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浓浓意悠远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泊船瓜洲》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归家的思乡情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催生精神感知,最终实现入情入境、韵味十足的真情诵读。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这首诗语言凝炼,意境优美,“一水间”“只”“又”“何时还”这些字、词的运用,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渴望归家之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组唤醒真情实感,突出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共鸣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描述:
  1 知诗人,解诗题
  师:提起王安石,我们总能想起他写的那些经典之作,如《元日》《梅花》,但对于王安石的其它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生: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北宋的变法革新就是他发起的。
  生:他1070年升任宰相,推行新法,但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万般无奈的王安石,辞去了宰相职务,回到南京。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师:你能根据《泊船瓜洲》这首诗来搜集、筛选资料做得非常好。你是从哪里查找的呢?
  生:上网搜索的,网上有很多。
  师:从丰富的资料中筛选有助我们学习的资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生读题目)
  师:《泊船瓜洲》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将船停泊在瓜洲。
  【点评:学生通过先独立搜集,然后小组内相互介绍,最后课堂上全班交流,这样一个资料搜集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能给诗歌的理解、感悟、品味带来很大的帮助。当了解了作者这样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后,学生自然对于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了初步定位,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明诗意、悟诗情
  2.1 读古诗。
  2.2 明诗意,悟诗情。
  2.2.1 出示一、二行
  (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展开想象,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
  生:看到诗人把船停靠在江边。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把船停靠在瓜州,向着家乡的方向眺望,想念家乡。
  师:“一水”指的是什么?
  生:长江。
  师:你怎么知道“一水”指的是长江?
  生:课文下有注释。
  师:结合课下注释学诗歌是种好方法。
  师:这句诗中提到了哪几个地名?
  生:京口、瓜州、钟山。
  师:你们能通过简笔画将诗句中描绘的各个地点及诗人所处的位置画出来吗?
  (生用简笔画描绘。一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然后介绍。)
  生:京口是今天江苏的镇江,和瓜洲正好是隔江相对,京口几座山之外的地方就是钟山,也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师:请你结合这幅简笔画,说说这两行诗写了什么?
  生:从京口到瓜州只隔了一条长江,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师:作者出生在江西,但他是在南京长大的,因为他的父亲在南京做过地方官。现在诗人正站在瓜洲眺望隔江相对的京口之外的家乡——钟山。
  (出示作者视南京为第二故乡的资料)
  师:你认为诗人离家乡是远还是近呢?从哪里看出来?
  生:近,从“一水”“只”,都看出路途并不远。
  生:远,交通不便的古代,长江、数重山的阻隔还是比较远。
  师:有的同学认为诗人离家乡近,有的认为离家乡远,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是离得那么近呢?
  生:他看到了京口,很想念家乡,虽然路途比较远,但因为思念家乡也就显得不那么远。
  师:因为作者思念家乡,所以才觉得离家乡非常近。请你用思念家乡的词语来形容诗人此时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生:归心似箭。
  师:作者人在途中,心系家乡呀!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作者这思乡之情吧!
  (诵读诗的一、二行)
  【点评:在画简笔画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各个地点间的地理位置;在了解诗人生平的过程中再一次走进诗人,由此知道,诗人视南京为他的第二故乡;在理解、想象、体味作者思乡情感的过程中,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已深深的烙在了学生心中。】
  2.2.2 出示三、四行
  (生齐读三、四行)
  师:你读了这两行诗后,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这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青青的草,绿绿的叶,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
  生:好一幅美丽的春景,让人陶醉。
  生: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一阵春风拂过,小河中的水哗哗的流动,小草冒出新芽,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想象出了美丽画面,简直就是一幅春意盎然图。   (课件出示诗句描写的春景图,再读三、四行诗)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句的理解?
  生:春风又一次吹来,长江的南岸都变成了绿色,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故乡。
  生:春风再一次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明月呀,你什么时候照我返回故乡。
  师:从“又”字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又”字说明,春天再一次来到,而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生:又是再一次的意思,说明作者非常想回家。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正准备上京任职的王安石,此时站在岸边,迎风伫立,隔着茫茫江水遥望故乡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念曾经养育过他的父母。
  生:想到他的父老乡亲。
  生:想念他的妻儿。
  师:想到这一去还不知是凶还是吉,总之,此时作者是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景物来寄托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呢?
  生:明月。
  师:很多诗人都是通过“明月”来寄托这思乡之情,每逢月夜那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让我们和着音乐想诗人之所想,悟诗人之所悟:五十五岁的王安石上京赴任,思乡心切的他发出这样的感叹——(指名读);
  师:重任宰相的他自知前途未卜,满怀惆怅的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女生读);
  师:远大的报复不能实现,辞官还乡又不允,他无可奈何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男生读);
  师:诗人站在船头眺望家乡,那份思念与归家的渴望油然而生。有家还不得,只能无可奈何的挥笔写下——(齐读)
  (体会“绿”字的用字精妙)
  2.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点评:本诗主要采取借景抒情,为了让学生感悟、体会诗人情感,采用了以下方法:1、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思乡之情。2、抓住诗人情感依托的景物,体会作者思乡之情。3、想象诗人此刻的内心,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体会作者思乡之情。4、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在一遍又一遍诵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乡愁自然娓娓道来,学生在一次次心灵撞击中也加深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在品味中,朗读便是一次一次真情的流淌。这一过程,注重学生感悟,尊重学生体验,培养个性化朗读,学得轻松、愉快、扎实。】
  3 总结延伸
  3.1 背诵古诗。
  3.2 诵读表达思乡情怀的诗。
  教学总评: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只要想作者之所想,悟作者之所悟,那浓浓的情感自然如涓涓细流般静静流淌。学生的情感,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会有深切的感受,独立的体验,实现人与诗的交融,与作者心与心的沟通,诵读出自己的真情体验,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 在了解背景中感悟诗情。
  要想读懂前人的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就应该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因为诗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同。对于乡愁诗情感的感悟,首先就应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这一过程对于诗歌的理解及情感感悟有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愁诗中的景、物其实都在抒发诗人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表达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上网查阅,只用在百度中输入所查内容,轻点鼠标,所要信息就尽收眼底。当然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等方法来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为了实现学习资源的互补、共享,这一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学生在小组中根据自身条件分工,分别寻找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只需要指导学生从众多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
  2 在绘图想象中感悟诗情。
  在绘图、想象的过程中感悟诗情。学生很容易发现《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涉及“京口”、“瓜州”、“钟山”三个地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想象三者的地理位置,然后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用简笔画按地理位置标注古诗所涉及的地点。然后借助简笔画描述,“京口”与“瓜州”之间隔着“一水”,“一水”指长江。借助注释就会知道,“瓜洲”是地名,今江苏扬州南,长江北岸;“京口”与“瓜州”之间一江之隔自然在长江的南岸,这一地理位置的标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钟山只隔数重山”,借助注释也能很容易的知道“钟山”的地理位置,它与“京口”也只隔几座山。这个绘图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在弄清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再探寻蕴含的情感也就不难。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长江、数重山的阻隔,从距离上看诗人伫立瓜州眺望家乡钟山还是比较远。但是诗人青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他曾三次担任南京的知府,他的父母去世曾两次在南京守孝,两度辞官都居住在南京。诗人在这里睿智读书,树立远大志向,在这里收徒讲学,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著作,诗人也曾在这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当地百姓带来希望,因此,他视南京为他的第二故乡。因为钟山有着太多令他难以割舍的情怀,有着太多的记忆,加上他此时已无心政治,唯有思乡,所以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很近。
  3 在诵读品味中感悟诗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感受到诗歌的情感韵律,读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再读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范读很重要,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最直接的典范,伴着悠扬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还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读的过程中首先是读准字音,然后是熟读内容,整体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边读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再将情感送入到朗读中。在一遍又一遍诵读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乡愁自然娓娓道来,学生在一次次心灵撞击中也加深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在品味中,朗读的情感抒发更是一次一次真情流淌。
  在赏析“又”中再一次升华情感。春风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为对故乡情浓意切的诗人,却恰恰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再次离开江南的家乡重登仕途,这里充满了无奈,还有着对前途的担忧。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乡愁自然流露。在个人读、部分读、齐读等形式的诵读中,学生的感情也就丰富了,也透彻地领悟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乡愁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在实践中不断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把握,学生的情感也会自然流淌。
其他文献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从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和比赛发生的人身伤害,这是一个现实性、社会性很强的实际问题。体育教育独特的形式,使学生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许多伤害事故发生后,体育教师既要面对学生家长的兴师问罪,又要受学校领导的批评,往往苦不堪言。虽然,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所受到的意外伤害,在很多时候学校是防不胜防的,很多体育教师在伤害事故发生以后,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但
期刊
如果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
期刊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青少年训练时期,培养运动员的正确技术是很关键的一项任务。  短跑技术主要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技术环节。起跑质量主要受运动员起跑技术、运
期刊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只有抓好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但目前学生的作文,无论写人,写事都存在内容空洞,平淡,无话可说的问题.所以提高作文质量,指导学生写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
期刊
【摘要】“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对广大农村教育意义重大。该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为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步伐,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动力。“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及普及,给农村学校的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当前的农村教师带来挑战。我
期刊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是学校系列管理最终的落脚点,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管理质量的优劣和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力的强弱。因此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对强化班级凝聚力,建立蓬勃向上的优良班风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小学数学教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新《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深刻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自主”了,“活”起来了,即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更多只是表现在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定位在课堂“上课”,也对课
期刊
【摘要】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孩子心中探求新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造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识。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求知欲 ;调动; 激发; 创设情境 ;探究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需要精密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序幕,更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巧妙引导,
期刊
5月16日下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会上,教育部领导通报了近期全国的校园安全事故,一件件案例令人触目惊心。就近几年数据统计与调查结果来看,中学生刑事犯罪呈恶化趋势,犯罪总数也是逐年上升。在违法犯罪主体构成方面,呈现出犯罪年龄下降,由高中生转向初中生的趋势;在犯罪类型方面,涉财案件多,其中以盗窃、抢劫案件最为突出;在犯罪组织形式方面,团伙斗殴现象表现突出,带黑社会性质的帮派侵入
期刊
开学不久的一个早上,当我去中二班收取晨检牌的时候,中二班的老师对我说了一件非常值得我们老师家长,甚至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件事:因为一个孩子最近老出鼻血,那他早上一来班上又出鼻血了,老师就带孩子去卫生间清洗了,不到一会儿突然听到有很大的哭声,老师赶紧冲出来一看原来是平时有点皮但很少哭鼻子的温强站在那里哭的特委屈,委屈中还带点恐惧。老师把孩子抱起来安抚好他情绪后询问得知,原来是一个家长在刚刚老师带出鼻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