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现象,应从育才观念与成才观念两方面着手,完善高校的培养方向,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文化及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补救,以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缺失;补救
素质指的是事物本来的性质,它包括人的思想、动机、品行、节操等数据统计。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提早源于1988年2月的《人民日报》,当时刊出一篇由柳斌撰写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从此引起学者的注意。此后,“素质教育”一词被高等教育界广泛引用。尽管在21世纪,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高校自1998年扩招后,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关于高等教育的三阶段说,我国早在2002年就踏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车轨道,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扩招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最主要的是大批整体素质相对下降的中学生涌进了大学校园。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大学生求职中存在五大误区,主要是“对单位不了解贸然应聘”、“从字面理解应聘职位”、“怕吃苦不愿到基层锻炼”、“求职简历花哨”、“没有主见”等。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1.大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一些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找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财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中。面对用人单位的这些条件,许多大学生满怀希望而来,沮丧失望而去。他们往往愤愤不平的强调:“大学生的本职是读书”、招聘企业提出这些要求“太没道理!”但他们在实践方面的素质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2.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在武汉一家人才市场上,上海某生物技术公司上海地区的招聘人员不听招呼:“想到上海工作的请这边排队。”但很久都无人投档。而该公司的武汉地区招聘主管被求职者围得水泄不通。应聘的大学生认为,在本地区就业,关系多、环境熟、生活有父母照顾。面对保险、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一批新兴行业,一些大学生坦言,这些行业保障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高,但是风险大,就业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
3.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一些公司表示,应聘者的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性格活拨、口才好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的推销自己,占尽优势。
4.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如往年“炙手可热”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市场的“抢手货”。近年来,很多单位不再招聘专门英语人才,而只是把英语作为一个附加条件,如一家单位的招聘主管说:“我们公司和外商谈判时,并不需要英语水平达到六级以上,这样,我们一举两得,翻译和销售人员都有了。”市场调研显示,复合型人才广欢迎。
二、补救素质缺失的对策
1.高校应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就育人方面而言,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应明确回答人才应该为谁培养,学校应该为谁负责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无锡某高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在就业市场中大受赞扬。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该校对不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实行“召回制”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9.72%,位居全省前列.这一事例说明,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就业负责的办学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2.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伴随着主观意识的觉醒,出现了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追求复杂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素质结构是一个多要素系统,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等,要提高大学生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人的思想素质是指人的思想觉悟、思想品质以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思想基础。它集中表现在能否树立科学正确的集体观、群众观;能否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能否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是否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2)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社国内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3)创新素质是重点。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事业”,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改变教育观念,在教育学生加强文化基础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向,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必要补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必须在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等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仅需要面临学习压力和学业的竞争,还需要面临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迎接严峻的挑战。据报导,我国有2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事实上,学生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并非思想政治问题,也不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作简单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是不能奏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我们教育工作着具有超常的爱心和耐心,认真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的加强心理教育,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挫折的考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怎样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高等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出发点,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法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有所创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并正确引导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使学生既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又丰富和发展了个性,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援助和青年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提高他们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利福.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与职业,2008(2):
108-109.
[2]张义明.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
[3]吴玉静.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48.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贾淑娟,女,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缺失;补救
素质指的是事物本来的性质,它包括人的思想、动机、品行、节操等数据统计。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提早源于1988年2月的《人民日报》,当时刊出一篇由柳斌撰写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从此引起学者的注意。此后,“素质教育”一词被高等教育界广泛引用。尽管在21世纪,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高校自1998年扩招后,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关于高等教育的三阶段说,我国早在2002年就踏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车轨道,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扩招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最主要的是大批整体素质相对下降的中学生涌进了大学校园。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大学生求职中存在五大误区,主要是“对单位不了解贸然应聘”、“从字面理解应聘职位”、“怕吃苦不愿到基层锻炼”、“求职简历花哨”、“没有主见”等。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1.大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一些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找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财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中。面对用人单位的这些条件,许多大学生满怀希望而来,沮丧失望而去。他们往往愤愤不平的强调:“大学生的本职是读书”、招聘企业提出这些要求“太没道理!”但他们在实践方面的素质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2.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在武汉一家人才市场上,上海某生物技术公司上海地区的招聘人员不听招呼:“想到上海工作的请这边排队。”但很久都无人投档。而该公司的武汉地区招聘主管被求职者围得水泄不通。应聘的大学生认为,在本地区就业,关系多、环境熟、生活有父母照顾。面对保险、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一批新兴行业,一些大学生坦言,这些行业保障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高,但是风险大,就业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
3.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一些公司表示,应聘者的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性格活拨、口才好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的推销自己,占尽优势。
4.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如往年“炙手可热”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市场的“抢手货”。近年来,很多单位不再招聘专门英语人才,而只是把英语作为一个附加条件,如一家单位的招聘主管说:“我们公司和外商谈判时,并不需要英语水平达到六级以上,这样,我们一举两得,翻译和销售人员都有了。”市场调研显示,复合型人才广欢迎。
二、补救素质缺失的对策
1.高校应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就育人方面而言,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应明确回答人才应该为谁培养,学校应该为谁负责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无锡某高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在就业市场中大受赞扬。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该校对不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实行“召回制”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9.72%,位居全省前列.这一事例说明,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就业负责的办学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2.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伴随着主观意识的觉醒,出现了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追求复杂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素质结构是一个多要素系统,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等,要提高大学生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人的思想素质是指人的思想觉悟、思想品质以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思想基础。它集中表现在能否树立科学正确的集体观、群众观;能否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能否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是否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2)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社国内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3)创新素质是重点。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事业”,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改变教育观念,在教育学生加强文化基础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向,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必要补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必须在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等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仅需要面临学习压力和学业的竞争,还需要面临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迎接严峻的挑战。据报导,我国有2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事实上,学生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并非思想政治问题,也不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作简单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是不能奏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我们教育工作着具有超常的爱心和耐心,认真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的加强心理教育,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挫折的考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怎样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高等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出发点,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法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有所创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并正确引导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使学生既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又丰富和发展了个性,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援助和青年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提高他们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利福.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与职业,2008(2):
108-109.
[2]张义明.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
[3]吴玉静.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48.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贾淑娟,女,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