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情深 恩师难忘

来源 :艺术观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跋:恩师李铁夫生活写真
   香港九龙红磡山坡上,一间无门牌号码木屋区里,白天曾经刮风下过雨。此时屋内便四面湿透,戏称“水瓜棚”。要是晒了一天太阳,走进去像是个“锅炉”一样。炎炎夏日,老人深夜回家,用清水洒在席上,便呼噜睡着了……
  
  适逢《中国水彩百年画展》,饮水思源,回忆李铁夫先生在水彩画艺术方面对我的言传身教,往事依然萦绕于脑际,铭记心中。
  1887年李铁夫先生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考试获第一名并获得奖学金。他是我国最早到欧美留学四十余年之先行者,其艺术造诣之深,成绩之伟,实属罕见,因而孙中山先生赞誉他为“东亚画坛巨擘”。众所周知,李铁夫先生早在1907年,在美国与孙中山先生等始创兴中会,奔走革命,任“同盟会”常务书记。他多年捐出所售作品及获奖所得,支援了辛亥革命。
  铁夫先生常说:“我平生只有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何其矢志不渝!何其披坚执锐!
   先生在1930年代中期由美国回国居于香港,办过画展。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港中文化界人士纷纷转道澳门,奔赴内地“自由区”。先生应爱国抗日将领李济深之邀,由香港到桂林,并由学生陈海鹰陪同抵达战时“陪都”重庆。我当时在重庆工作,海鹰找到我一同与铁夫先生会晤。他身穿普通西服,言谈中带着十分浓重的家乡口音(他是广东鹤山人),由于几十年来生活在欧美,口语中不免夹带几句英语。交谈中得知此行要去成都峨眉山考察写生,这正是我慕名已久的一次学习机会。我们一行十余人,分乘两车向峨眉进发,傍晚抵达“报国寺”,翌晨,沿登山小径上山,浏览景色,参拜名刹。中午,在“清音阁”中国旅行社内共进午餐。著名的“双飞桥”就在眼前,桥下有两条瀑布自上飞泻而下,直撞心形巨石,故有“双飞桥下洗牛心”之佳句。看群峰拱抱,山色空濛,飞瀑澎湃,好一派良辰美景,诗情画意,壮哉、美哉,中华山河!老师说:“中国山水名闻遐迩,此间景色,气象万千,画面构成极为奇特,很有情趣,可以入画,可以写水彩嘛”!然后他站在我身后,看我作画,我请他点评我的水彩,他说:“水彩要讲究一个‘快’字。而你的这幅水彩却画得too much detail(意思是太琐碎,修改太多)。”写画要大胆提炼,不要怕浪费画纸,用笔要big form(意思即要大笔触,术整体。) 写画好比炒肉,炒过火候,时间长了,就韧罗、咬唔烂罗!Understand?(知道吗)老师这番话,通俗易懂,使我茅塞顿开。
   傍晚时分,到了“洪椿坪”名刹。寺前古森参天,古谚云“椿树三千年”果然名不虚传。我依照老师的指教,利落地画下这幅《洪椿小径》,即刻请老师指点。他第一句话就问:“唔,你写咗几耐(写了多久?)”我说:“大约半个小时吧!”他说:“有进步,good(好!)写画要注意one,two,three(意思即透视深度)。”接着他又饶有兴趣地谈论中国山水与欧美风景的异同,讲起他留学时的老师—美国著名画家切斯•萨金特是如何描绘和表现自然景物的。抵达“洗象池”寺院时,天色还未晚,峨嵋漫山遍野尽染金色霞光,老师忽然画兴来了,说要动笔写画。我与海鹰连忙取出画笔、画纸、颜色、水壶……摊开跟前。他沉思片刻,点燃一支香燃,随手提笔,精神抖擞,先把构图大略勾画几笔,然后涂上清水,从天空着色画至远山,以中国传统画法结合西洋着色,一气呵成,一直画完寺庙为止,水气淋漓,气势磅礴,好一幅《四川峨嵋》。(该水彩作品见《李铁夫画集》第53页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这是我首次目暏老师作画。从构思、构图、用笔、用色、用水,直到完成的全过程,大约半个多小时光景。老师这幅即兴示范的水彩,使我印象极其深刻。他继承萨金特大师的色彩,简洁而变化之多端,又不落俗套,他融汇中西,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尤其是那“写画要快,落笔要准”的画论,可谓一绝。
  我第二次目暏老师作画,是在抗战胜利,后相聚之时。当时他寓居在南京李济深家,(鼓楼头条巷二号),寓所前是“鼓楼公园”,我画了一幅《鼓楼远眺》,恰巧老师走下楼来,扶着手杖站在我身旁,他着指画说:“你这张画水彩味道唔够,色彩唔够透明,太过琐碎……唔系High art(不是高品味艺术,艺术性不足。)”于是他接过我的画笔随手取出画纸,就画给我看,他画的这幅《林荫消夏》(该作品见《李铁夫画集》第46页),从开始到完成,仅用了40分钟。
  我追随李铁夫先生研习水彩画有年(自1940年代初期从内地至建国前的香港),感悟体会老师的作画技法独特之处有如下几点:
   第一,水彩颜料要即用即挤,用多少挤多少,不留隔夜颜色在碟内,这样可以保证色彩的光鲜透明。水彩画的明快感、清新感得以体现。
  第二,水彩笔使用中国狼毫毛笔大中号。这样含水充足,又富有弹性,运笔有力度,粗、中、细都可以随意,得心应手;同时,使用画笔仅为三、四支,握着轮换交替着用。这样洗笔就少,调子统一,画面不会“花”,而且洗笔水不会浑浊而影响水彩画作品的透明度。
  第三,调色时不用调色盒,而用大中小的白瓷碟,这样,在调色碟内可以存贮足量的水,而又不易损伤毛笔,洗涤起来比调色盒好得多。
  第四,常见使用的颜色一般是:印度红、群青、普兰、橄榄绿、柠檬黄、朱红、黑色。通常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多。
  第五,户外写生最佳时间为:上午9时至11时,下午3时至5时。他认为上午时段阳光稳定而饱满,云彩反差合适,投影已达到物象的立体要求。下午时段,阳光色彩达到饱满充实、暖调丰富,“块面”已达优选点。一次未完成时,需在第二天同一时间继续画下去。
  而今我已届耄耋之年,回想半个多世纪的水彩往事和李铁夫先生的教诲,目睹中国水彩画走过的历程,思绪万千,深感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谨以此文纪念铁夫先生诞生135周年,并祝贺《中国水彩百年画展》。
  


  


  

其他文献
上海师范大学  衡州花鼓戏形成于清朝中后期,是衡阳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剧种,距今两百余年的历史。因与马灯、采茶、滩舞等民间小曲小调联系密切,故又称“花灯”、“地花鼓”、“衡剧”。1983年编修《中国戏剧志·湖南卷》时定名为衡州花鼓戏。  衡州花鼓戏主要以三小戏为主,即小生、小旦、小丑。剧种形成以来,主要是以胡琴(竹筒子)、唢呐两种乐器伴奏,直到解放初期,由于全国各地方戏剧种异常活跃,相互借鉴、相
期刊
1、多元文化中的相异与自我定位  在解读旅美华裔画家涂志伟的艺术历程与其独特的新历史绘画之前,或许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他是如何适应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新环境。  我们常说美国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他们承继了西欧民主开放的启蒙精神,始终在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维持自由民主、人本主义及公平竞争之多元开放的思想文化特质,加上美国独特的移民政策,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所带入五彩缤纷的外来文化,使美国
期刊
独立学院作为新机制、新模式、新运营体制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2014年6月止,全国独立学院达到300多所,其中30%以上的独立学院申办了音乐专业。钢琴学科作为音乐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学科组成部分,也是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模式基本沿用传统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或是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学模式。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期刊
安庆师范学院  视唱练耳的教学是一种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一项强调实践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以感知音乐要素和积累听觉经验作为基础,将其潜在的音乐创造力以及表现力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得以提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要想学生能够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与主动,那
期刊
1、钢琴演奏中美学的本质  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颇有争论,在关于美学的本质问题中,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希腊唯心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圖曾经说:“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个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没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对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他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实存在。”真正永恒的美是一种美的本质、理念,这种本
期刊
以数字化表达技术制作闽南民间剪纸动画,改进了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手段,提高了效率;拓展了区域民间剪纸动画的表现空间;实现了在剪纸效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传统剪纸动画无法实现的画面,并且数字化的剪纸动画在画面效果的表现上可以任意修改、编辑,通过虚拟的灯光和虚拟的摄像机使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一,降低了传统的制作工序,操作更具有紧密性。应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剪纸动画,极大丰富了剪纸动画的表现手段,改变了传统剪纸动画
期刊
蒲新成,1930年生于四川达县,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科,后留校任美术技法理论及水彩画教师。中共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水彩画会会员。长期任职于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有大量水彩画入选湖北省及武汉市历届大型美展及湖北—四川、 湖北—江苏、 湖北、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等省市水彩画联展,并有《清明时节》入选“第二届亚洲艺术展”在孟加拉达卡展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入选“中
期刊
孙泽孚,一九三四年生,辽宁新宾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学高级美术教师,美术高级教师省级评委。   孙泽孚在多年美术教育工作中,淡泊名利,潜心绘画,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美术家,而且以超前艺术理念,独创出一套完整的水彩画表现体系。擅以娴熟的水彩画技巧,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水彩画佳作。且愈近晚年,作品的内涵愈深沉,画风愈大胆求变,似乎把一生对艺术的苦恋与其伴随而来的坎
期刊
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南李北关”的说法就盛传于中国水彩画坛。其中“南李”指李剑晨,“北关”指的就是关广志。在他逝世5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中国近代水彩、铜版画的先驱。  1896年,关广志出生于吉林市。他毕业于沈阳美专,于1931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并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国考察,深得西方绘画的精髓。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国立艺专、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
期刊
1942年,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无知顽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由洪毅然先生邀约的四人画展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张漾兮、苗勃然两位先生的水彩画,立刻就被那明媚艳丽的色彩、酣畅淋漓的水分与出神入化的笔法所吸引,陶醉其中。那些令我悠然神往的画里风景,将我带入了童年的梦幻之中。那是一个真实、神奇而又美妙绝伦的世界。这一颗对水彩画一见钟情的种子从此就深埋在我饥渴的心里,令我彷徨、激动,寝食难安。我时常想:何时能有一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