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点评团

来源 :少年文艺(195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皱皱巴巴的城市,深情地惦念着一只不知所终的流浪猫,简单的情节串起这个淡雅而精巧的故事。整篇童话柔软,宁静,富有诗意,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颇有一丝安徒生童话的格调。
  在童话的神奇时空中,一草一木、一城一物都被人格化,老城“顿老爹”、新城“霓裳”、“嫊娘山脈”、“李小小河”,这些名字无不意味深长。灵魂人物“蓝烟”是一只轮回了三百世的猫,也是一位勇敢建设家园的公主,她不惧年华老去,在生活与劳动的磨砺中,从少女逐渐变成一位老妇,收获了圆满的生命。这个汇集了勇气、坚韧、母性与救赎的形象,点亮了记忆与生命的价值,代表着历史烟云模糊的面目背后,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一点点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在这个意义上,“顿老爹”宛如米切尔·恩德笔下古老的圆形露天剧场,而蓝烟则让人想起拯救人性的守护天使毛毛。
  全篇情感丰沛而克制,尽管底色忧郁,但还是充分展现了人世间无所不在的善意。故事的内核有着橄榄回甘般的风味:团圆中的遗憾,孤独中的温暖,苦难中的希望——这一切正如人们的生活本身。
  海南师范大学 程诺
  一座皱皱巴巴的城市,无疑,是一座拥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在这些历史记忆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无名英雄”。无论时光如何冲刷,如何湮灭,一座城市总不该忘记这些“无名英雄”给生命带来爱与感动的往事,这是记忆,亦是良心。龙向梅笔下这座叫顿老爹的城市,时时忘不了那个叫蓝烟的女孩,忘不了她的义无反顾,忘不了她的赴汤蹈火,忘不了她为被战火洗劫之后近乎成了废墟的城市所做的一切努力。当这个英雄般的女孩年华老去,这座城市没有忘记她,甚至,当她轮回成了一只普通的猫,这座城市依然没有忘记,不仅如此,它还在尽力给这只猫以种种无微不至的呵护。当这只猫不见了,这座城市便开始出现了“断裂”。这是历史记忆的断裂,也是文化传承的断裂。这种断裂,所带来的不仅是痛楚,更多的还是历史记忆成为空白之后的惶恐与无所适从。我想,这就是这个童话的意蕴所在了。它告诉我们,铭记那些“无名英雄”,不仅维持了历史记忆的完整,更是对良心的维护与重塑。当下,当我们享受着物质繁华,当我们的感官与记忆在沉醉中逐渐麻木,寻找一只猫,何尝不是寻找我们丢失许久的那份最起码的良心与良知呢?
  儿童文学作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毛云尔
  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和历史,一座城亦如是。一座千年老城则不知要经历多少自然与人事的变迁,因此它是“皱皱巴巴”的,恰如一位老者,脸上、手上、身上都长了皱褶,每个皱褶里都隐藏着数不清的记忆和传奇。童话作家龙向梅要为一座千年老城写传奇,她把这座老城叫作顿老爹,她感受到了这座老城的呼吸和声响,触摸到了它的伤痛和孤独,以及深藏在它心底的温暖和爱。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一座老城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蓝烟——“它曾住在离我心脏最近的褶皱里,它一走,那个地方就空了”。蓝烟是一种象征,象征的是传统,是“一座老城几千年来内心最温润最柔软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深爱和念想的那一部分”(龙向梅语)。作家用童话笔法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老城人格化,着意突出了老城之沧桑,之温润,读来感人至深。老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反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红叶
  作者档案
  龙向梅,女,湖南人,作品散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诗刊》等刊物,诗歌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并在全国获奖十多次。长篇童话《寻找蓝色风》获2016“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最高奖,入选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2018年度桂冠童书”、“2017辽宁好书”等;《生气的小茉莉》获2017“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一等奖。作品版权输出多国。
其他文献
刘虎的小说《堰塞湖》讲述了一个曲折而充满悬念的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在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彻底改变了少年福兴和小秋,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在焦灼的境遇之中,无论是少年,还是村庄,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小说文风质朴有力,语言鲜明活泼,西北乡村的人情风物跃然纸上,然而这些还并不足以描述小说力量的全部。  小说最发人深思的部分恰恰开始于它的题目——看起来与人事无涉的、冰冷阴
期刊
高中生活绝对是我人生中最不愿意回想的时光,因为那时的我,“跑”得太累了。  我所在的小县城,高中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必须拼命奔跑,才能跑出这个小地方,才能跑过大城市的那些孩子们。”所以,我尽管资质不佳,但还是憋足一口气,拼了命地奔跑,进入“211”大学,进入一线城市,安家立业,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想,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我看着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年幼时光,那些细碎而幸福的闪光片段全数珍
期刊
我做了一个梦。一轮红日从洋顶岽升起,照得天青楼四处闪闪发光。爸爸披着一身日光从楼门厅走过来。我奔出灶间向爸爸冲去。我迎着爸爸移动过来的身影跑,却怎么也无法接近他……这时候,我的梦醒了,被一阵压低的说话声吵醒的。那声音似乎持续很久了,把我从梦境中拽回天青楼三楼我家的卧房。我听见妈妈的声音:“这样……行吗?”还有另一个声音:“只能先这样了……”  这正是爸爸的声音。我心里惊喜交加,猛地睁开眼睛,一下看
期刊
《十八天环游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我”和大眼睛奶奶在病房里十八天的相处故事。“我”是一个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胡萝卜的爱面子的小男生,生性坐不住的“我”在病房区“探险”时遇到了大眼睛奶奶,大眼睛奶奶每天给“我”讲述一个探险故事,并巧妙地在游戏和故事里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品尝到胡萝卜蛋糕的美味……第十八天,大眼睛奶奶离去了,“我”懵懂中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就像食物都有保质期一样”。大眼
期刊
阿顺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村民们说他有些傻。但是,我却喜欢。  他是从一个偏僻的山坳里搬迁落户到百草坪的,搬来的时候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他俩一前一后,拉着一辆木板车,车上垛着小山似的一摞行李,七七八八,看上去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阿顺很丑。他的脸就像奶奶家门前的那棵老榆树的皮,坑坑洼洼,有时还会拧起疙瘩。因为他脸颊上满满的胡须,孩子们背后叫他“恩格斯”。见到他的时候,他头上戴了一顶羊毡帽,身上套一件
期刊
一  父母工作调动,去乡下开设下伸商店。我从镇上学校,转学到许村小学念书。阿瘫是我新结识的女同学。阿瘫父母早亡,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不受人待见。外婆心疼外孙女,把她接到身边,两人相依为命。  阿瘫名叫徐小兰,村上人似乎忘了她的大名,平时都管她叫阿瘫。大人这样唤她,小孩也这样喊她。不管是谁谁喊,小兰听到了都爽快答应着。  阿瘫上课时认真听讲,坐姿十分端正,半天不挪动屁股,两
期刊
小河丁丁笔下的西峒,平静而纯粹,古老而闭塞。然而这一切却在一个陌生闯入者的搅动下泛起了微微波澜。根雕艺人为寻梦中之根而来,他对艺术理想的炽热追求犹如一缕清风撩拨着村民沉寂已久的耳畔。根雕艺人与瑶人的争执无关乎金钱利益,而是为了各自的理想与坚守。乡土社会古朴稚拙的精神信仰与人类至真至纯的艺术理想都巧妙地凝结在了蔸疤这个物象上,根(蔸疤),成为了梦的载体。而对于少年丁丁来说,从一块块蔸疤中生发出的是童
期刊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个成长故事,有快乐的,有伤心的,也有痛苦的。最近发生在家中的事,让我仿佛一夜长大。  外婆生病住院了,这就像是在湖里投入了一块大石头,平静的家一下子乱套了。外公本来是一直照顾我暑假生活的,但现在,他时常要到医院里陪外婆做检查,不得不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中。  爸爸妈妈去医院前,对我说:“现在大人都不在家,你要学会独立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就这样,我一边担心着外婆的
期刊
金牌点评团  捧著《像风一样奔跑》,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品。  品完沉思:这阵“风”究竟该归入哪一类童话呢?不像周锐童话。周锐童话是幽默叙事,最后让读者会心一笑。“风”不是。像冰波的抒情童话?但好像比冰波的抒情童话更抒情……  还是不要归类了吧,“风”就是文学。  ——文学的表达。“风”像小说散文般细腻。你看,风童子变草地,是这样描写的:“那青草便像湖上的涟漪一样,向远处蔓延开去。”草地上的小
期刊
1  周末下午,写完作业,我忽然感到无聊,便出门去双江河边溜达。  双江河是我的乐园!清澈的河水里,游弋着一群群白花花的鱼儿,让我兴味无穷。我喜欢看它们在阳光泛漾的水面上翻肚皮,在蓬勃的芦草间甩尾嬉戏。一待有鱼儿钻入浅水滩的石头底下,我便蹑手蹑脚地下水,迫不及待地伸手摸进去……摸鱼看似好玩,其实也有风险,我曾经在石头底下摸到过盘曲在里边的水蛇!我的手指刚触到水蛇那粗粝的皮肤,就触电般地抽了回来!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