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显示,对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除增加“访谈”外,将取消选择题,三个小题全是主观题,分值也由15分增加到18分,每题6分。所占分值比重比去年有所提高。这体现出高考语文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也符合高中语文课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贴近现实生活的要求。
面对变化,我们必须研究试题可能呈现的方式,探究相应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备考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要求表述为: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可以据此对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大致呈现的几种常规题型作以下预测:
1.词句理解类题型
江苏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不涉及词句的理解,而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正好填补了现代文阅读对词句理解考查的空白。
词语的理解主要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重在把握其语境义;而对句子的理解,往往也落实在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上,解题时要对句子作切分,找出每个段落中的关键词并加以解说,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一不要人为地“拔高”;二要学会多角度分析。
试题呈现方式:
(1)“……”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的含义(内涵)?
(3)……指(代)什么?
例:(2010年江苏卷)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理解词句的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要理解的词句的上下文,分三个层次揣摩它的意思:
①字面义;
②语境义(临时义),包括修辞义、指代义、概括义等;
③深层含意,包括主观精神层面的意义和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等。
2.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类题型
试题会涉及文章的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可能是文章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也可能是整篇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意味着试题的答案有的可以从文中直接筛选归纳得到,有的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得出。
试题呈现方式:
(1)为什么说……
(2)作者说……的理由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
(3)请概括……的原因。(……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介绍)……
例:(2010年江苏卷)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答题要找准题目涉及的区间,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型
题目会涉及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顺序、层次关系等,或要求分析某个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1)概括本文的思路。
(2)文章为什么从……写起(以……结尾)?(某个内容的安排顺序能否调整)
(3)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能否删去?是否偏题)
(4)文章为什么要写……(举……例)
例:(2010年江苏卷)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答案】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文章常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情感变化、认知规律等顺序结构全篇。结构思路的语言表述模式有:
(1)文章以“……”为线索,选取了……材料,开头(首先)写……(以……引出),接着(其次)写……,最后……,从而揭示(表现)……主旨;
(2)引出话题——分析论证(事例—论述)——拓展反思(联系现实)——总结。
分析某个内容的作用要从内容(主旨表达)和结构(与标题、上下文关系)两方面考虑。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江苏高考语文与广东等地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不尽相同,不涉及鉴赏、探究能力的考查。
(作者单位:海安高级中学)
面对变化,我们必须研究试题可能呈现的方式,探究相应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备考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要求表述为: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可以据此对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大致呈现的几种常规题型作以下预测:
1.词句理解类题型
江苏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不涉及词句的理解,而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正好填补了现代文阅读对词句理解考查的空白。
词语的理解主要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重在把握其语境义;而对句子的理解,往往也落实在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上,解题时要对句子作切分,找出每个段落中的关键词并加以解说,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一不要人为地“拔高”;二要学会多角度分析。
试题呈现方式:
(1)“……”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的含义(内涵)?
(3)……指(代)什么?
例:(2010年江苏卷)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理解词句的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要理解的词句的上下文,分三个层次揣摩它的意思:
①字面义;
②语境义(临时义),包括修辞义、指代义、概括义等;
③深层含意,包括主观精神层面的意义和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等。
2.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类题型
试题会涉及文章的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可能是文章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也可能是整篇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意味着试题的答案有的可以从文中直接筛选归纳得到,有的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得出。
试题呈现方式:
(1)为什么说……
(2)作者说……的理由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
(3)请概括……的原因。(……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介绍)……
例:(2010年江苏卷)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答题要找准题目涉及的区间,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型
题目会涉及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顺序、层次关系等,或要求分析某个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1)概括本文的思路。
(2)文章为什么从……写起(以……结尾)?(某个内容的安排顺序能否调整)
(3)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能否删去?是否偏题)
(4)文章为什么要写……(举……例)
例:(2010年江苏卷)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答案】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文章常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情感变化、认知规律等顺序结构全篇。结构思路的语言表述模式有:
(1)文章以“……”为线索,选取了……材料,开头(首先)写……(以……引出),接着(其次)写……,最后……,从而揭示(表现)……主旨;
(2)引出话题——分析论证(事例—论述)——拓展反思(联系现实)——总结。
分析某个内容的作用要从内容(主旨表达)和结构(与标题、上下文关系)两方面考虑。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江苏高考语文与广东等地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不尽相同,不涉及鉴赏、探究能力的考查。
(作者单位: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