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好的物理教材,必须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必须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可以说是兼顾了这两个方面的一套好教材,这也是它被很多省市广泛选用的重要原因。本文例析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章节衔接特色。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著者们的这一缜密思维,独具匠心的编排不仅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中,在与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例一: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2009年6月第六次印刷)第91页“www”中安排的一个活动: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用电器的电阻。该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电阻箱的特点、接法和读数方法。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等效替代法”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同时又学会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念上认识到导体的电阻是可以测量的,这为后面要进行的伏安法测电阻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了先期的铺垫。
例二: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2009年6月第六次印刷)第97页的例2,本题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对运用公式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方法。讲解本题的过程中,可以对本题进行挖掘,拟提出以下问题(1)请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2)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4)本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什么?(5)由本题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经过这样的挖掘处理后,本书第十四章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的有关内容就浮现出来了。伏安法是电学综合实验。本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的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对这道例题中充分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第65页“拓展题”栏的第8题“孙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阻值为5Ω、15Ω、和25Ω的定植电阻介入电路A、B两点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问:(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请你说出应选用什么器材。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行,还需要什么仪器?”
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要研究的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题目中出现了几个变量?(电压、电流、电阻)那么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应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本题图的设计能否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不能)为什么?(因为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现在A、B之间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改变了,那么它两端的电压一定要改变)该如何修改呢?(将定值电阻R’换成一个滑动变阻器)请画出电路图。(学生画出了电路图,同位之间互相补充,使得电路更加完善。)怎样能监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呢?还需要添加什么仪表?(在定值电阻R的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
经过上述的分析、引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以后的四个实验(1、电阻一定时,探究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2、电压一定时,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3、伏安法测电阻4、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铺平了道路。
例四:九年级教材下册(2007年8月第2版2009年11月第6次印刷)第一节“电能表与电功”后“WWW”第3题“3,将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暖器接入电路中,先将电暖器的调温旋钮调到高温档。若此时通过电暖器的电流为7.27A,则在15min内电流做了多少功?在将调温旋钮调到低温档,若此时通过电暖器的电流为2.73A,则在15min内电流做了多少功?该电暖器在这30min内一共消耗了多少电能?”这一道题的用意在于突出“会用公式w=UIt计算电流的功”的课标要求,这也是第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电流做功的含义,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这一道练习题其实也渐渐地拉开了第二节的序幕,在第二节导言中,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对上一节“WWW”中第3题的结论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得出“不同的用电器(或同一用电器处于不同档位)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般是不相等”的结论后,又要求学生:“思考一下,对这个结论你能提什么问题?”希望学生能够像小明那样,自己体验到电流做功有快慢,从而顺利地引入功率的概念。
以上仅选取了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这也已经能够说明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鲜明的章节衔接特色。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编著者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多处,形成了苏科版物理教材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广大物理教师若能很好地注意这一点,并很好利用这种设计的妙处,将使课堂如珠玑成串,熠熠生辉。
例一: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2009年6月第六次印刷)第91页“www”中安排的一个活动: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用电器的电阻。该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电阻箱的特点、接法和读数方法。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等效替代法”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同时又学会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念上认识到导体的电阻是可以测量的,这为后面要进行的伏安法测电阻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了先期的铺垫。
例二: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2009年6月第六次印刷)第97页的例2,本题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对运用公式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方法。讲解本题的过程中,可以对本题进行挖掘,拟提出以下问题(1)请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2)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4)本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什么?(5)由本题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经过这样的挖掘处理后,本书第十四章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的有关内容就浮现出来了。伏安法是电学综合实验。本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的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对这道例题中充分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第65页“拓展题”栏的第8题“孙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阻值为5Ω、15Ω、和25Ω的定植电阻介入电路A、B两点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问:(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请你说出应选用什么器材。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行,还需要什么仪器?”
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要研究的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题目中出现了几个变量?(电压、电流、电阻)那么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应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那么本题图的设计能否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不能)为什么?(因为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现在A、B之间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改变了,那么它两端的电压一定要改变)该如何修改呢?(将定值电阻R’换成一个滑动变阻器)请画出电路图。(学生画出了电路图,同位之间互相补充,使得电路更加完善。)怎样能监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呢?还需要添加什么仪表?(在定值电阻R的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
经过上述的分析、引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以后的四个实验(1、电阻一定时,探究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2、电压一定时,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3、伏安法测电阻4、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铺平了道路。
例四:九年级教材下册(2007年8月第2版2009年11月第6次印刷)第一节“电能表与电功”后“WWW”第3题“3,将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暖器接入电路中,先将电暖器的调温旋钮调到高温档。若此时通过电暖器的电流为7.27A,则在15min内电流做了多少功?在将调温旋钮调到低温档,若此时通过电暖器的电流为2.73A,则在15min内电流做了多少功?该电暖器在这30min内一共消耗了多少电能?”这一道题的用意在于突出“会用公式w=UIt计算电流的功”的课标要求,这也是第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电流做功的含义,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这一道练习题其实也渐渐地拉开了第二节的序幕,在第二节导言中,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对上一节“WWW”中第3题的结论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得出“不同的用电器(或同一用电器处于不同档位)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般是不相等”的结论后,又要求学生:“思考一下,对这个结论你能提什么问题?”希望学生能够像小明那样,自己体验到电流做功有快慢,从而顺利地引入功率的概念。
以上仅选取了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这也已经能够说明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鲜明的章节衔接特色。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编著者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多处,形成了苏科版物理教材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广大物理教师若能很好地注意这一点,并很好利用这种设计的妙处,将使课堂如珠玑成串,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