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连日来,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逐渐发放,一些高校已基本确定了开学时间。经历了漫长等待,大学的校门终于打开。被疫情阻隔在外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重返熟悉的校园。
  那些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新生,对这一刻更有着不一样的憧憬。整个社会对大学活力的再现也满怀期待。无论如何,大学马上要开学了,每个学子都需要整理好自己的行装。
  假如你是大学新生,除了生活必需品,还会带上哪些特殊的“行囊”?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解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围绕大学新生应该携带的“行囊”的材料展开写作。材料中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被疫情阻隔在外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重返熟悉的校园,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更有着不一样的憧憬,此时,每个学子都需要整理好自己的行装。面对此情此景,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
  考生可以写实物的“行囊”,或赋予“行囊”以象征意义,或思考“行囊”与成长的关系,等等。比如:大学新生们可能需带上“行囊”——卫生防疫的自觉。这场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无比重要。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等,是人们面对流行病的“常备药”。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卫生习惯既是疫情防控时的急需,也应该被固化为一种生活习惯。高校是知识的象牙塔,也是防疫的重点场所。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不乱丢垃圾、更加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人人就都成了防疫的参与者。如此,大学的安全就有了坚实保障。
  又如:大学新生们可能需带上“行囊”——野蛮体魄的决心。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将体育的重要价值概括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过硬的体质是抵抗病毒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近些年,有关我国青少年、大学生与周边一些国家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更是令人忧心。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风华正茂,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绝不能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青年。下定决心,加强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提升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业、事业乃至整个人生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还如:大学新生们可能需带上“行囊”——兼济天下的理想。疫情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必须做好长期和各种流行病做斗争的准备。人类历史上,人与疫病竞赛的天平倒向人类,在于科学和文明的进步。而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人,在具有兼济天下理想的人。令人欣慰的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莘莘学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希望,被寄托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期许。这样一群年轻人,不论学的是何种专业,都应从这场疫情展现出的“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等国人精神中汲取力量,立兼济天下之志,做造福社会之人,不负青春一场。
  100多年前,李大钊先生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那个年代的“90后”,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开辟了中国的光明前程。今天,新时代青年也面临着一些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绕不开的挑战。尤其是这一届大学新生,人生际遇注定大不相同。让我们抖擞精神,带好行囊,意气风发地去迎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行囊和你
  @安徽省池州市第八中学 姜 寒
  母亲轻挽着发髻,正弯腰在衣柜里挑拣衣物塞放进行李箱中。忽而直起腰来,一手虚握成拳搭在另一手掌心上反复敲打,嘴里碎念着:“还有什么要带的?还缺了什么呢?”倏地,重重击打下,似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又奔向别屋。
  看到母亲忙碌的样子,我欲上去帮忙,却被她拦下了,挥挥手让我去院里坐会儿。唉,真是拿母亲没办法,只好拿着个蒲扇向院中走去。虽是夏天,倒也不致闷热难耐——也许乡野更得夏夜的青睐吧!院子里除了我,便只有两条黄狗相伴。席地坐下,且赊一轮月色,沐一束银辉。月儿不圆,欠丰满之美,又无撩人愁绪的如钩娟态,却毫不吝啬地将月光铺满庭院。好不惬意,不由得勾起了我的私心,欲将这月色裹挟进行囊带走。
  待了好一会儿才打算进屋,瞧瞧母亲收拾得怎样了。隔着门窗便看见母亲拖着一个行李箱和一个大布袋。我既惊又无可奈何,推开门:“妈,你这是装了多少东西?我又不是不回来了。”母亲局促地搓着手:“妈不是想着,你在外地上学只有放长假回来,便多塞了点家乡的特产,你可以和同学分着吃……”母亲说话的声音渐弱。当她从我的身旁经过时,我才发现自己比母亲又高了许多,她的背影单薄瘦削。我看到母亲轻抬起胳膊又偷偷放下——母亲是哭了吗?
  我满怀思绪地起身,打开房门倒杯水,看到母亲房间的灯光透露出来。推开半掩的门,便瞧见母亲靠在床头用钩针在织东西。母亲有一双巧手,常常跟着手机里的视频钩各种各样的物件,家里的枕套、沙发套均出自她手。我也总爱缠着她给我钩小玩偶。我在母亲身旁坐下时,发现她在钩我之前一直想要的哆啦A梦玩偶。母亲轻拍,示意我:“别多想,妈怎么可能会生你的气,就是为你考上大学高兴,舍不得你……”那是我第一次主动拥抱母亲,也是我第一次与母亲交心,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一刻的温馨。
  天刚蒙蒙亮时,我便醒了,入眼的是靠在枕边的玩偶。我将它揽入怀中,抑制不住地打了几个滚——一定是母亲悄悄放进来的。真好,我又多了一个“蓝胖子”装进行囊了。
  开学时,父亲与母亲一同送我,在车上,他们一如多年来每天清晨嘱咐:“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学习,遇到难题就找爸妈……”曾经对待这份唠叨敷行了事,而今它却成了一段难以忘怀、再也回不去的记忆。我将它们也一并放入了行囊中。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开时,我瞥见母亲在父亲的怀里又哭了。我带着行囊一直往前走,不敢回头,因为我怕她会哭得更厉害。当我踏进校门那刻时,才发觉行囊的分量沉了不少,多了两份不可或缺的珍贵:爱与梦。
  这晚又是一轮皎皎明月,我与室友扶在窗台,她看着行囊问我:“你里面都装了什么呀?”
  我望著远方,认真回答道:“我的行囊里呀,有我向家乡赊来的月色,有伴我枕边的‘蓝胖子’,还有滚烫发光的梦,以及一首初听平淡,再品才懂的深情款款的爱。”
  携着满载的行囊,开启我的大一新征程。
  名师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文章从“行囊”落笔,围绕“行囊”展开情节,最后以“行囊”收束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取材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所选取的镜头都发生在生活中,真实可信,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生动,叙述平淡而耐人寻味。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结尾道出了作者的大学新征程上带上“月光、梦、爱”等行囊,叙述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含有很深的意蕴。
其他文献
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不应低于2%。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高校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的重要学业
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是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当前高校红色育人存在第一课堂挖掘深度不够、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不足、第三课堂利用效度不强等问题。高校要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遵循模因传播复制规律,在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阶段精准施策,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红色价值观念,传承革命基因。
统编教材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库。同学们该怎样挖掘它们最大的价值呢?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关键,而一材多用更是值得深入研究。  一材多用是指一個文本可以用于多个不同主题的作文中,从而使我们的文本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写作素材丰富充盈。  【理解与聚焦】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以及孔子循循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对于借贷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维权意识较弱,加之诉讼成本较高、程序相对复杂,为数不少
细想起来,我来二中的日子,还没有一罐我抽屉里的杨梅罐头的保质期长。  不过值得用笔墨记录下来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赶在毕业之前,我想多保留一些哪怕在十五年后也可以拿出来品,细品的事情。  ☆一☆  我写过一封信,是信封上写了收件人、寄件人地址,写了邮编,贴上了邮票交给邮政局的那种。当然是文学社的刘老师帮我寄出去的。  要说我怎么也会这么“复古”,还是因为之前676班的肖。她是个心思很细的人,热衷于做手
期刊
明天就要走了吗?  骑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车轮下是我十几年来不断重复经过的路面,眼帘中的也是印象中似乎从未改变的街景。熟悉的阿姨和大爷们,也都在自己的店铺里忙来忙去——依旧是平常的样子罢了。  明天终于要走了啊。  我初中苦读三年,为的不就是这么一个结果吗?离开这个看腻了、听腻了也待腻了的小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吗?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小镇竟是那么可爱。
期刊
到敦煌的次日,驱车去往剧场,一路上出租车司机都在介绍《又见敦煌》这个剧目.看过《又见平遥》的我,虽已经适应了这种新潮的表演方式,但仍不免对这座酷似水立方的湖蓝色封顶
期刊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像小说进入繁荣阶段,至今已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独立叙事类型和文学研究课题.《鼠族》和《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美国图像小说家阿特·斯皮格曼的代表性作品,分别聚焦"大屠杀"和"9·11"恐怖袭击事件.虽然两部小说的主题都涉及人类的重大灾难事件,然而它们的创作时间相隔二十多年,其文化和视觉背景大为不同.通过考察这两部作品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下图像在可视性、见证性和物质性方面的代际变化,可以发现图像小说在视觉不断升位、图像不断激增的当代文化语境下,积极发展与其他媒介的视觉图像进行斡旋和抗衡的策
本刊讯2020年12月19-20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广西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节目现场展演在南宁举行.本次展演活动共调集219个艺术表演类节目、400
期刊
凤箫声起,裙袂飘飘,佳丽云集,笑语盈盈。置身修武,仿佛梦回盛唐。2020年8月15日,“永不落幕的汉服节”在河南修武云台镇拉开帷幕。  漢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修武闪亮登场。这是视觉的盛宴,是文化的盛宴,也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  汉服能跨越数百年的沉寂向我们走来,首先源于它的美。“长裙连理带”,清新雅致的汉服,见证新婚夫妻的脉脉深情。一身缃绮,让罗敷之美毕现——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