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防治药剂筛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BlOb开展了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后该病原菌能侵染石斛兰、蝴蝶兰、大花蕙兰和文心兰叶片并引起典型叶斑病症状;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最适pH7~8;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是其最佳生长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最适氮源;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 30 min异菌脲、腈菌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强,其EC50分别为1.12×10-5μg/mL和1.5254μg/mL,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弱,其EC50分别为105.8798μg/mL和66.830 2μg/mL。
  关键词:热带洋兰;叶斑病;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 436,8
  
  热带洋兰因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南方各省广泛栽培。但其规模化生产和密集栽培,以及高温高湿的特殊培养条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兰花的生长及经济价值。热带洋兰的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白绢病、黑点斑病、褐斑病、枯萎病等。其中叶斑病主要危害叶部,一般从叶尖开始发病,发病叶片的正反面、叶尖及叶边缘均可出现褐斑或黑斑。有时相邻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处于边缘的病斑也多连成线状,严重时叶片萎黄,目前发现危害热带洋兰的叶斑病有多种,其中以尾孢叶斑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散斑壳叶斑病和叶点霉叶斑病较为普遍。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自1999年开始规模化生产热带洋兰,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由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热带洋兰(包括石斛兰、文心兰和大花蕙兰等)叶斑病,此病虽不能造成整株死亡,但因其极易发病,发病规模大,从而增加了洋兰生产成本,而且发病后的病斑降低了其质量和商品价值。本文针对该病原菌开展了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等研究,为洋兰的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生产实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菌株:串珠镰刀菌B10b,分离自患病石斛兰,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生物防治技术实验室保藏。
  供试植物:石斛兰(熊猫一号、蝴蝶石斛、春石斛和迷你石斛)、文心兰(黄金一号)、蝴蝶兰(大红花线条)、大花蕙兰,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兰花资源圃提供。
  
  1.2病原菌的寄主范围研究
  根据柯赫氏法则,采用无伤接种和致伤接种两种方式测定了病原菌孢子和菌丝体对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大花蕙兰(苗龄为1~2年)的致病性。每个处理3个重复,一个重复1株苗,每株苗接种3片叶,另设两组不接菌的苗为对照。然后将各种供试兰花苗置于温度为26~29℃,相对湿度为80%~90%的温室中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其发病情况。
  
  1.3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28℃培养7 d后,观察菌落形态。利用载玻片培养法培养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取出载玻片观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
  
  1.4生物学特性研究
  1.4.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用PDA平板培养病原菌7 d以活化,然后用直径为5 mm的无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块,将其接种于新鲜PDA平板中央,将平板分别置于16、20、25、28、30、35、40℃下培养,每个温度重复3次。分别在培养3 d和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2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氢氧化钠(1 mol/L)和盐酸(1 mol/L)调节高压灭菌后的PDA培养基的pH为3.0、5.0、7.0、8.0、10.0和12.0,然后将直径为5 mm的菌块分别接种于不同pH的PDA平板中央,每个处理重复3次。28℃培养3 d和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
  1.4.3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4.3.1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以查彼克(Czapek)培养基为基础,用含有相当碳的不同碳源(葡萄糖、果糖、木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甘露醇)代替查彼克培养基中的蔗糖,配成含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以不含蔗糖的查彼克固体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28℃培养3 d和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
  1.4.3.2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以查彼克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用含有相当氮的不同氮源(牛肉膏、蛋白胨、硝酸钠、甘氨酸、L—精氨酸、脲、氯化铵)代替此培养基中的硝酸钾,配成含不同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以不含硝酸钾的查彼克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28℃培养3 d和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
  1.4.4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按1.4.1的方法将病原菌菌块接种于PDA平板上,然后分别置于:(1)8 w日光灯下连续光照;(2)12 h光暗交替;(3)连续黑暗条件下。每个处理重复3次,28℃培养3 d和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5菌丝和孢子致死温度测定
  1.4.5.1菌丝致死温度
  将直径为5 mm的菌块分别置于已预热到45、50、55、60℃和65℃的含2 mL无菌水的小试管中,每支小试管5个菌块,然后将试管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锅中处理30 min后,取出菌块置于PDA平板上,28℃培养14 d后观察其生长情况。
  1.4.5.2孢子致死温度
  分别用已预热到45、50、55、60℃和65℃的无菌水将孢子配成1.3×106个/mL的悬浮液,然后将其分别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锅中处理30 min。每个温度3个重复,72 h后用血球计数板观察孢子萌发情况,并计算萌发率。
  
  1.5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采用药皿抑菌法测定供试药剂的EC50。根据毒力预备试验,将供试药剂用紫外灯照射2~3 h除菌后,用无菌水按倍数逐步稀释配成3个系列浓度,然后与50~55℃的PDA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平板。每皿中央接种直径为5 mm的菌块,重复3次,以不加药剂只加相同量无菌水的处理为对照。在28℃恒温培养7 d,测量菌落直径,按如下公式计算抑菌率,利用概率值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曲线,并计算EC50
  供试药剂包括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日本曹达株式会社)、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0%异菌脲悬浮剂(扑海因,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12.5%腈菌唑乳油(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抑菌率计算: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1.6数据分析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平 均值用LSD测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p≤0.05),使用Excel软件获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
  
  2、结果与分析
  
  2.1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此菌在PDA平板上菌落平坦,形成数个同心圆;培养过程中能分泌紫红色色素,平板背面紫红色;气生菌丝白色、致密、棉絮状,有隔,隔膜为双层膜,内部有较多点状内含物。瓶梗状分生孢子梗单枝或多枝。分生孢子无色,有大小两种:大型分生孢子少,微弯曲,为不对称的拟纺锤形,1个隔膜,大小为(3.96~15.3)μm×(1.32~4.95)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无隔,成串或假头状。经广东微生物所鉴定为串珠镰刀菌。
  
  2.2病原菌寄主范围
  致伤与无伤2种接种方式均可引起供试洋兰发病,其中致伤接种发病较快,24 h内出现症状,72 h已形成较大病斑,直径达0.7~1 cm;无伤接种48 h后才出现几个黑色斑点,72 h后病斑增多并扩大,直径达0.1~0.3 cm;而且在这些患病叶片的病健交界处分离出与B10b相同的病原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能引起石斛兰、蝴蝶兰、文心兰和大花蕙兰等热带洋兰的叶斑病,其寄主范围较广。
  
  2.3生物学特性
  2.3.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温度能够显著影响菌丝生长(表1),B10b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其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35℃及以上的温度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2.3.3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碳源对菌株B10 b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3),该菌株能在无糖培养基中生长,但对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较好,菌丝生长较快。最初对木糖的利用效果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其的利用效果得到了提高。
  
  染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和大花蕙兰,并在叶片形成黑色小斑点。通过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菌的温度适应性较广,能够在16~35℃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与洋兰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吻合。B10b菌株适宜在pH7~8的偏碱性环境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甚至在没有碳源或氮源的条件下也能生长,黑暗交替的光照条件更适合菌株生长,这些特点表明此病原菌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洋兰的生产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本文选择杀菌机理不同的4种药剂开展毒力试验,其中异菌脲对本菌株的毒力最强,其EC50最小,其次是腈菌唑,但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对菌株的毒力较小;研究还发现紫外线照射能够提高甲基硫菌灵的杀菌效果,但不会影响其他3种药剂的效果。异菌脲通过抑制蛋白激酶,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真菌孢子萌发、产生以及菌丝生长;腈菌唑则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干扰病原菌正常生长和抑制孢子形成;代森锰锌通过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以及和蛋白质体上的巯基结合达到抑菌效果,属于保护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主要影响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显微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发现菌丝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现象:在异菌脲和腈菌唑药皿上生长的菌丝,与正常菌丝比,表现出节状膨大,内含物较多,内含颗粒较小而且形状多变;在甲基硫菌灵药皿上的菌丝表现出分支较少,内含物形状规则,圆形,颗粒较大,成直线排列;在代森锰锌药皿上的菌丝则几乎不含内含物。不同杀菌剂对菌株的毒力效果可能与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温室生产中长期使用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引起菌株的抗药性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胞外蛋白酶Pr1C在绿僵菌侵染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中肠中的作用,从绿僵菌IMI330189菌株转录组中获得并分析了Pr1C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将表达的Pr1C蛋白与绿僵菌IMI330189混合后饲喂处理,测定了混合物对飞蝗的毒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飞蝗中肠免疫相关基因的表
从城里回来的老爸通知我说:“我决定送你去城里念书。”虽然我爸在城里的学校里剪草,也算半个城里人,可我已经习惯了乡村的宁静,而且对于去城里的决定,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我无精打采地拿出B刚寄来的  信读起来:美丽,夏天来得这么快,学校那棵玉兰树也开花了,一只喜鹊在树上筑了巢,叽叽喳喳的热闹极了。你该来城里上学,和我一样感受这些风景。  小学时,我们学校和城里的一所学校展开了帮扶活动,我和B成了笔友,
30岁是一个人继往开来、迈向成熟的关键时刻,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也是一样。  然而,2019年正值30岁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下文称APEC)却进入了多事之秋——先是“APEC之父”、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溘然长逝,随后智利总统皮涅拉突然宣布,因国内发生骚乱,放弃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事在APEC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酒不离手”的APEC之父  1989年11月,APEC在霍克的极力倡导和多方斡
摘要 对河南省夏玉米区2003年-2018年玉米茎腐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制约茎腐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茎腐病发生的两阶段预测模型。应用2003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利用2015年-2018年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预测模型历史回代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6%,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9.1%;第二阶段自身验证准确率为83.7%,交互验证准确率为76.7%。应
摘要 烟粉虱MEAM 1隐种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共生菌在其种群入侵和扩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明确其携带的初生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和次生共生菌(Candidatus Hamiltonella defensa和Rickettsia sp.)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定位和分布。结果显示,烟粉虱MEAM
寒豆丁  作为集可爱、美丽、活泼、开朗等一万个优点于一身的90后美女,我们的亭宝自然也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给自己的帅哥SD娃娃打扮。  之前豆丁我只听亭宝把她家娃娃夸得帅裂苍穹,却从未得见其庐山真容。后来,机会来了,亭宝斥巨资寄去化妆的SD娃娃终于被寄回来了!宇宙级帅哥驾到,豆丁自然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前去围观!结果……豆丁的小心脏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你们能想象一颗没有头发没有身子的卤蛋牌“帅哥”脑瓜
摘要: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schler)]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一种新的重要苗期害虫,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在山西设置了4个试验点,通过田间定点调查与随机普查、性诱和灯诱等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发生世代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可在本地越冬;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土,第1代成虫
摘要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白及上初次发现的两种重要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棘跳虫 Hypogastrura communis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共使用8种药剂在普洱市白及规模化种植基地内进行了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7天后,防治朱砂叶螨的5种药剂中,20%甲氰菊酯EC 2 000倍液的防效(91.4%)和速效性最优;10%阿维菌素SG 10 000倍
许多个圣诞  挤满了一个夜晚  起初  这个夜晚是属于孩子的  属于绿圣诞树和红糖果  挂在门上的长筒袜子  装满了五颜六色的梦幻  后来  这个夜晚是属于大人的  属于落也落不完的雪  雪橇上飞驰而过的是圣诞马车  一张张岁月的画布  浮出单纯或复杂的容颜  吱呀的大门  在这一夜老去  推门的孩子  长出了雪白的胡须  那个扛着包裹的圣诞老人  嘻哈顽皮得浑身打战  许多个夜晚  挤满了一个圣
摘要  在18、22、26、30和34 ℃ 5种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南瓜实蝇[Bactraera tau (Walker)]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南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0±2.35)、(9.86±1.47)、(12.87±1.36)、(9.66±0.91)和(9.54±0.89)℃,有效积温分别为(26.30±4.57)、(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