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重视写作主体的主体意识不仅是重要的,符合潮流,而且是及时的。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实现自主,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发挥学生主体,开放作文教学无疑是一条捷径。
  一、 开放学生思维,唤醒“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局限,一直以来变化不大:从写人到记事,从议论到抒情,无非是那么几种格式,有些甚至陈旧到七年级用过,八年级又见,到了九年级换个模样又出来的地步,不但学生厌了,连批阅的老师也麻木了。本人曾作过初中三个年级的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5%,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本人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基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日本语文界“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正是作出的这种努力。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我发现。即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发现作为脱离其它一切事物的一个世界——主观意识。“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本人曾致力于写作实践“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探索,在班级中,改变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任务,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随笔本”。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的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学生孙丽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后的一种快感,生活中还不能少了它。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即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根鱼刺”、“一盘棋局”、 “一场球赛”、“一次竞选”、“一场战争风云”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韩寒的《三重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他为什么能够风靡一时,只是因为它出自一个孩子的内心,我相信这决不是教师给个题目,讲篇范文就能教出来的。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块明镜,映照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只要他们把这块镜子摆出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文章。
  将他们汪洋恣意写就的“放胆文”(宋*谢枋语)与以前的习作相比,他们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忧虑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们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喜欢写作的人数从以前的15%上升到58%,对写作兴趣一般的人数从45%降至29%,对写作持冷淡态度的人数从40%降至13%。
  学生的天赋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那就象一座巨大的火山,不是靠教师去挖掘,而是要让他们自然喷发。
  二、 开放选材,制造源头活水。
  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有校园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这样狭小的空间生活的层面只是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式动作,丰富的生活内涵则局限于课堂内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失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的机遇。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教师应有意识地制造源头活水,荡起学生心中涟漪。其具体做法是:
  1. 扩展阅读。改革课堂教学时间,设立一节自由阅读课,推荐学生看《小说选刊》、《散文》、《意林》、《读者》等课外读物,在假期布置学生看名著,写读后感。
  2. 用好教材。紧扣教材材料,倡导学生发觉触类旁通生活题材,如教学《永久的悔》、,从《小巷深处》、《回忆我的母亲》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写父母的关爱、教师的教诲,同学的交往等。让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撞击,启迪积极思维,碰撞情感火花,从经历的生活中挖掘出写作题材。
  3. 参与实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积极引导学生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比如:学生到旅游的景点、福利院和机关单位等地参观采访,教学生写参观访问记。学生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全都是全新的社会实践。这样既体察了小日子的质朴,又感应了大时代的脉动;既拓展了生活视野,又丰富了人生经历。
  三、 开放训练,点燃创作火花。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因还得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就是有了再多的作文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素材,如果不通过练习就不能化为能力。著名教育家张中行先生也认为,作家除了多读写没有别的办法,老师只能“敲边鼓”。那么,这“边鼓”又是怎样敲呢?
  1. 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写作的基本功包括了字词、句和篇章的训练,而这项工作不能仅靠作文课的时间去做,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日常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这要求我们屏除那种为讲课而讲课,为写作而写作的思想,尤其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往学生作文方面引导。如,在课前让学生针对某一课文题目默想,假设要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应该如何立意,怎样选材,又从哪里入笔。读完后想想自己的构思是否与作者的思维暗合。在词句方面,可以搞一些延伸训练。如:课后词语连词成段;如教《摆渡》一文,可以让学生仿照(船工)将(渡客)摆渡到(河的对岸)写句子,谈感受。
  2. 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过去了,不能引起学生任何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任何的情感。让学生将当天发现的觉得最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还是哀乐,只要觉得印象深刻就把它记录下来。同时教会学生写心理日记,这有利与学生抒发真情。实践表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大胆说话,勇敢面对,是作文的成功之道。我们的内心活动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应当从观察生活,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时时引进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有永不枯竭的生活素材。
  四、 开放教师评价,提高写作技巧。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叙事,有的侧重议论,有的以幽默为主,有的却满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满目狼藉一点闪光……我们常常习惯把那种有情的文章成为真实的好文章,对那种胡编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顾,其实这本身就是作文评价的误区,而正是这种误区扼杀一代代创作天才。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趋于开放。
  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主的选择内容、真实的反映内心。教师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并且加以引导,真正做到学生的文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同上面写朋友一样:让学生可以写同龄人,可以写长辈,可以写景物,可以写动物,只要能带给他朋友般的温情,分享他失意与得意的都应该算朋友。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其优势入手,少否定甚至无否定,多肯定多鼓励,打分不吝啬,让85分成为学生习作的平常分,这样,学生通过分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的作文兴趣自然而然被唤起。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开放的思维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心独特感受。面对今天开放的社会,作文教学理应成为一片开放的小天地,有了开放的理念,才能让写作与生活的外延重合,也才能让作文这片语文教学的小天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李建军)
其他文献
每到单元小结和期中期末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就成了一种常态课,而且也是此阶段比较重要的课型。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从而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与此同时,在对试卷的分析和讲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期刊
前两年有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到南京参观,随行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将一道小学奥数习题递给他,请他作出解答,这位数学大师看了许久,尴尬地笑了笑说:“对不起,答不出来。”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项,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大奖,评选条件比诺贝尔奖更为苛刻,然而,这种天才的数学家居然不能顺利地解答中国小学奥数的试题,这说明什么,又能引起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无独有偶,中国当代最有造诣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当有中学生慕名找来
期刊
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次次被蔡芸芝老师的行为所感动。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人,却显得那样的可亲可敬。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从她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蔡老师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帮学生排难解忧,体现了她一颗博大的爱心,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儿童的正确引导。  笔者认为,蔡老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表现了她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请看,在假日里,蔡老师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
期刊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犹如—缕清风,向我们迎面吹来。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其中
期刊
在中考试卷中,专题往往和综合性学习组合在一起考查,分值大约有8—10分,所占比重较大。如何处理初三语文《狼》等专题复习,如何高效、集中组织复习,应引起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视。我认为,要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以不变应多变,从分类人手突出考点,积累应用提升语文素养。  一、从分类入手。把握专题  苏教版语文课本专题分别有:《狼》《荷花》《长城》《鸟》《叶》《汉字》《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
期刊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觉得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
期刊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依纲扣本,抓实基础,为第二轮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基础知识的权重也相当大,从字、词、句、阅读理解,无不渗透着基础知识的内容,而且从种种迹象上看,很多内容有回归课本的倾向,例如,文言文阅读,古诗欣赏,现代文阅读,甚至名著和专题知识都会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所以第一轮复习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学生从容应对中考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为要搞好复习工作
期刊
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是比较难上的,学生由于到了初三,大都在“抓紧时间”,课堂上也变得死气沉沉。再加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是复习旧东西,或者是讲评练习,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 注重语基训练,忽视精神熏陶  毋庸置疑,初三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迎考。于是,教师就堂而皇之地重视对学生的语基训练,忽视对学生的精神熏陶;学生也无奈
期刊
长期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法国诗人、作家阿波利奈尔说:“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古人谈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先设疑,再而有疑,进而多疑,后面解疑。走完了这一进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了手。”牛顿寻思苹果为什么落地,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研究壶水开了的日常小事,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古今中外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它对于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训练在英语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阅读技巧包括掌握文章主旨,猜测生词词义,抓住细节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语言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平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