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临床路径;急性阑尾炎;手术;应用效果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一般首选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对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我院探讨了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63±5.74)岁;体重49-84kg,平均体重(59.44±5.68)kg;病程6-28h,平均病程(12.65±2.71)h;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
所有患者均有腹部疼痛、麦氏点压痛等临床表现。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妊娠期女性、未成年人等患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偶数者归为实验组,每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操作,术后做好基础护理。
实验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师和责任护士组成,制定《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路径表》。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与相关科室协调,确保检验、心超、放射、手术室等相关人员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预定住院为6d,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按正常路径发展,由责任护士执行并签名。如未按正常路径发展,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变化情况、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由临床路径小组讨论后修改[2]。
入院当日给予一级护理,进行血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功能等常规检查,期间穿插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实施办法,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取得其配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状态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输注抗生素[3]。
术后第1d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查房,观察并评估患者手术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确认下一步治疗方案。给予外科二级护理,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2d管床医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更换切口敷料。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指导饮食、活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3d复查血常规,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询问患者进食情况,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4d观察切口情况,更换切口敷料,如无感染征象可停止输注抗生素。指导患者进食普通饮食。鼓励患者下增加活动量。
术后第5d观察切口情况,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腹胀、发热症状,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硬结、渗血、渗液等感染症状可出院。确定出院时间后,向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交代注意事项、约定复诊日期,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和休息。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进行满意度调查[4]。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64±1.57)d;医疗费用(4528.35±522.69)元;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质量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4例,护患满意率为90.48%。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0±1.32)d;医疗费用(3970.11±475.56)元;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质量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0例,护患满意率为100.00%。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设定的护理服务程序,对某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最适当的护理计划,重视顺序性和时间性,以减少康复延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充分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明确每日的治疗计划和护理内容,了解治疗和护理目标,使其参与到对自身疾病的护理中。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路径规范了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换药流程。从各个方面加强标准化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使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避免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医、护、患三者之间加强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盛谋,黄洁,陈水昌,等.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院,2011,11(5):117-118.
[2] 吴水娥.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阑尾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60-361.
[3] 邵春英.临床路径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7-69.
[4] 吴聪丽.临床路径在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3215-3216.
【关键词】 临床路径;急性阑尾炎;手术;应用效果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一般首选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对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我院探讨了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63±5.74)岁;体重49-84kg,平均体重(59.44±5.68)kg;病程6-28h,平均病程(12.65±2.71)h;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
所有患者均有腹部疼痛、麦氏点压痛等临床表现。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妊娠期女性、未成年人等患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偶数者归为实验组,每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操作,术后做好基础护理。
实验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师和责任护士组成,制定《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路径表》。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与相关科室协调,确保检验、心超、放射、手术室等相关人员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预定住院为6d,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按正常路径发展,由责任护士执行并签名。如未按正常路径发展,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变化情况、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由临床路径小组讨论后修改[2]。
入院当日给予一级护理,进行血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功能等常规检查,期间穿插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实施办法,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取得其配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状态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输注抗生素[3]。
术后第1d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查房,观察并评估患者手术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确认下一步治疗方案。给予外科二级护理,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2d管床医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更换切口敷料。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指导饮食、活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3d复查血常规,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询问患者进食情况,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第4d观察切口情况,更换切口敷料,如无感染征象可停止输注抗生素。指导患者进食普通饮食。鼓励患者下增加活动量。
术后第5d观察切口情况,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腹胀、发热症状,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硬结、渗血、渗液等感染症状可出院。确定出院时间后,向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交代注意事项、约定复诊日期,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和休息。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进行满意度调查[4]。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64±1.57)d;医疗费用(4528.35±522.69)元;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质量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4例,护患满意率为90.48%。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0±1.32)d;医疗费用(3970.11±475.56)元;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质量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0例,护患满意率为100.00%。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设定的护理服务程序,对某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最适当的护理计划,重视顺序性和时间性,以减少康复延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充分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明确每日的治疗计划和护理内容,了解治疗和护理目标,使其参与到对自身疾病的护理中。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路径规范了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换药流程。从各个方面加强标准化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使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避免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医、护、患三者之间加强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盛谋,黄洁,陈水昌,等.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院,2011,11(5):117-118.
[2] 吴水娥.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阑尾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60-361.
[3] 邵春英.临床路径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7-69.
[4] 吴聪丽.临床路径在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321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