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编织使幼儿在编织活动中享受编织材料如毛线、纸条、布条、丝带、稻草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激发编织兴趣,提高编织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幼儿园的品质,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编织活动;幼儿;实施策略
前言:
编织活动是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孕育出他们的创造性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编织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幼儿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条形材料、五颜六色的彩条进行编织,可以较好地促进大脑发育,培养观察、想象、创造以及审美能力。编织还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创造活动,既需要计算的基础知识,又涉及美工的基本技能;既有自然科学的渗透,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熏陶;既有形象思维的训练,又有抽象思维的培养。它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学,使整个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通过参观活动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明白了这一点,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就带领幼儿去参观编织室。在编织室里,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编织作品:用毛线织成的围巾;用毛线编成的花篮和网袋;还有用编好的圈围成的奥运五环;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论,当我宣布这些都是大班哥哥姐姐编的,好多小朋友脸上都露出了惊喜。叶杨萍、张宸等几个小朋友还悄悄地对我说:“等到了大班,我们也可以编这么好看东西。”我忙趁热打铁,向幼儿提出了编织活动中的一些要求。通过这次参观编织室,幼儿不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更可喜是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编织的愿望。
2.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环境。”《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就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两边的墙上安置了一些钩子,挂上毛线,这样就可以练习编辫子了。课间或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就会自己去练习。特别是刘艾雯、顾凌萱等几个小女生常常一有空就跑到编织区练习编辫子,班上顾凌萱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可她经过不断练习,居然最先学会了编辫子,当她拿着编好的辫子给我看时,我还真有些不敢相信。
3.在编织活动中,注重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就拿编花篮来说吧,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则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编花篮时,我还发现大多数幼儿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是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幼儿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就拿班上的杨英小朋友来说吧,她是班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但在编织活动中,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编圈活动中,刚开始时她因为编得又快又好而受到了表扬,可编了一半,她就是失去了新鲜感,将圈丢在一边,只顾自己玩了。我发现后,并没有严肃地批评她,而是给她讲了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鼓励她把手里的事做完了再玩。以后每次编织活动时,我都要去督促她,告诉她“做事要有耐心、恒心”,慢慢地,她终于改掉了坏习惯,能够坚持完成后才玩。
4.及时调节指导策略,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1)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幼儿在编织过程中,碰到不会编织的地方,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及时鼓励、肯定、赞扬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幼儿勇敢地对待困难与失败,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在编织活动中遇到困难退缩时,不要指责他还需教育其他幼儿不要嘲笑他,先给他一个鼓励,让他感觉老师和父母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改变对他的爱。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和总结,正确归因,逐步分解困难,孩子自然就不怕失败了。另外,在幼儿学习编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分析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也不能太难过,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幼儿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
(2)教会技能,锻炼意志
对于刚走人生起步之路的幼儿来说,更容易遇到挫折。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操作材料上起到举一反三,使同种材料编织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材料编织同一作品等效果。在这种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编织活动中,锻炼了幼儿坚强的毅力,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3)提高自制,获得成功
大家都知道古代“学弈”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想着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是意志品质不同,前一个孩子自制力强,能够坚持到底;后一个自控能力差,不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编织活动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创设了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的活动环境,孩子们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幼儿在编织的过程中,为了探索编织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会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从而增强自制力。
结束语
总之,幼儿编织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參考文献:
[1]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关键词:编织活动;幼儿;实施策略
前言:
编织活动是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孕育出他们的创造性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编织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幼儿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条形材料、五颜六色的彩条进行编织,可以较好地促进大脑发育,培养观察、想象、创造以及审美能力。编织还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创造活动,既需要计算的基础知识,又涉及美工的基本技能;既有自然科学的渗透,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熏陶;既有形象思维的训练,又有抽象思维的培养。它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学,使整个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通过参观活动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明白了这一点,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就带领幼儿去参观编织室。在编织室里,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编织作品:用毛线织成的围巾;用毛线编成的花篮和网袋;还有用编好的圈围成的奥运五环;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论,当我宣布这些都是大班哥哥姐姐编的,好多小朋友脸上都露出了惊喜。叶杨萍、张宸等几个小朋友还悄悄地对我说:“等到了大班,我们也可以编这么好看东西。”我忙趁热打铁,向幼儿提出了编织活动中的一些要求。通过这次参观编织室,幼儿不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更可喜是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编织的愿望。
2.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环境。”《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就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两边的墙上安置了一些钩子,挂上毛线,这样就可以练习编辫子了。课间或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就会自己去练习。特别是刘艾雯、顾凌萱等几个小女生常常一有空就跑到编织区练习编辫子,班上顾凌萱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可她经过不断练习,居然最先学会了编辫子,当她拿着编好的辫子给我看时,我还真有些不敢相信。
3.在编织活动中,注重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就拿编花篮来说吧,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则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编花篮时,我还发现大多数幼儿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是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幼儿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就拿班上的杨英小朋友来说吧,她是班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但在编织活动中,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编圈活动中,刚开始时她因为编得又快又好而受到了表扬,可编了一半,她就是失去了新鲜感,将圈丢在一边,只顾自己玩了。我发现后,并没有严肃地批评她,而是给她讲了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鼓励她把手里的事做完了再玩。以后每次编织活动时,我都要去督促她,告诉她“做事要有耐心、恒心”,慢慢地,她终于改掉了坏习惯,能够坚持完成后才玩。
4.及时调节指导策略,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1)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幼儿在编织过程中,碰到不会编织的地方,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及时鼓励、肯定、赞扬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幼儿勇敢地对待困难与失败,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在编织活动中遇到困难退缩时,不要指责他还需教育其他幼儿不要嘲笑他,先给他一个鼓励,让他感觉老师和父母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改变对他的爱。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和总结,正确归因,逐步分解困难,孩子自然就不怕失败了。另外,在幼儿学习编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分析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也不能太难过,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幼儿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
(2)教会技能,锻炼意志
对于刚走人生起步之路的幼儿来说,更容易遇到挫折。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操作材料上起到举一反三,使同种材料编织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材料编织同一作品等效果。在这种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编织活动中,锻炼了幼儿坚强的毅力,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3)提高自制,获得成功
大家都知道古代“学弈”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想着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是意志品质不同,前一个孩子自制力强,能够坚持到底;后一个自控能力差,不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编织活动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创设了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的活动环境,孩子们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幼儿在编织的过程中,为了探索编织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会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从而增强自制力。
结束语
总之,幼儿编织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參考文献:
[1]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