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将生于忧患难?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好赚的钱会使我们丧失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经济低谷会催促设计师们放弃庸常。
  
  在2008年上半年时,设计界在期待中国年到来——这一年奥运以令人震撼的方式让全世界见识了不一样的中国。一些人甚至开始推测,未来十年中国设计将走向全球。
  但短短几天后,中国楼市、股市岌岌可危,随后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那些曾经在建筑设计及其他设计领域赚够了快钱的公司,现在始料不及的美梦破碎,开始思考生存问题。
  也许太好赚的钱会使我们丧失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低谷会催促设计师们放弃庸常,这是否将成为中国设计“生于忧患”的时机?
  
  创新要付出很多艰辛
  
  梁冬: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国有很多优秀设计师,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城市那么难看?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美学教育太差,从小就没有人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很重要。
  张红:我觉得这跟国家发展历程有关,你先得解决温饱的问题。从发展历程来说,当时不可能把美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赵小钧:我结合我们做水立方的事情来说。现在总提创新,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其实一个创新,做设计是最容易的。但面对中国这个文化现实,多数人是不愿意做这个创新的,不愿意为创新付出艰辛。
  所以当看到水立方那个膜的时候,我心里的那个滋味,真的是一酸一拧巴。第一眼看到,觉得非常美,很喜欢,然后马上就伴随着心里酸楚的滋味。我觉得用的话,让大家接受应该有个八成把握,但后边要付出的努力太难了,要突破中国的建筑管理体系,不知道接下来一系列的工作要多么艰苦、多么困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可以做这些事的途径,至少是可以被把握的,有了这样一条经验以后就确实敢做了。
  我注意到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美国3M公司,它其中有一个这样的规则,当时我是印象很深的。它有一个关于研发经费的绩效和指标,绩效里面有一条是失败率不能低于多少。这个是非常伟大的,它告诉所有的人,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创新。这在中国来说是肯定不可想象的。
  张红:其实像水立方、鸟巢、中央电视台,现在它们整个被允许建设了,能立在这块地上,这个结果就已经说明我们国家是能够接受创新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梁冬:但是央视足够创新了吧,它都被骂死了。
  张红:干吗要骂?我觉得央视大楼非常好。很多骂央视的人,一定没有站在大楼下面向上看,抬头仰望这个建筑。我觉得非常自豪,中国人能有这样的建筑。不过它肯定是放错地方了。
  赵小钧:没有CCTV大楼是不会出现鸟巢的,没有鸟巢水立方也没有。所以CCTV伟大的功绩是在这里,它会改变多少年以后中国文化的格局,在这件事情上我相信库哈斯一定是有这个用心的,因为他记者出身,是个哲学家,学贯东西,对社会民情,对东西文化有透彻的了解。所以说CCTV我并不喜欢,但是我尊重它。
  张红:我觉得再有一个意义,央视大楼被作为一个文化传媒的主体中央台能接受,这个信号意义重大,中央台能接受那个东西,整个中国你就想吧,还有什么不能突破的?
  
  设计业在洗牌
  
  张红: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设计一定会在世界上垄断,这是肯定的,但说会在十年内实现我不太自信,现在完全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现在一定就是要从教育体制、从法制环境抓起,现在设计保护实在太没环境了,像我们这个行当不愿意有人去创新。你创新之后全都是仿制。
  赵小钧:刚才我们提到奥运后十年中国形成品牌的事情,其实现在整个设计行业随着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中国的设计进入了一轮调整期。如今因为房地产的不景气,建筑设计这一块的比例大大降低了。我们公司以前居住地产开发的业务占到50%左右,2008年占到28%,比例减少得还是很厉害的。
  过去十年,房地产快速发展,包括我们设计这样的外围行业,都进入了一个不太正常的状态,因为这个行业太好做了,大伙儿习惯了好市场,就培养了很多不太正常的现象。在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以及为未来做的投入方面都没有做考虑。整个行业变得一是效率不高,二是技术水平也不高,三是人力成本增长非常大,设计师的收入这几年的增长是相当厉害的。
  在过去十年,做住宅就能够有很好的收益,因此很多设计公司不会去做自己没有经验、没有品牌又没有技术能力的新的行业,比如体育馆、写字楼等等,因为如果拿一个体育馆的设计竞标,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它就不会去做,自然而然的,他们整个业务就成为住宅了。这表面上看是专业化,但事实上,市场不好的话,住宅一没有,就麻烦了。
  设计这个行业更多的还是靠人做,大部分都是作坊式的,大家合伙干,干了之后分钱,这种方式是很被动的,要依赖于外部市场。它没有一个长远的、力求在未来竞争中获取一个高位的企业资本。所以现在可能有好多设计公司会比较惨,这也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现在外部市场的调整,对我们这个行业本身来说。重新洗牌也好、盘整也好,这样的一个局面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还是蛮珍贵的。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一直在做一个把设计公司企业化的努力,比如说我们把我们的业务有意识地分散开,做所谓产品的多元配置。在体育场馆、医院、学校、政府投资的这样一些领域里面。有很多的业务机会,我们之前一直做这些。把它作为另外一种投入来做。在三年以前我们就开始做这种事情了。到了现在,当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在其他的领域里拿到一些业务机会。这是蛮重要的。
  这是讲的设计经营这一块,另外。因为设计师这个行业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作坊式的运营,这种方式绝不可能营造一个大规模的创新行为。而且它是靠设计师本人的市场影响力和口碑去做的,品牌和个人完全绑在一起,很狭窄。所以在公司里面我这些年做的事,第一,要改变这种方式,让它接近于西方的一种利益方式,我们引进西方的契约意识,用一些小技巧、小办法把原来看重地盘的方式变成一种契约。第二,为了形成企业的整体的品牌形象,我们有意识地做了游离于技术人员之外的经营上的网络和平台。我们这几年在有意识做我们市场的网络,让公司的品牌变得跟个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直接,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服务。这种努力在现在来说,在市场上就会有一定的优势。
  
  “它中规中矩,又丰富张扬”
  
  梁冬:你们有没有看过网上一部最流行的魔幻小说?这个小说叫《诛仙》,它在网上的点击量远超于我们当年看的《天龙八部》。很多像我们七十年代的人都很少接触,而且它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少被提及。甚至报纸杂志都没有人讲,但是网络上永远排在第一名。
  在这部小说里面,咱们中国文化里面这些象征符号意义的东西全部都有了。像经络,八十年代的小孩子都懂,还有各种功法。各种练内丹,各种气血畅行。闭关,而且他讲得还很猛,很超现实主义。现在 不仅仅是《诛仙》了,有若干部小说,你打开百度最热门的搜索都是过亿点击量。
  我们在讲中国式的设计,中国式的文化,中国式的教育,我觉得这种东西是不是会在未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群人里面,会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和渠道重新呈现出来?
  在香港和台湾最近出现一个浪潮,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像陈升这样的人,他们在重新复古当地的文化,整个都是很土很土的东西,用台湾台南的那种东西去贯穿他们的意识形态。山寨这个词,其实本身并不是广州人发明的,是香港人用的。当年在全球化初步阶段,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很多收音机就交给香港的手工作坊来做,然后有一些由深圳偷渡到香港的人,他们就开始有些人生产按钮,有些人生产喇叭,慢慢就发展出了像佐丹奴这样的东西。香港一些蛮不错的服装设计师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碰撞。中国式的设计实际上可能在另外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出来。
  张红:我觉得教育是很重要的,中国人的文化在上世纪出现了一个断层,现在往回找,但天天讲的东西又不是孩子们一辈子受益的东西。我其实特别问过火炬设计者姚映佳,他是如何想到用“祥云”的。祥瑞文化在中国是一个积淀很深的文化。实际上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历史文化宝库,但没人去挖掘。
  包括百家讲坛,其实这些历史的东西我觉得什么戏说、演绎都行,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教育真正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她的历史、背负的东西,无论是好是坏。先让下一代知道。你要如果坚持这个。坚守这个,你会跟现在的国际化相融。我们孩子现在接触的全是美国的大片,他们很快能够接受人家的文化。
  赵小钧:我觉得整个中国文化也好,所谓社会科学也好,自己也需要提高,外人也需要了解,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着急。你的经济起来了,你的影响力自然在那儿,就像日本一样,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候,谁会瞧得起日本?但是当日本经济起来了,自然而然地从它内部也会生长出非常多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我觉得真正中国的文化。在形式上去找没有意义,因为中国所有的文化,是没有什么形式而言的。中国的形式非常刻板,都是大屋顶、木头柱子,但是中国的建筑也好。文化也好,它是博大精深的,形式包裹不住这种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里面强调无数的变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是反过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时候就上了一个境界了。还是用这些房子,用这些屋顶去做的,但是它包罗的东西就不是原来的了。真正做到这一步,这才是中国韵味,才是中国设计,才可以在世界上产生贡献。产生价值。
  水立方出来之后,整个前前后后说不好的声音比鸟巢、比CCTv少得多。我觉得所谓的中国韵味,在水立方里面还是体现得蛮强的。它的外表可谓中规中矩,但是再一看,它又很丰富、很张扬。这种含蓄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它不是傻不拉叽地站在那里张扬它的自我,它跟周围是一个互动,它对周围有一种礼让和尊重。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曾经提到上善若水,这个跟水立方是有关系的,《道德经》里这句话有深刻的意味,它讲最好的东西是需要沉下来的,滋润万物,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不是说彰显自己,而是去衬托、滋润万物,然后别人好了,鸟巢好了,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好了,它也就好了。它那种张扬、它那种兴奋或者热烈让这个环境协调,你不觉得它粗鲁,不觉得它难受,这是很重要的东方思维,它就是中国的文化。
其他文献
盛大从一个成功的网游运营公司,进化为一个开放的网游投资和服务平台,形成了一个与众多的网游创业公司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它再次成为行业规则的定义者    比发现一个“传奇”更困难的是,建立一个制造“传奇”的机制。  2008年,盛大完成了向平台型公司转变的过程:从一个成功的网游运营公司,进化为一个开放的网游投资和服务平台——向网游行业开放自己的关键资源。批量孵化创业公司,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新的组
期刊
做梦的VC多数变成了牺牲品,最痛苦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    张帆绝对称得上是VC里的少帅。  出走的事情张帆也不是第一次。2005年他就从德丰杰出走过一次。现在是第二次。有时看人们进一家公司出一家公司,就像人要结婚和离婚一样,来来去去而已。其中的缘由总是多面的,男人说女人不好、女人说男人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丰杰还是杰出的、红杉依旧是火红的、张帆肯定会再次扬帆的。  不知为什么,突然
期刊
这是一个经济型酒店创业者的宝贵记忆。    数年前,在携程业务基本稳定,开始赢利以后,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时有几个因素让我们意外想到了如今非常红火的经济型酒店:  网上客户投诉,抱怨携程没有足够数量的低价酒店预订;  金陵路上的新亚之星在携程销售得很好,锦江之星甚至不在携程上销售;  一位推销雅高餐卡的销售给范敏留下了一本书。介绍雅高的发展历史,我们四个看过以后都为酒店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而
期刊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  刚看到书名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中国真的比印度强大吗?很遗憾,我们对这个邻居知之甚少。正如本书的封面上的那句话:“总体而言,当代中国人对于印度这个同样有着悠久历史、众多人口、高速的经济增长且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威胁的邻国几乎是漠视的态度。”  本书的作者杨浩勇曾有在印度经商的经历,有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在本书中,他主要从历史的点
期刊
“干着卖白菜的活,操着卖白粉的心”的山大王们要洗手上岸,强大如戴尔,英特尔,鸿海者又心痒痒地想落草入伙。    2008年1月,Macworld大会,苹果的当家人乔布斯轻巧地从一个标准A4信封袋中取出Air(苹果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时,世界震惊了,原来IT也可以这么时尚。  2009年3月8日,深圳XX酒店,一个身体发福的中年人从屁股下拽出Air,高声宣称:只要他想,顶多三个月,他的工厂就能推出叫
期刊
解决今天国内的经济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我们与次贷危机的关联究竟有多深?    现在国内大量中小企业陷入严重困境,原因何在?去年1月、3月和6月我特地去了广东和浙江考察,早在去年5、6月间,大量中小企业已经陷入破产境地。显然,这些企业出现问题远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觉得这应该成为目前政府部门一个重要的认识:国内中小企业确实遭受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打击,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内出了问题。  最
期刊
金融危机中多数公司仍无所作为,强势公司对于抓住机会并购踌躇不决,而弱势公司对于保有现金流并不坚决。    全球金融危机风暴袭击的强度和速度让诸多公司一时措手不及,而很多高级经理甚至还未能理清应该如何做出反应。博斯公司(BOOZ&Company)在2008年12月对全球800多名经理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印证了这一动荡的局势。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公司将从此次危机中崛起,但是这份乐观的心态
期刊
市场好的时候可以拷贝别人,当市场进入低谷时千万不要学别人,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在多数日本公司自认进入“黑暗时期”的2009年初,日本优衣库老板柳井正取代任天堂成为日本新首富。优衣库是一个中低端服装品牌,在经济危机时它出人意料地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柳井正因此在日本商界赢得“精彩复活”的美名。柳井正来自日本一个很小的县级市,或许正是因此他没有按照在日本大中城市通行的规则做生意,他颠覆性地打
期刊
有一些投资人甚至开玩笑说,IPO是明媒正娶,OTC就像“二奶”出身,因为没有仪式就直接进洞房了,名不正言不顺。    最近碰到一位创业家来问我,他想去美国OTC市场融资,我有什么建议。其实我个人一直反对中国公司去OTC市场挂牌。中国目前在美国OTC市场上的公司大概有300多家,这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OTCBB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的缩写,可以翻
期刊
“一亿中流”在日本,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一亿中流”在中国,是经济健康的保证      第二届“创业家年会”,11月22日就要召开了。读者可以从本期封底广告中看到年会的主题——“一亿中流:大地商业之路”。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主题会有点疑惑:一亿中流?说的是什么呢?  “一亿中流”,是日本社会70年代以来流行过的一个词汇。日本一亿多人口,贫富差距不像欧美那么大,整个社会中产阶级化,日本的政党也以此为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