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速铁路在全国的建设与发展处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这来源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对各地方影响较大。城市在面临这新的发展引擎时,为了融入到高铁发展机遇之中,都在高铁站区域规划建设城市新城或新区,从而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邵阳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生态化建设所做的努力,从总体规划的视野下探求新城生态化建设的道路。
【关键词】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
1、引言
高铁站主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功能的外延性、未来城市的扩容性及辐射带动性,通常采用新老站点分离模式,新老分离式的新站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区域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综合配套设施落后,通常通过一条区域性的快速通道与城市主城区相接。在几乎未开发的新地块上,怎样引导高铁新城生态化方向发展,怎样设计才能指引高铁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走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2、 邵阳高铁新城建设
2.1 高铁新城建设的现状区位
坪上镇位于新邵县域的北部,朗概山下,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其用地西邻大新乡,东靠寸石镇、潭溪镇,北与娄底冷水江市、涟源市接壤,南与严塘镇毗邻;湘黔铁路、沪昆高铁(在建)、G207国道均穿越其区域;东侧有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接入(在建),距新邵县城50公里,是新邵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优越。
高铁新城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北部,沪昆高铁以南,为邵阳市及新邵县拟重点打造的新城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2.52平方公里。随着规划区用地北侧的沪昆高铁、娄新高速及其用地东侧的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成,其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显著,将成为邵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镇。
2.2 高铁新城山水基底条件
坪上镇位于资水下游,境内有峰水河、炉滩水库等河湖水系,峰水河属资水支流,其中峰水河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侧,水流充沛。另境内有两处中型水库颜岭水库、炉滩水库。现状中部及中北部有两处较大的山体,基底自然山水条件较好。
3、 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3.1 山水园林城市理念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山水”指自然环境,“城市”指人工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本规划注重区内山体和水体的保护,使山体绿地和水体楔入城市,将自然融入城市。
3.2 本规划采用“先底后图”的思想,确定资源环境底限,保留区内主要山体及水体,体现“反规划”的理念。城市双修理念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格局下注重生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
4、 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的策略
4.1规模预测合理化
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根据镇域人口历年增长资料,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进行预测。经调查得知,近五年来,坪上镇域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53‰。随着坪上镇高铁站的建立,将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并同时带来劳动力的大量回归,使得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量仍不会减少,并且仍将成为镇域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自然增长率采用年均6.5‰,2021-2030年之间采用年均6‰。
坪上高铁站的建立将为坪上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镇建设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将涌入坪上镇,使得人口机械增长率将会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比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年均8‰,2021-203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6‰。预测至202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2万人,至203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3.5万人。
4.2保山引水,山水连贯全城
4.2.1保留自然山体,营建绿色空间
规划对现状基底的自然山水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将地块内较大的山体进行保留,规划作为公园绿地。本次规划区将南部的自然山体作为新城最大的绿色斑块,应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大种植范围,逐步形成大规模郊区型森林公园,为高铁新城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同时根据十五分钟生活圈的配置需求对每个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建一个开放式小公园或小游园。规划区内共规划11处公园,为新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
4.2.2连贯自然水体,水系全城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条件,在地块疏浚、扩宽西部南北向的小溪与南部的炉滩水库相连,在中西部地带地势较地平的区域修水大型人工水库,水系成藤條葫芦状贯穿地块西部,在地块东部做好峰水河两岸城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大力建设滨江绿带,改善城市环境。形成城中有水,水绕城走的水域格局。
4.2.3扩溪留滩,保留自然岸线
在城市设计引导指南中,重点对城市的水系环境设计进行引导,尽量保持水系的原始状态,加强对河滩、自然岸线的保护,增加滨河空间的扩展面,规划形成绿化带+河堤+自然岸线+河滩+水面+河滩+自然岸线+河堤+绿化带的滨河空间。
4.3引导提高集中绿地的开敞度,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
在现在的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注重小区内部的小环境,在小区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通过线性的人行系统与外部相连,小区绿地往往体现内聚性,封闭性,内部不与外面发生联系,外部亦不能渗透到小区内部,城市内散布着无数个各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交往空间也受到局限。
本次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提倡小区由线性式外延向面性式外延发展,提高绿地与公共空间接触面,实现绿地共享,使城市真正成外由行道树串联各组团绿地的生态绿地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高铁新城生态化规划,主要从新城的自然生态基底入手,文中结合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实践,侧重基地中的山、水格局,对基地的山、水、集中绿地的建设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喻漳清,刘龙文. Buttom—up(从下往上)微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J].2019城市规划论文集,2019,34(04):72-74.
[2].邵阳高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
作者简介:
刘龙文,男,1974年生,湖南邵阳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专业工作。
【关键词】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
1、引言
高铁站主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功能的外延性、未来城市的扩容性及辐射带动性,通常采用新老站点分离模式,新老分离式的新站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区域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综合配套设施落后,通常通过一条区域性的快速通道与城市主城区相接。在几乎未开发的新地块上,怎样引导高铁新城生态化方向发展,怎样设计才能指引高铁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走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2、 邵阳高铁新城建设
2.1 高铁新城建设的现状区位
坪上镇位于新邵县域的北部,朗概山下,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其用地西邻大新乡,东靠寸石镇、潭溪镇,北与娄底冷水江市、涟源市接壤,南与严塘镇毗邻;湘黔铁路、沪昆高铁(在建)、G207国道均穿越其区域;东侧有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接入(在建),距新邵县城50公里,是新邵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优越。
高铁新城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北部,沪昆高铁以南,为邵阳市及新邵县拟重点打造的新城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2.52平方公里。随着规划区用地北侧的沪昆高铁、娄新高速及其用地东侧的邵坪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成,其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显著,将成为邵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镇。
2.2 高铁新城山水基底条件
坪上镇位于资水下游,境内有峰水河、炉滩水库等河湖水系,峰水河属资水支流,其中峰水河位于坪上老镇区的西侧,水流充沛。另境内有两处中型水库颜岭水库、炉滩水库。现状中部及中北部有两处较大的山体,基底自然山水条件较好。
3、 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3.1 山水园林城市理念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山水”指自然环境,“城市”指人工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本规划注重区内山体和水体的保护,使山体绿地和水体楔入城市,将自然融入城市。
3.2 本规划采用“先底后图”的思想,确定资源环境底限,保留区内主要山体及水体,体现“反规划”的理念。城市双修理念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格局下注重生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
4、 高铁新城生态化建设的策略
4.1规模预测合理化
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根据镇域人口历年增长资料,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进行预测。经调查得知,近五年来,坪上镇域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53‰。随着坪上镇高铁站的建立,将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并同时带来劳动力的大量回归,使得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量仍不会减少,并且仍将成为镇域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自然增长率采用年均6.5‰,2021-2030年之间采用年均6‰。
坪上高铁站的建立将为坪上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镇建设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从业人口将涌入坪上镇,使得人口机械增长率将会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比因此确定规划期内2015-202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年均8‰,2021-2030年之间机械增长率采用6‰。预测至202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2万人,至2030年,坪上镇域总人口约为13.5万人。
4.2保山引水,山水连贯全城
4.2.1保留自然山体,营建绿色空间
规划对现状基底的自然山水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将地块内较大的山体进行保留,规划作为公园绿地。本次规划区将南部的自然山体作为新城最大的绿色斑块,应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大种植范围,逐步形成大规模郊区型森林公园,为高铁新城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同时根据十五分钟生活圈的配置需求对每个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建一个开放式小公园或小游园。规划区内共规划11处公园,为新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
4.2.2连贯自然水体,水系全城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条件,在地块疏浚、扩宽西部南北向的小溪与南部的炉滩水库相连,在中西部地带地势较地平的区域修水大型人工水库,水系成藤條葫芦状贯穿地块西部,在地块东部做好峰水河两岸城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大力建设滨江绿带,改善城市环境。形成城中有水,水绕城走的水域格局。
4.2.3扩溪留滩,保留自然岸线
在城市设计引导指南中,重点对城市的水系环境设计进行引导,尽量保持水系的原始状态,加强对河滩、自然岸线的保护,增加滨河空间的扩展面,规划形成绿化带+河堤+自然岸线+河滩+水面+河滩+自然岸线+河堤+绿化带的滨河空间。
4.3引导提高集中绿地的开敞度,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
在现在的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注重小区内部的小环境,在小区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通过线性的人行系统与外部相连,小区绿地往往体现内聚性,封闭性,内部不与外面发生联系,外部亦不能渗透到小区内部,城市内散布着无数个各自封闭、独立的绿地组团,交往空间也受到局限。
本次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鼓励新建小区集中绿地外延,提倡小区由线性式外延向面性式外延发展,提高绿地与公共空间接触面,实现绿地共享,使城市真正成外由行道树串联各组团绿地的生态绿地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高铁新城生态化规划,主要从新城的自然生态基底入手,文中结合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实践,侧重基地中的山、水格局,对基地的山、水、集中绿地的建设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喻漳清,刘龙文. Buttom—up(从下往上)微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J].2019城市规划论文集,2019,34(04):72-74.
[2].邵阳高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
作者简介:
刘龙文,男,1974年生,湖南邵阳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专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