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彭明盛抛出IBM的智慧地球理念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无疑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为智慧地球的实现创造了可能,能够更透彻地感知和度量,更全面地互联互通,更深入地智能化。随后IBM连续提出了智慧银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近日,IBM又发布了新的白皮书,智慧教育也浮出水面。
一个有着明显历史沿革的理念,却融入了全新的技术,这使得智慧教育的愿景最终有望真正落地。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D. King表示,与土地对农耕社会、资本投资对产业经济一样,教育是21世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技术、商业、政治和人口的变化要求教育体系进行调整,那么智慧教育到底什么样?实现智慧教育的未来路标是否已经清晰可见?
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技术沉浸、个性化学习路径、知识技能、全球整合和经济联合。它们正在快速聚合,形成全新的变革模式——教育连续统一体。那么,在全球各国教育体制各异、教育状况不一的复杂环境下,又有什么方式来实现智慧教育呢?在美好的愿景与复杂的现实之间,IBM正试图破译智慧教育的密码。
智慧教育是谁的影子
刘保华:实际上,世界各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提出,在教育体系中要重视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比如美国曾经提出过学习型社会这样的理念。那么应该如何理解IBM此次提出的智慧教育与之前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呢?
Michael D. King: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变化:第一,是全球化的影响,我们知道现在全球化已经波及到各个国家。第二,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面对的压力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技术带来的差异在教学上也会有所体现,现在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灵活性。所以,政府和教育机构在考虑创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系统时,这个教育系统一定是受到了全球化和技术推动两种力量的重要影响。
刘保华:去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都是智慧地球最基本的属性。今天,IBM推出了智慧教育白皮书,智慧教育将如何体现这些属性呢?IBM智慧教育白皮书中的概念——教育连续统一体,又将给现存教育体制提出什么样的挑战?
Michael D. King:IBM智慧地球的三大属性其实在智慧教育中也相应体现出来。比如教育连续统一体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路径,不仅可以选择学校内的课程,甚至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换;而评价学生的指标也不再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了多少课时,而是相应地改变为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格。
在这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整个过程中,IBM智慧地球的三大属性都得到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可以通过感知度量的方式获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确定是需要额外辅导学生,还是要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个过程既是可感知度量的,又是智能的。而且学校之间也实现了互联互通,每个学校可以设定智能的学习路径或者一套智能的教育体系,直接通过数据分析形式实现。所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之间、不同课程之间实现无缝移动。
教育连续统一体在推广上要注意不同层次。由于政府的预算非常有限,所以从政府层面来讲,让每一个教育机构实现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与合作的能力非常有限,教育工作基本上由各地的教育机构自主推动。所以在国家层面和各省层面推广教育连续统一体这一概念的时候,IBM建议要制定开放的标准,采用开放的系统。而且我们也非常重视云计算在其中的作用,从技术层面使大规模共享资源成为可能。
全新的技术支撑
刘保华:以学生为核心建构整个教育体系的提法应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了。比如说中国还为此同时提出了很多细分概念——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但是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那么,支撑IBM智慧教育白皮书中各种理念的真正实际手段是什么呢?
Michael D. King:其实以学生为核心这个理念是一致的,但是以前实现这个理念是通过单独的老师或者每一堂课程来实现的,所以实现的力度和效果都达不到要求。而现在,技术已经可以通过相关资源的定制来满足学生灵活学习的需求,实现以学生为核心这一愿景。
我认为第一个技术就是开放标准,现在互联网上可以做B2B的电子商务和B2C的电子零售,甚至转账与货币的采购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教育互联网也为教育服务呢。如果有一个开放的标准,比如说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工具,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能够在网上交付,共同使用,就会使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个就是消费电子产品。现在这些终端非常成熟和小巧,非常合适学生使用,而这些终端的背后就是云计算。这意味着学校本身不需要管理云端复杂的技术架构,他们做的只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接触到相关知识的机会。所以当IBM提到教育连续统一体,以学生为核心时,要实现起来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由于现在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IBM就可以创立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这样的自主学习状态。
刘保华:除了你提到的云计算、开放标准外,IBM也越来越多地提到Web 2.0技术。这种技术在推动集体智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IBM将如何运用Web 2.0推动智慧教育这一理念的实现呢?
Michael D. King:我来举例回答这个问题。在美国俄亥俄州正在进行这样的实践,就是创立一套数据体系,能够追踪俄亥俄州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的成绩,这样,对于学校监管人员和老师来说,就可以非常容易掌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的表现。在老师之间的沟通方面,我们已经帮助俄亥俄州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老师可以通过进入这个门户网站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而且我们通过Web 2.0技术建立了老师之间的社交网络,这样不同的老师就可以有一个网上的沟通空间,共享他们的最佳实践。现在我们还在网上设立了内容数据图书馆,把老师上课时的各种课件统一在一起,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容易地在里面查询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帮助每个学生定制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规划,让每一个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刘保华: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智慧教育的概念是否会因为全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美国俄亥俄州可以实现的教育体系,在全球其他地区是否会被认为理念超前了呢?IBM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我们有没有一些阶段性的手段来帮助这些地区一开始就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呢?
Michael D. King:是这样的。比如IBM在中国2005年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部署蓝天项目,通过这个门户,15所学校都使用它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将会有5万~6万的用户使用蓝天门户。
我认为与跟美国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实施智慧教育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美国政府的预算很确定,教育机构也非常分散,想在这些教育机构之间展开深入的协作其实具有很高的难度。但是其他国家的情况就可能不是这样,比如政府有能力集中全国的教育资源。举一个例子,中东国家卡塔尔,其政府可以快速实施和部署全国的教育资源,并建立一个统一的云环境来实现智慧教育的愿景。此外,IBM还会展开新的项目来帮助全球不同国家了解智慧教育,根据当前的环境建立一个框架。
刘保华:你多次提到云计算,它也将改变未来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现在云计算真正的门槛在应用系统的开发上,IBM在扶持云计算在教育应用的推广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Michael D. King:IBM有一个特殊的项目——业务伙伴学习计划,目前已经有1500多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参与,其中有100多个伙伴专门关注教育行业,并且正在和IBM展开密切合作,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企业。我们除了在技术上提供支持之外,还帮助他们在核心市场推广甚至做销售支持,并且IBM帮助他们自身将业务模式转变为以云为基础的业务模式。
此外,IBM也非常重视开源社区的作用,支持相关的开源社区,提供开源软件,这些都包括教育社区。现在IBM正协助各方构建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教育系统。
刘保华:未来经济是以服务为核心的经济,云计算正在让服务变得更方便。那么,IBM在教育方面如何帮助客户实现云计算呢?
Michael D. King:我们的战略就是和客户一起来开发云环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云环境,提供云服务,增强他们的研发能力。当然我们也有客户在自建云计算体系,在这种情况下,IBM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咨询,在服务方面成为服务伙伴,在硬软件方面成为基础架构的伙伴。
比如说,IBM在北卡来罗纳州就建立起一个整体的云计算教育业务体系,该州一到十二年级的学校和州社区大学都在这个云服务环境中。纽约州附近地区中学也建立这样的云环境,IBM帮助他们进行相关的管理。IBM发现,很多教育机构特别注重私有云,因为他们有很多数据是不想与他人共享的。我们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从繁杂的技术层面脱身,未来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运营云的机会。应该看到,教育本身有一定的独特性,一般需要本地化,这意味着要符合本地的特色文化,云的建立也要符合地域特色。
教育的下一步
刘保华:我们接触到一些中国学校的负责人,其中一部分人认为能想到的信息化手段都似乎已经落实,没有新的理念帮助他们将教育信息化向下一步推进。那么美国在整个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Michael D. King:美国目前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对于学校的校长而言,他们想的是如何通过新技术应用来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在资源规划、资产管理、财务运维、IT基础架构提供服务方面,可以将几大教育机构联合,共同建立云环境降低成本。在学生方面,可以通过创立这种数字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当中去,比如说以前使用很多纸质教材,现在可以将它们变成数字化教材,这样学校就要考虑如何构建基础架构来支持数字化教材,如何实现教材的实时在线。现在,我们还应用了一项叫做网真的技术,通过网真建立起一个21世纪课堂,实现跨学校的课上的交流和合作。
刘保华:技术本身并不能完全驱动一个教育系统改变,还包括教育体制、教育文化、教师能力一系列转变。IBM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
Michael D. King:我们现在有很多成型项目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可以举三个方面的例子。第一,我们提供服务项目,比如说为学校做咨询,这样他们能够为教师进行更好的培训。例如我们为一所会计学校提供教师在线培训。第二,我们提供社区交流的机会。其实几年前我们就已经推出云技术,当时有的大学已经部署了我们的云技术,现在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客户请到社区来,让他们在社区中交流。这样,他们既是我们的客户,可以进行客户之间的交流,又是老师,老师之间可以通过社区交流网分享教育经验和资源。第三,企业跟社区进行互动。我们经常会和老师进行交流,而且我们在内部还有一个叫做“转项教学”的项目,IBM的退休技术工程人员可以去学校,教授他们掌握的知识。
刘保华:IBM智慧教育白皮书里面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全球整合。我们知道全球不同地区教育能力的差别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字鸿沟。发展中地区如果完全靠自我逐步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拉越远。如何快速地导入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包括内容、技术、机制等,对于全球教育的发展都会有所帮助。那么IBM在构建全球性教育协作系统方面有没有规划和案例呢?
Michael D. King:IBM同样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已经展开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独立展开的,以促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技术来帮助教育的发展。举个例子,我们和Google在云计算方面的协作,就是对于云计算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其实是对计算科学方面的进一步推进。我们还在帮助教育体系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用云计算帮助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转型,其实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