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向指向未来,对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少年儿童的志向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城市儿童生活态度、体育意识和文化品位都高于农村儿童,所以根据儿童志向的特点,要创设情境,培养远大理想;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教育,淡化职业偏见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
关键词:小学生 志向 调查研究
一、引言
志向是个性中的一个动力因素,是主体选择与未来职业活动有关的目标和力图达到这种抱负的意向,是个性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校教育和心理学研究中,志向问题一直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今“科教兴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正确引导学生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志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此笔者询问了专家老师,查阅了相关资料,设计出了小学生志向问题的调查问卷,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几所小学发放问卷,进行团体测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31份。
二、研究对象
1、被试: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学生,分别来自灌云伊山镇和下车乡及一所村小。样本为131人,其中男生67名,占总人数的51%;女生64名,占总人数的49%。
2、工具:在小学生中广泛了解可能影响学生志向的积极因素若干,并参考相关资料,整理汇编制成问卷。
3、步骤:要求调查者根据实际感知和体会认识就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逐一选择,将结果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
问卷通过各学校向学生分发和回收,回收率为97.4%。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1、小学生有无志向基本现状
131名学生对“你有自己的志向吗?”作了回答,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学生是否有志向的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生自述有志向的占所查总数的84%,低年级自述有志向的占59%。随着年级升高,自述有志向的百分比逐渐增加,自述没有志向的逐渐减少。有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志向。自述不清楚的学生也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经x2检验表明,各年级学生有无志向的基本趋势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2、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志向
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志向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1)有志于当科学家的人数居首位,计27人,占总人数的20.6%。值得注意的是有志于当娱乐界明星的人数居第二位,计16人,占总人数的12.2%;有志于当经理、警察的人数同居第三位,各计15人,分占总人数的11.5%。居第二、第三位所占的百分数十分接近。
(2)没有一位学生想当干部、个体户、农民和从事服务行业。
(3)从小学生志向的纵向变化来看,选择当科学家、工人、体育明星、警察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随年级升高反呈下降趋势;而选择翻译、律师、经理、白领、娱乐明星的人数的百分数呈上升趋势。多方检验表明,各年级学生在职业志向选择上有显著差异。
3、小学生选择志向的性别比较
在131名学生中男生有67名,女生有64名。小学生选择职业志向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男生选择志向以科学家、经理、警察、网络工程师、娱乐明星五项最多,选择志向居前三位的是科学家、警察、网络工程师。女生选择志向居前三位的是教师、科学家、娱乐界明星。经多方检验表明,小学男女生在志向选择上的差异显著。
(2)男女生没有一位想当农民、个体户、干部。选择当工人的人数也很小,只占1.5%。
表3、学生选择志向的性别调查结果
4、小学生对未来的自信区域的比较
小学生对未来的志向还有一大部分受地方的区域影响,本次调查有城市学生69人,农村学生62人,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学生选择志向的区域调查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
(1)城市学生对“幸福的家庭”、“好父母”角色的向往比农村学生分别高出10-2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城市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绝大多数城市被试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有关。
(2)90%以上的城市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农村学生中认为会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的只占61.3%,有54.8%的学生认为会成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说明城市教育主要以“社会为本位”,农村教育却更多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城市学生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符合当今城市社会要求的。
(3)城市学生中6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钱的人”,近半数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名的人”。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城市在校小学生的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要求并无二致,倒是为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正确对待“成才”与“成名”的关系埋下了伏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村孩子当中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有钱人和名人。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态度消极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学生。
四、结论和启示
1、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
(1)少年儿童的择业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说明城乡在校生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召唤是有思想准备的。
(2)在儿童志向水平和择业价值观方面,城市儿童对未来生活所持态度的积极程度普遍比农村儿童高。
(3)城市儿童的体育意识、生活素质、文化品位普遍高于农村儿童。
2、启示和建议
(1)创设情境,培养远大理想。根据小学生喜谈自己志向、有较早志向表示的特点,在小学生中较早渗透志向教育是有益的,可为小学生所接受。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志向教育积极引导显得十分必要。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进取心理,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
(2)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代儿童很注重知识、学问,有知识、有学问在他们的志向选择原因中位居第一位。城乡学生在择业志向中把工资高作为自己志向选择的首要原因,对工人、农民以及一些耗费体力多、工资报酬又不高且充满危险性的职业排序较低或很低,有的项目没有人选,充分说明了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者应对孩子从小进行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教育,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正确教育,淡化职业偏见。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想当娱乐界明星的人数有很大增长。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少年儿童有志于演唱艺术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愿望,应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反映少年儿童盲目崇拜明星的势头有所增长,说明少年儿童的志向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劳动创造世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必须加强,深入宣传和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创业的教育是当前和今后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李志强 主编《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开明出版社,2006年版。
②章志光 等 主编《中小学生志向的形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丁祖荫 主编《儿童心理学》.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谭向勇 主编《乡村经济管理理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小学生 志向 调查研究
一、引言
志向是个性中的一个动力因素,是主体选择与未来职业活动有关的目标和力图达到这种抱负的意向,是个性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校教育和心理学研究中,志向问题一直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今“科教兴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正确引导学生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志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此笔者询问了专家老师,查阅了相关资料,设计出了小学生志向问题的调查问卷,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几所小学发放问卷,进行团体测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31份。
二、研究对象
1、被试: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学生,分别来自灌云伊山镇和下车乡及一所村小。样本为131人,其中男生67名,占总人数的51%;女生64名,占总人数的49%。
2、工具:在小学生中广泛了解可能影响学生志向的积极因素若干,并参考相关资料,整理汇编制成问卷。
3、步骤:要求调查者根据实际感知和体会认识就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逐一选择,将结果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
问卷通过各学校向学生分发和回收,回收率为97.4%。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1、小学生有无志向基本现状
131名学生对“你有自己的志向吗?”作了回答,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学生是否有志向的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生自述有志向的占所查总数的84%,低年级自述有志向的占59%。随着年级升高,自述有志向的百分比逐渐增加,自述没有志向的逐渐减少。有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志向。自述不清楚的学生也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经x2检验表明,各年级学生有无志向的基本趋势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2、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志向
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职业志向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1)有志于当科学家的人数居首位,计27人,占总人数的20.6%。值得注意的是有志于当娱乐界明星的人数居第二位,计16人,占总人数的12.2%;有志于当经理、警察的人数同居第三位,各计15人,分占总人数的11.5%。居第二、第三位所占的百分数十分接近。
(2)没有一位学生想当干部、个体户、农民和从事服务行业。
(3)从小学生志向的纵向变化来看,选择当科学家、工人、体育明星、警察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随年级升高反呈下降趋势;而选择翻译、律师、经理、白领、娱乐明星的人数的百分数呈上升趋势。多方检验表明,各年级学生在职业志向选择上有显著差异。
3、小学生选择志向的性别比较
在131名学生中男生有67名,女生有64名。小学生选择职业志向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男生选择志向以科学家、经理、警察、网络工程师、娱乐明星五项最多,选择志向居前三位的是科学家、警察、网络工程师。女生选择志向居前三位的是教师、科学家、娱乐界明星。经多方检验表明,小学男女生在志向选择上的差异显著。
(2)男女生没有一位想当农民、个体户、干部。选择当工人的人数也很小,只占1.5%。
表3、学生选择志向的性别调查结果
4、小学生对未来的自信区域的比较
小学生对未来的志向还有一大部分受地方的区域影响,本次调查有城市学生69人,农村学生62人,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学生选择志向的区域调查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
(1)城市学生对“幸福的家庭”、“好父母”角色的向往比农村学生分别高出10-2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城市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绝大多数城市被试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有关。
(2)90%以上的城市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农村学生中认为会成为“事业上成功的人”的只占61.3%,有54.8%的学生认为会成为“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说明城市教育主要以“社会为本位”,农村教育却更多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城市学生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符合当今城市社会要求的。
(3)城市学生中6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钱的人”,近半数的人相信自己会成为“有名的人”。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城市在校小学生的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要求并无二致,倒是为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正确对待“成才”与“成名”的关系埋下了伏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村孩子当中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有钱人和名人。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态度消极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学生。
四、结论和启示
1、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
(1)少年儿童的择业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说明城乡在校生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召唤是有思想准备的。
(2)在儿童志向水平和择业价值观方面,城市儿童对未来生活所持态度的积极程度普遍比农村儿童高。
(3)城市儿童的体育意识、生活素质、文化品位普遍高于农村儿童。
2、启示和建议
(1)创设情境,培养远大理想。根据小学生喜谈自己志向、有较早志向表示的特点,在小学生中较早渗透志向教育是有益的,可为小学生所接受。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志向教育积极引导显得十分必要。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进取心理,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
(2)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代儿童很注重知识、学问,有知识、有学问在他们的志向选择原因中位居第一位。城乡学生在择业志向中把工资高作为自己志向选择的首要原因,对工人、农民以及一些耗费体力多、工资报酬又不高且充满危险性的职业排序较低或很低,有的项目没有人选,充分说明了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者应对孩子从小进行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教育,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正确教育,淡化职业偏见。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想当娱乐界明星的人数有很大增长。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少年儿童有志于演唱艺术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愿望,应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反映少年儿童盲目崇拜明星的势头有所增长,说明少年儿童的志向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劳动创造世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必须加强,深入宣传和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创业的教育是当前和今后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李志强 主编《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开明出版社,2006年版。
②章志光 等 主编《中小学生志向的形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丁祖荫 主编《儿童心理学》.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谭向勇 主编《乡村经济管理理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