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来源 :海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
其他文献
利用Hadley中心逐月海表温度、欧洲中心ERA-40的10m风场及CMAP降水资料探讨了年循环对热带太平洋El Nino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尽管El Nino对应的海表温度异常主要出现在
拟菱形藻属( Pseudo-nitzschia )物种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海洋有毒有害硅藻,我国相关研究仍然不足,已报道的物种多样性偏低,产毒物种也较少。为了解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
基于势流理论采用时域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模拟非线性波浪与淹没水平双、三圆柱作用的数值水槽模型,其中采用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更新自由水面,四阶Runga-Kutta方法进行时
通过对2014年8月31日—9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西部综合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中南半岛沿岸海域存在具有低温高盐的冷涡和位于其东南部海域具有高温低盐的暖涡。
热带印度洋SST的日变化幅度受到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的调制,其在MJO对流最强(弱)位相达到极小(大)值,并且在MJO对流增强位相显著强于其对流减弱位相。本
<正>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白鹅生产也得到较大发展,全市白鹅年饲养量达一百万只左右。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方法,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重要途
茶蛀梗虫,属于鳞翅目织叶蛾科,又称茶枝镰蛾、茶织叶蛾、茶枝蛀蛾,俗称蛀心虫、蛀孔虫。茶丛小枝被害后中空,仪剩枝皮,日久干枯,触之即断;大枝被蛀害后,因水分不能上运,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