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学生昏昏欲睡地看着喋喋不休的教师,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毫无生机,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所以出现许多的厌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调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探索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做法,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中审美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1.意境美
  自然美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毛泽东笔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蓬勃,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如诗如画,李白诗中神仙世界的异彩纷呈,苏东坡词里“大江东去”的雄浑壮阔……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读想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使抽象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印入学生脑海,进而体会作家抒发浓浓深情。
  2.形象美
  美的形象指的是教材中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像。它主要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美主要美在情操和人格上。美丽而忠于爱情的罗敷,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诗经》中温柔美好的年轻女子,献身科学的玛丽·居里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认识生活中不可能或很少遇到的人物,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丰富学生阅历,同时激发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还有一类人物形象虽谈不上人格的伟大,但却凝聚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有很丰富的内涵,如阿Q、祥林嫂、别里可夫等,他们也同样能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
  3.事理美
  领悟事理美是指在审美感知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意味、内容及象征意义的整体把握和全面占有,是探求审美对象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活动。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文情并茂,渗透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体会、领悟。如鲁迅作品中包含的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体验和认识,苏轼、王安石等古人散文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二、力求常教常新,培养问题意识
  大到教法、内容,小到教材中的一个细节、布置的一道作业题,教师都要尝试着进行创造性发挥,使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比如春节过后,开学伊始,照例要写篇有关寒假生活的作文,但此类文章已属老生常谈了,如何让学生有新鲜感,可以让学生从《啊!春节》、《唉!春节》两个题目中选一而写,避免了学生的厌倦感。又如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作品,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选用读、议、品、评、画、唱等各有侧重的教法,讲练结合,尽量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是一个简单的切入口。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问;采用激励手段让学生乐于问;循序渐进,指导方法,使学生善于问。再进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所谓“无疑教有疑,有疑教无疑”。
  三、精心设计教学高潮
  从心理调节的角度看,教学高潮能激发兴趣,提高吸引力,从而使课堂气氛炽烈昂奋,使创造性思维火花撞击、迸发、跳跃。
  首先,教学高潮的设计讲究内容的选择。教学高潮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这些点展开讨论,有感情地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立体地、形象地感知人物形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高潮的设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不能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高潮的设计还要注意方法的处理。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角色塑造、情景再现、议论阐述、引入例证、发散想象、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
  四、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要努力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来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教师要不断地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完善的形象,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同时,教师要以深厚的专业知识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教师还要努力以民主的教学作风来带动学生。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枯燥无味,而应波澜起伏,趣味盎然,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语文教师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还是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都要念念于兹,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421800)
其他文献
现代著名剧作家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是一部独幕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
期刊
乳腺增生病好发于25—45岁妇女,常表现为患侧乳房周期性疼痛,随月经周期变化,行经前5—7天疼痛较甚,行经后症状可减轻。部分患者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质韧、边界不清
慢性前列腺炎是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自2007年3月-2008年10月,笔者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文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对我国的文学名著进行阅读赏析.以此来提高他们的
目的 研制颅脑标本在CT、MR横断面扫描以及机械切削过程中的固定装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自制的有机玻璃装置,以眦耳线为基线对颅脑标本进行固定,然后对其进行CT、MR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像一篇优秀的作文一样,自然流畅,中心突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字词难点、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讲解段落大意、归纳主题、分析写作特点。这样一堂课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原本生动有趣的文章也变得生硬、死板缺乏创造力,既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难于突出重点难点,结果是教者烦闷无聊,学者心乱生厌。而课文分析“切入法”,讲究纲举目张的做法如同剥丝抽茧,只要能找到
相对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而言,语文知识的理性因素较多,学习起来比较乏味,这时候若能注意用情趣化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这些知识,一定能够化乏味为有趣,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以下便是
新课标下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呢?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气氛,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千层浪当然指的是学生情感上的涟漪,是学生思维的浪花。要想创造这样的气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情”入境    在进行散文、诗歌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善于想象、感情丰富的特点,创设意境。如笔者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先给
目的探讨不同标记方法及标志物在淋巴管检测中的价值,为研究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提供理想实验方法。方法用5'-核苷酸酶(5'-Nase)酶组织化学法对30例正常胃肠新鲜标本(胃及肠组织标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