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茎叶混贮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析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黄花菜采摘后地上茎叶与玉米秸秆、柠条粉按不同比例混贮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试验选取采摘后黄花菜地上茎叶分别与玉米秸秆和3年树龄6月份平茬的柠条粉.黄花菜秸秆与玉米秸秆和柠条粉均按9∶1(1组)、7∶3(2组)、6∶4(3组)、5∶5(4组)、4∶6(5组)、3∶7(6组)、2∶8(7组)、1∶9(8组)混合.按2.67 g/kg添加纤维素酶,包膜混贮45 d.结果 显示,黄花菜与玉米秸秆混贮,试验2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7 g/100 g;试验3组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pH值极显著低于试验8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1),为各组中最优;试验4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6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5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1组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2组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1组异戊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3、4、5、6、7组(P<0.01).黄花菜与柠条混贮,试验7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9.08 g/100 g;试验2组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1);试验1、2、5组pH值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5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3组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7组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4、7组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7组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1);试验7组异戊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3、6组(P<0.01).研究表明,黄花菜与玉米秸秆混贮中试验2组粗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优,黄花菜与柠条混贮中试验7组粗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优.生产中黄花菜茎叶与柠条按2∶8混贮,可以提高青贮中粗蛋白、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同时降低饲料成本.
其他文献
试验探索1株凝结芽孢杆菌N1的耐温性能、耐模拟胃液性能、耐胆盐性能、抗生素敏感性、溶血活性等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该菌株最优的产芽孢发酵时间、初始pH值
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结肠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域的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西藏高原3个类型猪结肠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黑沙蒿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Artemisia ordosica,WEAO)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30只28日龄的雄性昆
试验旨在评价淫羊藿提取物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20只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未检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另选取20只小鼠一次性灌服淫羊藿提取物(20 g/kg·
试验研究广谱性发酵菌剂对蔗梢青贮效果的影响.选取ROC 22蔗梢为试验材料,以5个不同产地的发酵菌剂进行青贮(菌剂发酵组,A~E),设置空白组(未发酵组,CK1)和对照组(自然发酵组,C
研究通过使用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嗜酸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对山银花、黄芩、杜仲三味中药药渣(比例为1∶1∶1)进行发酵,以总活性物质含量为目标,对发酵工艺进行
硒和维生素E是畜禽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具有抗氧化的特性.硒和维生素E在畜禽生产中具有相互制约、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文章从硒和维生素E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
试验旨在研究德州驴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分布规律.试验选取8头德州驴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及臀肌和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肠系膜脂
宿主表型除受饮食类型、营养水平以及宿主遗传背景影响外,微生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微生物是一种复杂的机体性状,利用数量遗传学和统计遗传学方法表征微生物组变异的遗传结构,
多黏类芽孢杆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疾病、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动物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文章综述多黏类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对畜牧生长性能、肠道微生态平衡、抗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