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建构 深度学习的智慧场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下的课堂实际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浅表学习的问题,并没有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其积极思考,抓住学科本质,形成教学生长点,建构深度学习的智慧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生长点;深度学习;智慧场;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2-0045-0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坚持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情境,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思考,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和反思性学习,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实践、思维、交际、协作等各项能力的发展。[1]而现实情况却与这一导向相去甚远,一些教师缺少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倾向于“怎么教”“教什么”,以输入为主,以练代教,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很少甚至没有经历体验、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这将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应用进行深加工,内化为能力,更谈不上学科素养的培养了。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希望通过大密度、高强度的刷题来提高数学考试成绩,导致浅表性学习现象普遍存在。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深度学习关键要以理解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地吸纳新知识,使之融入固有的认知组成中,并能理性地迁移与转化,形成决策。[2]“场”,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概念,原指能量的无边海洋。其实,我们的课堂同样存在着一个“教学场”。以“场”的视角去定义课堂,就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统筹教学中“教师、学生、学习对象、情境”等主要元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新型的课堂互动模式。因此,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场所,而且是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氛围,抓住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生长点,构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体验、多元交流、实现智慧共享、促进生命发展的“智慧场”。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抓住课堂的生长点,建立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发现、拓展与反思来实现深度学习。
  一、抓住概念教学的“辨析点”,促进概念学习的深度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具体知识点,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从数学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学科观念,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中心”的根本转变。例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一旦抓住概念生成的“辨析点”,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往往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案例1 棱柱概念认识
  苏教版必修2中“棱柱的概念”是这样的: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着某一方向平移而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作棱柱。结合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棱柱动态生成动画,学生对于棱柱能够产生较为直观的印象,但要理解棱柱的结构特征却不容易。对此,教师在棱柱“概念辨析”教学环节,设计下列问题:模仿初中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尝试从结构特征的角度给棱柱另下一个定义,且必须准确刻画出棱柱的本质特征。现场活动的结果如下: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举反例、定义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底面、侧面、侧棱的特征进行深入思考,不仅让学生把握了棱柱概念的本质特征,还给出了棱柱的静态定义(即人教版定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抓住了棱柱概念中的“结构特征”这一“辨析点”,让学生经历棱柱定义的探究过程,从多个角度去定义棱柱,并辨析、完善這些定义。这样的数学概念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认识数学本质,从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向素养、能力的提升,是“真学习”。学生在学习时,改变了简单识记的浅层学习,实现了向深度学习的过渡,对核心知识结构的领会更加深入,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以提升。
  二、抓住课堂提问的“切入点”,促进有效学习的深度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醒教师,只有把“人”的发展置于课堂中心的提问,才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空间。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优质提问是课堂艺术的现实载体,它为思想的碰撞提供了机会,一系列巧问妙答的生成可以给人以启迪,从而形成师生共学的“智慧场”。
  案例2 “函数的值域”教学设计
  问题1:先画下列函数的图像,再结合函数图像求函数的值域:
  (1)y=x+1,x∈[0,1];(2)y=(x+1)2,x∈[0,1]。
  设计意图:教师以学生最熟悉的函数为载体,以此为源展开教学,提供研究方法,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问题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1,x∈[0,1];(2)y=x+x,x∈[0,1]。
  设计意图:教师循序渐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留足时间给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无法画出图象进行解答,从而形成认知冲突,在思考后会意识到:可通过换元法将之转化为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进行解答。
  问题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1x+1; (2)y=1x+1,x∈[0,1]。
  设计意图:教师将学生的思维从问题2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中拉出来,加大思维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问题2中的解决方法(换元转化)解答此问题,有助于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促使其自然发展。
  问题4:问题3中函数的分母可以是其他形式吗?你能解决吗?请你设计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目的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二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巩固学习方法,思维得到发展。   上述问题的答案如下:
  (1)求函数y=1x+1,x∈[0,1]的值域;
  (2)求函数y=1x+1+x,x∈[0,1]的值域;
  ……
  问题5:求y=xx+1,x∈[0,1]的值域。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通过换元将上述函数转化为熟悉的函数,并结合图像求值域的方法后,教师适度提出跨度更大、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教师在课上的提问能够帮助或引导学生解答疑难、理解学习内容、提升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对提问一定要进行科学设计,把握好重点、难点、层次。巧妙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习得知识,重组认知体系,发展高阶思维。
  三、抓住教材编写的“拓展点”,促进课本研读的深度思考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帮助学生深掘相关知识点。备课过程中的文本研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本研读中不仅要看教材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而且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使教材知识更加丰富鲜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
  案例3 课本研读
  苏教版教材必修5习题:在△ABC中,已知a-b=ccosB-ccosA,判斷△ABC的形状。
  本题的实质是利用余弦定理将等式转化为边的关系,或者利用正弦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等式转化为角的关系,经过运算、化简,进而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在课本题的基础上寻找信息源,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对课本题详细分析过程中总结核心知识点和经典解题方法,挖掘问题的“拓展点”,呈现各种变式。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多元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知识转化、迁移和创造。
  拓展1(结构变换):在△ABC中,已知c=acosB-bcosA,判断△ABC的形状。
  拓展2(结构变换):在△ABC中,已知acosA+bcosB=ccosC,判断△ABC的形状。
  拓展3(条件变换):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与最小边边长的比值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拓展4(条件变换):若锐角三角形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A=2B,当π5。
  要实现深度学习,学生就需有躬行体会的态度,也就是用自己的既有经验去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模拟过程。教材集中反映了编写专家的智慧,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是经过专家们精心命制、反复推敲后选定的,有很强的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有利于学生基础的夯实和能力的提高。综上可知,学生既可以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来解决问题,又可以从平面向量的角度入手,从而实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更强调复杂概念、深层知识等非结构化知识的掌握与建构,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生长点”,建构学生学习的“智慧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羌达勋,金沙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3]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责任编辑:徐 璐)
其他文献
摘 要:科研兴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小学校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都对校长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科研兴校也是中小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本方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战略意识,确立教育科研在素质教育中的先导地位,把科研兴校作为战略工程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当中
期刊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是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北京大学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落实培训绩效的策略为例,将培训过程分解为“问、学、践、思、融”五个阶段,形成“五步测评法”。在优化设计培训过程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采用线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系统中的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思考与决策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过程。近年来关于教师认知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过程的研究还是较少。研究者通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挖掘中学物理专家教师在课堂情境中的思维过程,并初步构建了教师思维过程的模型,期望能对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过程;个案研究  中图
期刊
摘 要: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作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小学师资质量。由于自身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主动适应《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的要求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2017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国家教材局,负责统筹教材建设和编写、审查相关事宜。同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几乎与此同时,国家教材局设立高中语文、思想政
期刊
摘 要: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办学特色鲜明,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亦有所体现。在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中方教师作为师资力量的主体,全面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办学环节始终,承担着引进和内化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接触最前沿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任务,可谓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未来发展的基石。为此,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优化队伍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的培养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 TDS)是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针对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单一,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课、轻实践
期刊
摘 要: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本语文教材是一套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这其中,作业系统的创新设计功不可没。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统编本语文教材作业设计兼具助读性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富于系统性,利于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具有教学法的功能,便于教师展开教学;富有思维深度,利于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一线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创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农村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运用河南省93个县(区)300所农村初中调查数据,对教师专业素质和农村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中部地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偏低;(2)教师专业素质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教师专业理念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教师专业知识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对农村初中生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受年龄、性别、专业、外语水平、从教时间、教授年级和教授课型等七项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在课堂活动方面有明显差别。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倾向使用传统的课堂活动,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自由发挥的课堂活动使用较少。不同外语水平的兼职教师对课堂活动的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对外汉语;兼职教师;课堂活动;显著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