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新工科教育环境下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规范、专业结构有待升级调整的问题,教育部先后形成了“天大行动”、“复旦共识”、“北京指南”这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 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工科 产业需求 创新创业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09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new subject education environment, such as imperfec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rregular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structure to be upgraded and adjust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uccessively formed the "trilogy" of "Tianda Action", "Fudan Consensus" and "Beijing Guide". This paper takes Chengd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ew subject. The structure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 suitabl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ubject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ndustrial dem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xcellent engineer
0 引言
近二十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上百所本科高等院校,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类,该类学校以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的普及、应用为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模式也不再是以理论教学为重心,而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来验证理论,夯实理论,让理论知识再实践中得以升华,从而培养出熟练掌握当今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测控技术等工科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才也是是当今社会由传统工业化时代向现代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1]该类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普通高等院校要培养这类人才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构建一套符合培养该类人才特点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总结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改革经验和CDIO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学科交叉以及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1 国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欧美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领先于我国,归根结底,这些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与理论的权衡。长期以来,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密仪器发展水平,我国的工科人才培养无法将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实践过程中。而发达国家得利于他们的技术优势,一开始就将实践教学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注重培养有想法、有能力、有兴趣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FH人才培养模式
FH是“应用研究,项目开发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初由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提出,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能独立运用科学方法,面向工作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CBE模式
CBE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在加拿大、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事实上,这是一种以职业所需知识为中心的模式。
1.3 “三明治”教学法模式
“三明治”教学模式是英国首次提出的“实践-学习-实践”教学法。学生入学之后,需要先去工厂或者相关企业进行一年如认知实习训练,第二年和第三年回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返回相应的工厂、企业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叫做“三明治”教育模式。[3]
综上所述,国外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对以下几点有相同的理解。以培养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为最高目标和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出高等学府的办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而这一办学理念也正是国外高等院校办学成功的根源所在。
2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专业骨干型人才和具有新工科背景的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指导学校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构建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布局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的七个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七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同时也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以成都大学为例,我们要想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立足成都市的地方产业需求,依托龙泉汽车产业城,确定新能源汽车为目标产业,重点建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构建重视实践、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体系。
2.2 推动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与学科交叉
成都大学现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58个本科专业。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学科、新专业结构,必须促进现有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我们本校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大学以龙泉驿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为依托,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科创比赛为创新平台,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创比赛,并通过科创比赛积累项目经验去参与“成龙谷”双创园区的创业团队,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全程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龙泉驿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是由龙泉驿区投资,分两期在成都大学校内建设的高品质大学双创园区,总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中心以创新创业目标为引领,以龙泉驿区新兴汽车产业为依托,以“综合孵化+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建成有利于学校进步、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创意型创新创业园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一期建设分为四个区:其中A区选址成都大学新生活动中心,中心包含了成都大学菁蓉学院以及众创空间,菁蓉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为成都市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支持,也为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资助;“成龙谷”B区选址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地址位于成都大学第十教学楼五楼;“成龙谷”C区协作单位为成都大学机械学院;“成龙谷”D区协作单位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个区总面积共计约为4000平方米。
整个“成龙谷”双创园区的建设主题主要包括了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慧教育等,通过对这几大主题的重点建设有效促进了成都大学科技成果在龙泉驿区的转化,师生专利成果数量直线上升。成都大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聚集和整合了政、产、学、研、用、推等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对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
4 以卓越工程师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4.1 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特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中简称“卓越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大力发展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卓越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该计划需要让相关的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其次,高等院校必须按照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最后,该计划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
成都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以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供配电工程、供配电系统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等课程为基础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继续加强与完善电子信息大专业平台建设,以建设工程应用型工科专业为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强调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课程,增加课程中实践的内容和学时,将专业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到80%以上。实验开出率待项目完成后可从目前的约87.7%提高到100%。可以为学生参加创新性设计比赛提供支撑,作为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提升的基地。
4.2 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根本,以拔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力争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行业领军人才。以成都大学张兰学院为例,张兰学院是成都大学为优秀本科生实施的“尖端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院,该学院的初衷是探索新的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成都大学所处的龙泉驿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作为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优势,学校以创始人张澜命名一个新的学院——张澜学院,该学院对开放式的培养具有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潜力的优秀学生,力求培养出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并且具有独特的眼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建立起一种适用于成都大学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新学科正在蓬勃发展,成都大学在新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在进行中。“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我国新学科建设的“三部曲”,发挥了我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将主动加强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责任。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卓越工程师人才标准为依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在新课题背景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 新建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http://3y.uu456.com/bp_45ofb8wpnr62h 61030q8_1.html.
[2] 李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 邱满,王万振,王倩,宋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35):60-60.
[4] 张国方.汽车国际化技术人才培养思考[J].时代汽车,2013(10):46-47.
关键词 新工科 产业需求 创新创业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09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new subject education environment, such as imperfec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rregular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structure to be upgraded and adjust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uccessively formed the "trilogy" of "Tianda Action", "Fudan Consensus" and "Beijing Guide". This paper takes Chengd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ew subject. The structure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 suitabl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ubject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ndustrial dem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xcellent engineer
0 引言
近二十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上百所本科高等院校,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类,该类学校以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的普及、应用为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模式也不再是以理论教学为重心,而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来验证理论,夯实理论,让理论知识再实践中得以升华,从而培养出熟练掌握当今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测控技术等工科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才也是是当今社会由传统工业化时代向现代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1]该类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普通高等院校要培养这类人才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构建一套符合培养该类人才特点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总结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改革经验和CDIO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学科交叉以及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1 国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欧美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领先于我国,归根结底,这些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与理论的权衡。长期以来,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密仪器发展水平,我国的工科人才培养无法将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实践过程中。而发达国家得利于他们的技术优势,一开始就将实践教学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注重培养有想法、有能力、有兴趣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FH人才培养模式
FH是“应用研究,项目开发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初由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提出,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能独立运用科学方法,面向工作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CBE模式
CBE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在加拿大、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事实上,这是一种以职业所需知识为中心的模式。
1.3 “三明治”教学法模式
“三明治”教学模式是英国首次提出的“实践-学习-实践”教学法。学生入学之后,需要先去工厂或者相关企业进行一年如认知实习训练,第二年和第三年回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返回相应的工厂、企业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叫做“三明治”教育模式。[3]
综上所述,国外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对以下几点有相同的理解。以培养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为最高目标和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出高等学府的办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而这一办学理念也正是国外高等院校办学成功的根源所在。
2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专业骨干型人才和具有新工科背景的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指导学校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构建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布局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的七个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七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同时也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以成都大学为例,我们要想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立足成都市的地方产业需求,依托龙泉汽车产业城,确定新能源汽车为目标产业,重点建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构建重视实践、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体系。
2.2 推动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与学科交叉
成都大学现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58个本科专业。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学科、新专业结构,必须促进现有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我们本校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大学以龙泉驿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为依托,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科创比赛为创新平台,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创比赛,并通过科创比赛积累项目经验去参与“成龙谷”双创园区的创业团队,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全程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龙泉驿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是由龙泉驿区投资,分两期在成都大学校内建设的高品质大学双创园区,总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中心以创新创业目标为引领,以龙泉驿区新兴汽车产业为依托,以“综合孵化+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建成有利于学校进步、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创意型创新创业园区。“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一期建设分为四个区:其中A区选址成都大学新生活动中心,中心包含了成都大学菁蓉学院以及众创空间,菁蓉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为成都市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支持,也为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资助;“成龙谷”B区选址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地址位于成都大学第十教学楼五楼;“成龙谷”C区协作单位为成都大学机械学院;“成龙谷”D区协作单位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个区总面积共计约为4000平方米。
整个“成龙谷”双创园区的建设主题主要包括了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慧教育等,通过对这几大主题的重点建设有效促进了成都大学科技成果在龙泉驿区的转化,师生专利成果数量直线上升。成都大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聚集和整合了政、产、学、研、用、推等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对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
4 以卓越工程师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4.1 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特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中简称“卓越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大力发展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卓越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该计划需要让相关的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其次,高等院校必须按照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最后,该计划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
成都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以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供配电工程、供配电系统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等课程为基础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继续加强与完善电子信息大专业平台建设,以建设工程应用型工科专业为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强调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课程,增加课程中实践的内容和学时,将专业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到80%以上。实验开出率待项目完成后可从目前的约87.7%提高到100%。可以为学生参加创新性设计比赛提供支撑,作为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提升的基地。
4.2 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根本,以拔尖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力争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行业领军人才。以成都大学张兰学院为例,张兰学院是成都大学为优秀本科生实施的“尖端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院,该学院的初衷是探索新的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成都大学所处的龙泉驿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作为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优势,学校以创始人张澜命名一个新的学院——张澜学院,该学院对开放式的培养具有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潜力的优秀学生,力求培养出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并且具有独特的眼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建立起一种适用于成都大学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新学科正在蓬勃发展,成都大学在新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在进行中。“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我国新学科建设的“三部曲”,发挥了我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将主动加强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责任。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卓越工程师人才标准为依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在新课题背景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 新建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http://3y.uu456.com/bp_45ofb8wpnr62h 61030q8_1.html.
[2] 李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 邱满,王万振,王倩,宋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35):60-60.
[4] 张国方.汽车国际化技术人才培养思考[J].时代汽车,2013(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