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评价的实施中,课程标准作了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一、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只关注结果,以结果为导向,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标准专门指出: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要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1)明确评价目的,确定是展示最佳成果,还是反映成长进步。
(2)根据评价目的不同,确定收集材料的内容。例如:可收集最佳解题方法、观察记录、测验分数等用以反映学生的进步。
(3)根据收集材料的不同,确定收集方法。例如:可随机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定期收集反映进步的材料。
(4)制订成长记录袋的评分办法。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分包括给收集的材料评分,即项目评分;进行总体评分即综合评分。
(5)对评价结果进行交流。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受到肯定与赞赏的自豪,不可或缺。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1.正确认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既是目的,也是工具,因此,在进行数学素养评价时,不能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唯一标准,还应包括观察分析意识,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等。当然也不能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毫无要求,要将结果与过程辨证的统一起来,通过过程实现多元化目标。
2.正确认识和使用“纸笔测验”的功能。“纸笔测验”评价方式,既是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与新课程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应当削弱“纸笔测验”的选拔功能,发挥它的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强调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而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通过测验,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设计测验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情景性、开放性,从而正确发挥“纸笔测验”的功能,引导数学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因此,课程评价应当建立起配套的评价体系,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1.通过问题测验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考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与其发生的情境密切相关。可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光以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参照,更要以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仿真问题为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给解决的问题赋予意义,提高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度与效度,同时也可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作用,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
2.利用开放性任务进行评价。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的解题能力并不能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因此应该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挑战的开放性任务,让他们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解决这样的任务需要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步骤,需要亲身经历调查、统计、决策等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要求学生合理使用方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完成开放性任务,既是培养学生,也是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方式。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评价要求“打破教师评价的霸权主义”,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应把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1.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活动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使其正确评价。
2.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指由他人对评价对象实施的评价。教师评价只是他人评价的一部分,他人评价还包括学生同伴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在实施他人评价时,要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从而使被评价者认可通过评价所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实施改进、促进发展的措施与方法,从而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一、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只关注结果,以结果为导向,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标准专门指出: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要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1)明确评价目的,确定是展示最佳成果,还是反映成长进步。
(2)根据评价目的不同,确定收集材料的内容。例如:可收集最佳解题方法、观察记录、测验分数等用以反映学生的进步。
(3)根据收集材料的不同,确定收集方法。例如:可随机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定期收集反映进步的材料。
(4)制订成长记录袋的评分办法。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分包括给收集的材料评分,即项目评分;进行总体评分即综合评分。
(5)对评价结果进行交流。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受到肯定与赞赏的自豪,不可或缺。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1.正确认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既是目的,也是工具,因此,在进行数学素养评价时,不能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唯一标准,还应包括观察分析意识,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等。当然也不能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毫无要求,要将结果与过程辨证的统一起来,通过过程实现多元化目标。
2.正确认识和使用“纸笔测验”的功能。“纸笔测验”评价方式,既是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与新课程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应当削弱“纸笔测验”的选拔功能,发挥它的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强调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而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通过测验,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设计测验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情景性、开放性,从而正确发挥“纸笔测验”的功能,引导数学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因此,课程评价应当建立起配套的评价体系,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1.通过问题测验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考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与其发生的情境密切相关。可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光以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参照,更要以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仿真问题为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给解决的问题赋予意义,提高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度与效度,同时也可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作用,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
2.利用开放性任务进行评价。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的解题能力并不能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因此应该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挑战的开放性任务,让他们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解决这样的任务需要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步骤,需要亲身经历调查、统计、决策等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要求学生合理使用方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完成开放性任务,既是培养学生,也是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方式。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评价要求“打破教师评价的霸权主义”,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应把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1.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活动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使其正确评价。
2.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指由他人对评价对象实施的评价。教师评价只是他人评价的一部分,他人评价还包括学生同伴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在实施他人评价时,要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从而使被评价者认可通过评价所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实施改进、促进发展的措施与方法,从而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