90岁那年,黄永玉重新创作自传体小说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最初,《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曾在杂志上连载11年,从没拖过稿。有人问他不拖稿的窍门,他呵呵一笑:“哪有什么窍门,就是两个字:勤奋。”他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有3件大事必须做完:上午用钢笔在稿纸上写文章,下午画几张画,晚上读书充电。  有人问他:“您每天这样长时间工
我在路口等红灯,骄阳似火,那滋味很不好受。这时,来了一位骑电动车的年轻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那电动车安装了遮阳棚,所以母子二人不大受骄阳的影响。那孩子还挺精明,他看到马路上这时比较空,就催促妈妈:“可以走呀。”这时令我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那年轻妈妈居然听从了孩子的话,骑着电动车就驶过了马路。  我在想,要是马路上突然冲出一辆车呢?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路口,随便从哪一个方向冲出一辆车来,都
冯其庸与二月河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可他们偏偏成了忘年交。  最初结缘,是缘于二月河一次大胆的投稿。当时二月河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在确定将稿件寄给谁的时候,他发现《红楼梦学刊》的一连串编委名单中,红学家冯其庸的名字前面加有“常务”两个字,于是就决定将稿件寄给他,并且附加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对方能够审阅他的文章,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所作为。信发出去了,他这才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料想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