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其保护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岩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tc_yz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是桂林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梳理了桂林6区10县1市共17个区域内的312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出3大类,9类和20亚类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景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品质极高,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地质旅游价值大等7大特征,采用直接认定法与专家打分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质量进行等级评价,结果显示,桂林有7处世界级景观、32处国家级景观、105处省级景观、168处省级以下景观.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数量、类型、质量等级在各区域空间分布不均衡.文章提出建立统一的保护体系、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桂林地质遗迹景观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景观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等5大保护策略;以及保护性开发、同类景观有序性开发、特色性开发、多元性开发、不同等级景观分级开发等5大开发策略.
其他文献
库车坳陷主体广泛分布古近系膏盐岩,最厚达4000m.盐层底部沉积模式多样,无统一综合对比性标志;同时由于南天山隆升产生垂向剪切与盆山挤压运动,膏盐层塑性复杂变形,导致盐底精确卡层困难.结合欠压实理论总结出盐间泥岩与盐底泥岩的区别,利用120余口井实钻资料,结合盐下沉积序列、底砂岩岩性序列、白垩系残余厚度等证据,刻画了研究区多盐湖的沉积格局,明确了盐下层序分区分带的沉积序列;利用岩屑、录井、电测资料,总结盐底岩性组合特征,分区建立盐底岩性组合图版;从岩性、矿物成分、元素、测井相及地震相响应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黔南坳陷最重要的页岩气目标层之一.为探究牛蹄塘组泥页岩的生烃演化史,文章以黔南坳陷贵都地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油气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运用盆地模拟技术等方法,对贵都地1井牛蹄塘组埋藏史与热史进行重建.结果表明:牛蹄塘组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为I型,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整体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牛蹄塘组泥页岩经历了中寒武世早期—中奥陶世(466~508 Ma)的生油期和中奥陶世—中三叠世(236~466 Ma)的生气期,在中三叠世晚期(约230 Ma)达到最大埋深5740
对共和盆地过马营沙沟湖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及比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探讨了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演变.结果 表明:(1)SiO2和Na/K自剖面底部向上大致呈现出一谷两峰的变化特征,整体波动增大,高值均出现在细砂层,指示冷干气候;低值出现在粉砂层,指示温湿气候;(2)CaO、MgO与CIA值自剖面底部向上大致呈现出一峰两谷的变化特征,整体呈现波动减小的态势,高值均出现在粉砂层,指示湿润气候;低值出现在细砂层,指示冷干气候;(3)共和盆地气候在90-70 ka存在3次明显的冷干-温湿波动,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层系多、页岩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提储增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总结该区优质陆相页岩储层地质特征,提高对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成藏的认识,提出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3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早—中侏罗世,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主要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及凉高山组二段3套半深湖相优质页岩储层,总体具有中等TOC、中等孔隙度和高黏土矿物含量特征;(2)沉积相带控制陆相页岩储层的发育与分布,沉积环境和保存条件控制陆相页岩油
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主要发展,总结了包括海岸风沙地貌类型、发育模式、风沙运动、沉积特征、发育演变及海岸风沙防治等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主要进展,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问题提出了包括海岸风蚀地貌调查、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机制、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风沙地貌发育演化与全球变化以及海岸风沙资源利用与防治等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 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0为1.51%~ 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 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
成都市白垩系灌口组近地表红层富膏盐地层因富含膏盐、钙芒硝等易溶矿物普遍发育红层类岩溶现象,制约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梳理出成都市域灌口组富膏盐红层溶蚀规律与机理,防范红层硫酸盐岩溶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综合利用钻孔岩芯、物探、测井、物性测试、溶解实验等资料,分析区域内富膏盐地层的分布规律、富膏盐红层溶蚀特征、溶蚀发育的影响因素和红层硫酸盐岩溶机理.综合研究表明,成都市白垩系灌口组富膏盐红层溶蚀现象普遍发育于低丘台地区及平原河谷区.红层硫酸盐岩溶受地形、构造、地下水活动、断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活动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均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在凹陷区广泛发育;水西沟群发育西山窑组二段、西山窑组一段、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一段多套储盖组合,西北部、北部和南部3个方向五大辫状河三角洲物源供给充足、满凹富砂,烃源岩层既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对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覆盖于泥盆纪地层之上,中间缺失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其原因是中三叠世时期地壳抬升,三叠系上统和二叠系被剥蚀殆尽,在侏罗纪研究区处于剥蚀期,导致两个时期地层缺失;而三叠系、白垩系残余地层
地表枯落物是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蚀是影响枯落物蓄积量及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人工模拟风洞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沙柳(Salix psammophila)群落枯落物组分特征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1)沙柳枯落物地表物质组成中枝和叶占比分别为56%和30%,且随着距沙柳基部距离的增大,枯落物量呈显著减小趋势;(2)随着沙柳枯落物量的增加,土壤流失量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且以处理400 g·m-2为临界值;(3)与叶相比,沙柳群落枯落物的枝部分在抗风蚀方面起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