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大风从南山刮过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运足力气,流到一个叫南河沿的地方,仰面一看,一座高高的山立在眼前,那便是南山。从南山之巅向北远眺,万户人家,万家灯火,密匣匣,连成一片。宋朝诗人苏轼登临于此,写过一首《过都昌》的诗,叫“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从此南山把都昌从浩瀚的鄱阳湖高高托起,都昌因南山而名满天下。
  这是一片雄性的湖泊,也是鄱阳湖的重要腹地和最宽阔水面。而雄性历来都是与辽阔和开朗连在一起的,是水激活了湖区人生命中最富于活力的基因。
  至今,没有人能完整地说出都昌之于鄱阳湖和鄱阳湖之于都昌,从诞生到今日衍生了多少神奇和故事,但公元421年间的那场地震,对都昌来说,无疑是一场沧海桑田惊天动地的特大裂变。
  1500多年前,枭阳水城下是一片河网交织的冲积平原,这儿曾经是东晋和南朝的粮仓。突然间山崩地裂,雷鸣电闪,位于枭阳平原上的枭阳县城立时像个摇篮颠簸不已。当劫后余生的人们从惊愕中镇定过来,去寻找那片灰色的城堞时,叮叮当当的打金街不见了,九曲盘缠的护城河不见了,气宇轩昂的红石山也不见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枭阳古城就这样奇异地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也许文明的进步,正是在那次划破苍穹的瞬间完成的。古枭阳的沉没,并没有使波光帆影的鄱阳湖产生绝望和悲哀。在这片土地上,又一座新的城池——都昌真拔地而起!从此,一个“沉枭阳,滂都昌”的远古故事在都昌人中间口口相告,代代相传。都昌的最初文明,实际是一种受伤的文明,一种废墟下的文明,一种打碎与重构的文明。
  到了明末,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上的一场大战,又一次风卷残云般席卷了都昌。作为水阔天长的鄱阳湖腹地,都昌自然成了这场战争决定胜败的主要战场。战争结束,朱元璋当了皇帝,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同时也在都昌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诸多关于朱元璋的草根传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爷庙。朱元璋为了感恩,特敕封定江王,并塑一只大石鳖,称元(鼋)将军。更有不少人把集元。璋当作“草根英雄”传给后人。慢慢地,都昌的耕读之风和出外学手艺者日甚一日,得以萌发。
  至今许多人还清楚地记得,瓷都景德镇的兴衰与鄱阳湖上都昌县息息相关。从明代起,在通往景德镇练蛇般的古道上,忽然走来一群满身鱼腥的都昌人。这情景很有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蔚蓝色湖水里泡大的这群鱼仔,立刻被这火的世界吸引住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是个谜。也许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谜,这群渔仔留在了景德镇,对瓷都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蔚蓝色的陶冶。
  “十里长街尽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当时,一批批因遭水灾而无法生存的都昌人,从水的世界走向崇山峻岭的浮梁山区;从卖鱼贩虾逐渐跻身于冶陶烧瓷的火的世界。都昌人从补窑进而挛窑,康熙年间又挤进了满窑行。以后又分别插入了匣砖行、画作行、成型行乃至窑厂行。他们亲帮亲,邻帮邻,老的磨料,女的画坯,小的学徒。至乾隆年间,已达70余姓之广。民国初年,都昌人在景德镇有大中小窑户千余家,整个景德镇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都昌帮”,人数多达十万。景德镇历史上按资产排出的“三尊大佛”、“四大金钢”、“十八罗汉”、“半折观音”也都是都昌人。一时,景德镇成了都昌人的一统天下。在向景德镇迁徙的漫长岁月里,都昌人一方面带来了鄱阳、胡的灵气和活力,使水与火血肉交融,把拙雅古朴的陶瓷器具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另一方面,也把工业革命的最新信息带回到了故乡。许多人成功之后,在自己的家乡,耸起了一栋又一栋雕龙画凤的徽派建筑。可惜这些古老建筑,后来又被一些精明的浙江人加以收买和改造,整幢整幢地被运往江南山水景地,成为那里的人们休闲观光的上好茶楼。
  应该承认,地理环境对于都昌人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里的水被山阻隔,这里的山被水浸泡。处在原始农业文明时代, “世上只有三样苦,打鱼贩鲜磨豆腐”,“鱼死不闭眼,打鱼不富贵”。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造就了都昌人独特的个性。他们质朴、内向、固执,也耐得住终日湖天的寂寞。都昌人大都貌不惊人,他们说话“喉咙大”,有点野,有点犟,但他们路见不平一声吼,颇有江湖义气。有时内心常因说不出而屡屡受伤。他们做的永远比说的多,想的永远比做的多。都昌人对水有一种近乎特殊的敏感。平时,“三弯九曲随舵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每年秋冬,成千上万的都昌人放下打渔,投入到兴修水利中去。那个时代,时兴大兵团作战,都昌万人上阵修水利在远近是出了名的。直到1998年那场大水,都昌几乎陷入灭顶之灾。一些几十年生活在湖边的人不得不搬离故土,迁到离家乡很远的山里。也只有这时,他们才清醒地意识到,人最终还得顺应自然。在“退田还湖,平浣行洪”的方针指引下,鄱阳湖重新恢复了以往的青春和活力,生态和水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大批候鸟重又飞临鄱阳湖畔。成千上万的灾民纷纷告别水患走向未来。枕着波涛长大的灾民,头一次做起了恬静舒适安稳的梦。
  改革开放后,都昌人的不安分再度表现出来。为了尽快摆脱贫穷状态,二十多万都昌人远走他乡,到温州、东莞等沿海城市打工。长久的贫穷,积累下更加强烈的欲望。一旦有了机会,每个人都被发财致富的欲望开发出来。几乎每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都曾卷入这个近乎疯狂的过程。他们每年带回的钱,大大改善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同时也把异质文化带进了村里乡里。有的打了几年工后,快速地富了,又回到家乡做起老板,给都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孛力勃生机。
  进入新世纪,都昌人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奔跑。占鄱阳湖水面总面积三分之一的都昌,为全县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快,“中国珍珠之乡”的珍珠,远销世界各地。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的
  “二七九九”项目的精养鱼池,集中连片蔚为壮观。在长达一百八十公里的湖岸线上,珍珠、螃蟹、青虾、银鱼等特种水产名扬天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大步推进,迎宾大道、万里大道、东风大道,一扫老县城的土气和暮气,大大拓宽了新县城的规模和气势。
  2008年7月,一辆辆大型平板车,装载着粗笨的钢筒、钢叶和状似弹头的机舱,隆隆驶进都昌县城。人们围上去驻足观看,议论纷纷。几个月之后,当矶山湖电场的风机迎着太空飞转时,人们才回过神来,发现这竟是出现在都昌的第一次风力革命!
  2009年,都昌这片土地再度沸腾起来,潘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使得这个山水大县如虎添翼。他们在南山滨水区,启动了都昌建设史上最大的城建工程。短短一年,都昌人开山辟岭,显山露水,推倒了一切阻碍都昌人视野的陈规旧见,建起了东湖广场、游乐园、南山广场、集贤亭、灯火楼台和万里拱桥,把南山滨水区点缀得如诗如画。入夜,当你沿着南山往前走,华灯初上,你几乎分不清哪儿是灯光哪儿是星星。灯光与星星交织,南山与县城连体,使得都昌真正变成了鄱阳湖上的璀璨明珠。
  生活变了,变得让观念和意识成熟了的都昌人无法驾驭。过去炊烟缕缕鸡鸣狗叫的水乡,几年间已是机声轰鸣厂房林立;过去的水塘和荒地,似乎一个早晨诞生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观和让你无法想象的天地。
  土地,还是这些土地;人,还是这些人。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力,鼓动着这些看上去老实巴交的鄱阳湖人,冒着风险走进富于挑战的市场竞争,上千年与几十年和近几年的历史合起来推动了都昌,这就是发生在“鄱阳湖上都昌县”一场最深刻的历史性裂变!
其他文献
提起金石篆刻,我不禁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印章中形似中国汉字北京的“京”,巧妙幻化成运动的人形,令人印象深刻。而微刻技艺,顾名思义,它是以精细微小为特征见长的雕刻技法。  不久前,笔者与已故的我国著名微雕、金石篆刻家王梦石老先生的家人接触,听到了一些梦老生前的事迹,在惊叹其艺术造诣之余,更为其正直谦和的品德所折服。  王梦石祖籍江苏南京,回民。生于古玩世家的他,自幼喜好钟鼎彝器
期刊
方见尘,又名建成,1948年生,安徽歙县人。为人纯真,肝胆可见,潇洒超脱,风流倜傥。擅雕砚,工书画。  他的砚雕,或以尺幅顽石仿宏伟之自然,气势磅礴而情趣横生;或描摹人物、飞禽走兽,莫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本无语,经他的雕刻,却显风情万种。  他的作品《新安揽胜》、《大佛砚》被胡子昂、胡厥文先生誉为国宝。《迎客松》、《全神贯注》、《蕉牛》曾在全国工艺美展会展出,并载入《人民画报》、《全国工艺美术
期刊
凡是构成艺术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深邃的文化内涵赋予作品的生命力,而感染赏玩者。这就是中国文人雅士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当今人们在淘宝市场中争相寻觅的目标。  就艺术作品而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分为南北流派。如书法艺术,就有北碑南帖之说,北碑体现其雄健、刚直,南帖则表现为细腻、典雅。工艺作品中,同样有南北之分,如天津的“泥人张”,南昌的“艺根堂(唐)”,“泥人张”在
期刊
恬静可寻青石板道、小桥流水,精致当见砖石木雕,清新不过黑瓦白墙、粉荷碧莲……夏游婺源,乡间之美染着夏日生命独有的张力,散发出蓬勃诗意。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几日行来,此游已近尾声,那份张力却鼓动人再做点什么以不负这盛夏的诗意。同行友人看来亦有同感,提议多留一日给盛夏最爽心的活动——漂流。  要去的五龙源漂流居于五龙山峡谷中,才进山间,一派深深浅浅的绿裹挟着清凉山风闯眼入鼻,炎夏的躁意瞬间遁逃
期刊
陈贻义陶瓷艺术作品  陈贻义,号宇钰,生于1960年,来自澳门,毕业于台湾国立艺术大学,系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一级书画师,画圣吴道子艺术馆顾问,景德镇市珠山书画院院士,2011年被授予“世界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自幼随父学习绘画,曾赴台湾从事陶瓷绘画13年。擅长佛像画、道教画,作品《群龙图》、《观音图》在国内各大展会上屡获殊荣,青花作品《天官赐福》在2000年获台湾台南市奖
期刊
无论世事怎样的纷纷扰扰,有些事,你总是逃离不了这份冥冥中的安排。  或许是一种机缘。  注定要与你有一次缠绵的邂逅。  与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的邂逅,就是与她这生中美丽的宿命。  记得还是八年前,当我知道自己会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在想:不知道我要去的城市,呈现在我面前的城市会是怎样的一道风景。我努力的想象她的美丽、她的迷人、她的多姿、她的婉约……  谁知,这一等,就等了八年。直至兔年的9月15日
期刊
摄影作品选登
期刊
老友陈利克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除了豪爽得一塌糊涂的笑声之外,还有一手极为秀丽的毛笔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知道他喜爱摄影,可是我们在一起,可以坐在家里的水泥地面上喝酒,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海侃古人的道德文章,却从来不见利克和我谈摄影。  这一次,报社同事邀我一道去看陈利克拍的照片,初初一眼便令我大吃一惊,我问:你能拍出这样好的照片,以前怎么不给我看看?利克说怕这点水平在专业人士的面前经不住
期刊
2011年12月28日,江西文化史上首部全景式记录文化创新发展历程的大型丛书“新世纪江西文化十年”在南昌首发。  该丛书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廳廳长李玉英主编,江西省文化廳组织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丛书分《扬帆逐浪——发展报告》、《赣风鄱韵——“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江西文化》、《姹紫嫣红——舞台艺术》、《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江览胜——优秀美术作品集》、《风景独好——文
期刊
2009年12月,刚刚结束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总裁班首周课程,“爱折腾”的梅洪,创立了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投资经营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再一次开始了新的征途。  2010年9月,文化产业园核心项目《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实景演出进入筹备与实施阶段。  2011年6月18日,总投资额过2亿元的大型皇家文化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正式公演。  9个月的时间,干人的演职员队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