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能力,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学生体质
  
  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能力,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高校体育的目的
  
  体育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时期,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注意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
  
  1.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进行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学生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进行体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自我养护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在体育运动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卫生文化素养,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3.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时间概念又有个体兴趣和需要的特征。锻炼习惯的养成一般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一是对体育运动定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二是对运动技术的爱好和掌握程度;三是生理机能对运动的适应。通过组织、动员、引导和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形成稳固的锻炼习惯。
  5.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而且还可以育德。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贯穿各类教育的始终。体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最活泼、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体育活动大多采用竞赛形式,既有强烈的竞赛气氛,又有严格的规则约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和团结协作、公正无私、勇敢进取的优秀品质。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赏中,在心理上要有进取意识,努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大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6.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不仅要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应该充分高等院校的有利条件和学生体能、智能方面的优势,对部分体育基础好,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优秀运动队伍输送后备力量。
  
  三、实现高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
  
  1.体育课
  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育计划中的公共必修课,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向导,以“育人”为最终目标。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的特点为: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的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具备有关知识并能运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身的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活动。体育实践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室外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让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的目的,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现实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锻炼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具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等特点,因此,课外体育锻炼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体育和兴趣的需求,能让学生体育活动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满足,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有利于培养饿学生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课外运动训练
  课外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热爱体育运动、身体素质好、有专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起来,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课外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是在体育课程教学基础上实现体育目标与任务的一个基本途径。课外运动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运动训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课外运动竞赛
  课外运动竞赛(含校内、校外)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课外运动竞赛是学校课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校内外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举措。课外运动竞赛是检查体育教学、體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课外运动竞赛具有的竞争性、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余生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培养大学生拼搏、进取、团结等优秀品质,对实现高校体育目标与任务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解决多点支撑弹性梁的正解的存在性问题,运用锥上不动点指数理论,研究一类含参四阶差分方程多点边值问题.获得了当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正解的存在性结果,得到了正解存在
【摘 要】对我校三年级学生的体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对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性,本次测试总分等级中不含奖惩项目的分数。旨在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结实施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 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
网页类课程教学改革应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以非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到教学实践
目的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手术及护理,包括:介绍相关知识、术后严格控制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    一、科学发展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党。理论创新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具体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利用齐次平衡原理,通过引进含非线性辅助微分方程(sub-ODE),获得了含任意次正幂项的广义五阶KdV方程的精确解,包括钟状孤波解,扭状孤波解和三角函数表示的周期波解.所得精确解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全部病例在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时采用丙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效果。方法 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身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