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媒介外宣用语学术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各媒介平台,特别是主流媒介平台在信息聚合、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媒介须积极应对挑战。媒介话语体系构建是新闻传播行业学术研究的重点,其中,外宣用语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是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的项目。该书的学术研究方式和成果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关  键  词】媒介;对外宣传;学术研究;翻译
  【作者单位】温亚楠,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0.029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共享更为广泛。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受众对信息的权威性、客观性、准确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各媒介平台,特别是主流媒介平台在信息聚合、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这些媒介不仅面临传播形态的挑战,而且要担负起坚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大职责。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媒介须积极应对挑战。话语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话语的有关研究是新闻传播行业学术研究的重点,其中,外宣用语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媒介外宣用语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专门研究媒介外宣用语的图书不多,《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以下简称《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是其中之一。该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课题是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的项目,也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特别委托项目。该书旨在通过对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语言现状的调查和梳理,运用语言、文化、翻译三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对北京市出版或发布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旅游等)三大类英语外宣材料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图书虽然出版于2011年,但是其学术研究方式仍有可研究的价值。
  一、《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创新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中指出,学术著作是作者根据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在理论上有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中有新的发明,或具有重要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著作一般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型著作。学术著作出版要促进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学术积累,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1]。《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客观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外宣传翻译实际,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研读该书,我们可以发现该书学术研究具有三个特点:媒介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慎思与建言相结合。
  1.以媒介为切入点,适应时代需求
  21世纪初,世界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地球村”的概念被人们所熟悉,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这个时期,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全方位外交成绩显著。在综合國力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
  《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外事外宣机构在向世界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消除国外存在的误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要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善于用国外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2]。作为承载对外宣传信息的媒介,对外宣传材料以载体为依据分为正式出版物、折页/宣传册等印刷品和网络外宣材料,其中,正式出版物又可分为书籍、定期和不定期刊物[3]。21世纪初,针对我国对外宣材料中存在的错词、错句现象,课题组对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梳理,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该项研究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学术视野
  科学的理论是客观实际的抽象化总结,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如上文所述,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翻译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我国有关外宣翻译的研究也越发活跃。但是,相对文学翻译的研究,我国外宣翻译的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多数仍停留在经验性的总结上,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总结。《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从翻译入手,尝试从经验总结中找到当时外宣用语中的共性问题,并对其进行理论思考和总结,从而树立典范,推动城市外宣翻译工作的整体发展。
  该书涉及大量的理论,比如,国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理论、韩礼德的语言功能理论、卡特福德的等值论及翻译转换、豪斯以语域变量为基础的翻译评估模式、贝尔的话语参数分析模式等。这些理论为该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该书分析中所采用的例子主要来自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教育、旅游等方面内容,相关论述比较接地气且实用性较强。比如,文中示例,“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如果直接按照中文的词性来翻译,这句话为“The strength,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如果变动一下词性,这句话则为“A strong,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on threat to any countries.”[3]   综上,该书开拓了外宣用语研究的学术视野,创新了对外宣传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对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面提升我国外宣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慎重思考,与时俱进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讲,外宣用语的规范程度以及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从区域层面来讲,对外宣传材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影响着地区经济对外经贸合作。对外宣传对外语水平和翻译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舆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慎重思考外宣用语领域相关问题,加大对外宣传语言的研究力度,找出问题所在,与时俱进地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对问题的研究是谨慎的,研究充分结合了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的语言翻译现状和相关领域(语言、文化、翻译)的理论,在充分论述当时北京市对外宣传语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对外宣传语言改进的策略和建议。除了对案例的细节进行分析,该书还对如何做好具体工作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基于对外宣传语言及对外宣传翻译的特殊性,研究指出,对外宣传翻译要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对外宣传翻译要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为首要原则,要注意差异性和灵活性。对外宣传翻译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使命感。在改进外宣语言翻译策略方面,研究认为要积极应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牢记译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转换来传递信息,而非实现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生硬翻译。因此,对外宣传翻译要注意适当转换。在改进对外宣传的内容建议和管理建议方面,研究认为要注重对外宣传的内容选择,重视汉语宣传文稿与外文宣传文稿的接轨,重视话语建设,有意识地解构一些话语,建立自己的话语,进而在世界上树立自己的话语权。同时,研究对对外宣传的管理提出了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对专门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对重要的外文翻译要建立层层的审查制度,保证质量,切实提高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
  从《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可以获知,该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凝聚了项目组七位同志的思想和智慧。时任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项目主持人衡孝军教授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统稿。综合来看,学者们分析客观,高度重视了该领域研究的复杂性,体现了研究的多维度特点,其学术风范值得学习。
  二、《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的启示
  《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对外宣传”的概念做了简要概述。研究认为,我国的对外宣传实质上是传播。我国的对外宣传面对的主要是世界各国人民,主要是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是要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我们广泛使用的“对外宣传”更接近于以沟通交流为目的的communication(传播),根据上下文,也可以理解为publicity(公共宣传)、information(信息)等。
  《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是基于上述“对外宣传”概念来展开的。该书是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的课题研究。专家学者们基于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在充分的理论支撑和例证论述下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该书的研究范式对加强媒介外宣用语学术研究有借鉴价值。我们从该书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小众学术图书的大作为
  不同于大众图书,学术图书属于小众图书,其读者群范围较窄。但学术图书关系到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又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学术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和行业进步。从《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来看,该书从“北京”“对外宣传”“翻译”三个关键点出发,以点带面地充分论述主题,提出了整体改进当时北京市外宣翻译状况的策略和建议,对进一步提升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抓住学科关键研究问题,出版优秀的学术专著,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与时代接轨,开展媒介研究
  行业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相关研究也要紧跟时代要求。《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成书于2011年,研究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效应愈加显著,我们的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议程设置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如何与时代接轨,发挥更为积极的媒介作用成为新课题。
  同时,北京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功能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大有可为,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也为相关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强化外宣用语学术创新,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语言作为有声符号系统服务于人类交际,而人类在语言交际中会涉及社会、文化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自20世纪中叶,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语用学和符号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4]。这些为外宣用语的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国际舆论场形势多变,亟须媒介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这也需要相关学术科研机构积极研究,提供学术支持。对外宣传用语研究要与时俱进,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切合实际,顺应新发展、新要求,拓展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的广度指的是拓宽研究领域的广度,将涉及外宣用语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纳入研究。研究的深度指的是多层次、立体化研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规律,使得研究结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综上所述,《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从“北京”“对外宣传”“翻译”三个关键点出发,以点带面地充分论述主题,提出了整体改进当时北京市外宣翻译状况的策略和建议。该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提升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际、国内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关研究应该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学术进步并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獻|
  [1]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J]. 中国索引,2014(2):2-3.
  [2]蒋彤,孟香旭. 浅析动画短片中多媒介的结合与运用[J]. 数码世界,2018(2):46.
  [3]衡孝军. 等. 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4]衡孝军.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J]. 中国翻译,2003(4):25-27.
其他文献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大量的面向舞台表演、出版产业、游戏娱乐、广播频道、影视艺术等文化产业的创意写作课程和学位。从价值链、产业链与知识链的角度综合观察,创作过程本身也是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化、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的过程。立足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大众媒介技术以及文化产业机制,以创意写作社会化实践为支点,把文学原创变成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实现文化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国产网生纪录片立足于将“中国故事”“文化自信”与影视作品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拓展受众圈层,转换语态向潜在年轻受众靠拢。文章通过分析B站自制纪录片在题材类型、表现与叙事方式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年轻化表达方式,以探求国产网生纪录片在创新性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国产网生纪录片;B站;年轻化表达;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李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期刊
【摘 要】 我国健康科普类期刊的出版存在传媒资源分布不均、出版内容质量悬殊、智能化数字内容出品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康知识的高效传播。为了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大众健康产业,文章就“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健康科普类期刊提出的时代要求,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为例,对其创新性出版路徑进行细化分析,进而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健康科普类期刊的出版转型路径。  【关 键 词】“健康中国
期刊
【摘 要】 纪实影像《航拍中国》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和飞行拍摄技术,将镜头聚焦我国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以及社会发展。该片集纳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内容为价值旨归,在串联式的碎片叙事结构下构建中国形象,通过中国特色的言语表达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借由“新技术+”赋能构建声影融合艺术空间,在视听美学盛宴中全景式呈现中国风貌;与中华文化形成观照,阐释了天人合一的哲思,在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传统行业期刊式微,既表现出订阅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媒介影响力下降的趋势,也折射出办刊理念、表现形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行业期刊如何立足现实、打破窠臼、主动转型,是我国期刊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文章以《职业》杂志为例,分析其“读者、平台、活动、服务”四位一体的融合模式,以期为行业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行业期刊;媒体融合;《职业
期刊
【摘 要】 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深刻地重构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也开启了融媒体时代的大门。2019年新年伊始,20多家报纸改版顺应了纸媒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蕴含着纸媒转型升级的决心。文章对2019年报纸改版现象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展望融媒体背景下的报纸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媒体融合;报纸;改版;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蒋一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5
期刊
【摘 要】 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了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教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日益多元化,教育出版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以音乐元素的融合为例,探索数字教育出版的新路径。  【关 键 词】学科融合;数字教育出版;出版模式;发展  【作者单位】刘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周霖,东
期刊
【摘 要】 当下,大数据的到来深刻改变着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生活环境。党建工作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实际,传统党建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急需正视问题,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文章总结贵阳“党建红云”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党组织建设,为党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 键 词】“大数据+”;党建工作;“党建红云”;探索  【作者单位】杨莎莎,成都理工大学。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中国出版企业2009—2018年在28个国家的投资案例,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风险因素对中国出版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目标国的整体风险水平是影响中国出版企业海外投资的显著负向因素;政治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对中国出版企业海外投资造成显著负向影响;经济风险对中国出版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文化风险越大,与中国文化距离越远的国家,中国出版企业对其投资的可能性反而
期刊
【摘 要】 利用XML技术进行内容分发,是新闻类自媒体平台实现新闻内容延伸、增加新闻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具有高用户黏性与传播影响力的十家新闻评论类平台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基于XML的自媒体新闻内容分发现状进行实证调研。结果发现,新闻评论类平台XML内容分发的实践特色突出表现在内容分发效率、内容分发功能与内容分发协同三个方面。我国同类新闻自媒体平台应构建一体化全流程的XML内容分发系统,借助X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