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农业、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然而,部份地方规定动作多、亮点少,我要服务多、要我服务少,短期考虑多、长远打算少,重服务轻效益等现象严重存在,作者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多做?什么要少做?作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农业气象;气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2067
前言
湖南省2012年以来, 有27个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在专项实施县的带动下,82个县政府出台了气象为农服务文件、成立了领导机构,48个县纳入了绩效考核,64个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6个县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62个县完成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有气象信息员4.6万余名、气象信息服务站2321个。
但农业“靠天吃饭”、农民“看天种地”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同时,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气象为农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气象为农服务既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抓重点、讲实效,才能做大做强。
1 在“调查研究、部门联动、科技含量”上做“加法”
1.1 加大调查力度,领会需求牵引
政府、部门、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如:茶陵气象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种植大户、涉农部门等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建议、意见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开展服务,基层反响很好。
1.2 加强部门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优势,加强与国土、交通、电信、农业、水利、广播等单位的合作,可以在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在可研编写、网络维护、设备安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相互支持和交流,茶陵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加高科技含量,提高实用服务
服务产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科技含量的高低,气象部门必须利用卫星、雷达提前捕捉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进行预报预警,并且提出科学的、及时的、有针对的防范措施,确保农业减灾增收。同时,要加大对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2 在“资金投入、信息员队伍、服务成本”上做“减法”
2.1 统筹建设资金,减少重复投入
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2006年以来,陆续新建了1个自动气象站、1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1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3块电子显示屏、17个大啦叭、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够满足茶陵中短期县域级服務需要,气象为农服务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更多的设施;结合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政府已投入了300多万元,建成了2000多套“村村响”,由文广新局负责管理,公安、农业、林业、交通、气象等单位共用,减少气象部门的资金重复投入。
2.2 注重工作实效,减少信息员数量
湖南省共有气象信息员4.6万多人,每县平均300人以上,据调查:真正起到作用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人多难管理、难培训、难维持。培训资料费、伙食费、车旅费、住宿费、讲课费等在20万元以上。这些气象信息员都是兼职,无工资奖金,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本身待遇就低,兼气象信息员没有报酬,那有积极性呢?气象信息员每县控制在100人以下,由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500~1000元,“少而精”便于管理、便于培训、便于维持。
2.3 计算“性价比”, 减少服务成本
气象为农服务还是要计算成本“性价比”,服务人员工资、补助、产品成本、设备维护、示范田生产成本等,初步估算每县每年20万元以上。怎样减少服务成本呢?主要措施:建在乡镇的设备,电费、通讯等费用由乡镇负责,气象协理员由乡镇补助工资待遇,维持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着力做好购买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以购买气象服务收入弥补维持经费,实现了“投入-服务-收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3 在“政策把握、服务效益、群众满意”上做“乘法”
3.1 把握形势政策,乘“势”前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效。每个实施县必须借这股东风,在政策、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2 注重经济效益, 乘“效”发展
气象为农服务不能只注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服务,质量不会高、时间不会长,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服务价值。战胜气象灾害农业增产增收就是社会效益,农民也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服务者的经济效益,主动服务与要我服务,效果与回报都不一样。如:茶陵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启示,要我服务,并且要付出经济代价,服务对象才会尊重服务成果。从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开始向部门、社会、种养大户购买气象服务方向转变,每年与服务对象签订购买气象服务合同30万元以上,实现了服务与效益的良性结合。
3.3 在意服务评价, 乘“意”亮分
政府、部门、百姓是否满意?是检验气象为农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 “我们懂农业技术,你们把天气变化及时告诉我们,根据天气变化指导百姓生产,可以防范或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深受百姓欢迎”茶陵虎踞镇农技站长龙兵文深有感触;国土局刘冬牙副局长说:“与气象部门合作,我觉都睡得安稳些”;交通局宁资平副局长说“气象与交通合作,花钱值得”。 “茶陵是传统农业县,而农业常常‘靠天吃饭’,一有灾害性天气发生就易导致农业减产,而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的共同作用”茶陵县分管农业的张智敏副县长说。
2013年6月~8月,茶陵出现了长时间高温干旱,气象局及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县委彭新军书记说“气象是政府的工作部门,是政府防灾减灾的哨兵,大旱之年主动开展人工增雨,受益的是百姓,为政府分了忧解了难,你们辛苦了”。
简单的话语,代表了政府、部门、百姓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满意称赞。有服务需求,就有服务效益,有服务效益,才有服务生命力。
4 在“陈旧观念、表面文章、短期行为”上做“除法”
4.1 破“除”陈旧观念
部分县市对气象为农服务认识不高,有的认为:“把项目做好、把资金用好就可以了”,有的认为:“有项目就做,没有项目就不做”,有的把气象为农服务当作任务,按照规定动作做完了就了事,没有当作一项事业发展来考虑,没有长远规划和打算。气象为农服务符合国家改革政策走向、是中国气象局推动的重点工作,要做就做精做好,如果马马虎虎,宁愿不做,如果没有效益,宁愿不做,如果百姓得不到实惠,宁愿不做。气象部门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够把气象为农服务做好做大做强。
4.2 破“除”表面文章
在气象为农服务的过程中,表面文章还不少,主要表现在:县乡都成立了班子,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挂了牌子、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就是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或工作成效不明显;推广的实用新技术都是凑合,气象人没有几个是学农专业的,本身对农作物栽培技术一知半解,如:2014年湖南省5月13日下发指导产品《抓紧有利天气收晒油菜》,部分县就按照省指导产品做服务,这个指导产品对湘北有用、但湘南地区油菜5月1日前早已收完;服务人员、对象、方式、产品、内容、质量等都有水分;为农服务的观测预警设备没有长年利用,个别只是应付检查;气象信息员队伍庞大,真正投入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人员少、作用小。这些表面文章,如果不及时纠正,“两个体系建设”就是短命工程,何谈做大做强?
4.3 破“除”短期行为
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只有3a的资金支持,按照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需求来说,这部分经费只是杯水车薪,主要用于打基础、搞示范、建平台、推动起步的作用。有个别县专项实施完后,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从人员组织、产品服务、设备维护等方面开始打折扣,严重的县显示屏不亮了、大啦叭不响了、地气不接了、协理员信息员也无人管了。这种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气象部门的服务形象,必须彻底破除,才能全面推动气象为农服务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气象为农服务就是借气象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N].中国气象报,2008-11-4(1).
[2]娇梅燕,推进现代化农业气象业务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8-09-12.
[3]苏娟,张宇,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灾害性天气预警与气象服务[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湖南省2015年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Z].
[6]刘建英,崔万里,气象为农服务途径探索[J].科技与生活,2010(16).
作者简介:曾益芝,男,茶陵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从事大气探测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曾树华,男,茶陵县气象局长,农学专业,在农村工作多年,湖南省气象为农服务专家组成员;陈国平,男,茶陵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分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农业气象;气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2067
前言
湖南省2012年以来, 有27个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在专项实施县的带动下,82个县政府出台了气象为农服务文件、成立了领导机构,48个县纳入了绩效考核,64个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6个县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62个县完成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有气象信息员4.6万余名、气象信息服务站2321个。
但农业“靠天吃饭”、农民“看天种地”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同时,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气象为农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气象为农服务既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抓重点、讲实效,才能做大做强。
1 在“调查研究、部门联动、科技含量”上做“加法”
1.1 加大调查力度,领会需求牵引
政府、部门、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如:茶陵气象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种植大户、涉农部门等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建议、意见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开展服务,基层反响很好。
1.2 加强部门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优势,加强与国土、交通、电信、农业、水利、广播等单位的合作,可以在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在可研编写、网络维护、设备安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相互支持和交流,茶陵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加高科技含量,提高实用服务
服务产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科技含量的高低,气象部门必须利用卫星、雷达提前捕捉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进行预报预警,并且提出科学的、及时的、有针对的防范措施,确保农业减灾增收。同时,要加大对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2 在“资金投入、信息员队伍、服务成本”上做“减法”
2.1 统筹建设资金,减少重复投入
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2006年以来,陆续新建了1个自动气象站、1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1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3块电子显示屏、17个大啦叭、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够满足茶陵中短期县域级服務需要,气象为农服务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更多的设施;结合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政府已投入了300多万元,建成了2000多套“村村响”,由文广新局负责管理,公安、农业、林业、交通、气象等单位共用,减少气象部门的资金重复投入。
2.2 注重工作实效,减少信息员数量
湖南省共有气象信息员4.6万多人,每县平均300人以上,据调查:真正起到作用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人多难管理、难培训、难维持。培训资料费、伙食费、车旅费、住宿费、讲课费等在20万元以上。这些气象信息员都是兼职,无工资奖金,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本身待遇就低,兼气象信息员没有报酬,那有积极性呢?气象信息员每县控制在100人以下,由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500~1000元,“少而精”便于管理、便于培训、便于维持。
2.3 计算“性价比”, 减少服务成本
气象为农服务还是要计算成本“性价比”,服务人员工资、补助、产品成本、设备维护、示范田生产成本等,初步估算每县每年20万元以上。怎样减少服务成本呢?主要措施:建在乡镇的设备,电费、通讯等费用由乡镇负责,气象协理员由乡镇补助工资待遇,维持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着力做好购买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以购买气象服务收入弥补维持经费,实现了“投入-服务-收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3 在“政策把握、服务效益、群众满意”上做“乘法”
3.1 把握形势政策,乘“势”前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效。每个实施县必须借这股东风,在政策、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2 注重经济效益, 乘“效”发展
气象为农服务不能只注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服务,质量不会高、时间不会长,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服务价值。战胜气象灾害农业增产增收就是社会效益,农民也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服务者的经济效益,主动服务与要我服务,效果与回报都不一样。如:茶陵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启示,要我服务,并且要付出经济代价,服务对象才会尊重服务成果。从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开始向部门、社会、种养大户购买气象服务方向转变,每年与服务对象签订购买气象服务合同30万元以上,实现了服务与效益的良性结合。
3.3 在意服务评价, 乘“意”亮分
政府、部门、百姓是否满意?是检验气象为农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 “我们懂农业技术,你们把天气变化及时告诉我们,根据天气变化指导百姓生产,可以防范或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深受百姓欢迎”茶陵虎踞镇农技站长龙兵文深有感触;国土局刘冬牙副局长说:“与气象部门合作,我觉都睡得安稳些”;交通局宁资平副局长说“气象与交通合作,花钱值得”。 “茶陵是传统农业县,而农业常常‘靠天吃饭’,一有灾害性天气发生就易导致农业减产,而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的共同作用”茶陵县分管农业的张智敏副县长说。
2013年6月~8月,茶陵出现了长时间高温干旱,气象局及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县委彭新军书记说“气象是政府的工作部门,是政府防灾减灾的哨兵,大旱之年主动开展人工增雨,受益的是百姓,为政府分了忧解了难,你们辛苦了”。
简单的话语,代表了政府、部门、百姓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满意称赞。有服务需求,就有服务效益,有服务效益,才有服务生命力。
4 在“陈旧观念、表面文章、短期行为”上做“除法”
4.1 破“除”陈旧观念
部分县市对气象为农服务认识不高,有的认为:“把项目做好、把资金用好就可以了”,有的认为:“有项目就做,没有项目就不做”,有的把气象为农服务当作任务,按照规定动作做完了就了事,没有当作一项事业发展来考虑,没有长远规划和打算。气象为农服务符合国家改革政策走向、是中国气象局推动的重点工作,要做就做精做好,如果马马虎虎,宁愿不做,如果没有效益,宁愿不做,如果百姓得不到实惠,宁愿不做。气象部门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够把气象为农服务做好做大做强。
4.2 破“除”表面文章
在气象为农服务的过程中,表面文章还不少,主要表现在:县乡都成立了班子,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挂了牌子、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就是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或工作成效不明显;推广的实用新技术都是凑合,气象人没有几个是学农专业的,本身对农作物栽培技术一知半解,如:2014年湖南省5月13日下发指导产品《抓紧有利天气收晒油菜》,部分县就按照省指导产品做服务,这个指导产品对湘北有用、但湘南地区油菜5月1日前早已收完;服务人员、对象、方式、产品、内容、质量等都有水分;为农服务的观测预警设备没有长年利用,个别只是应付检查;气象信息员队伍庞大,真正投入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人员少、作用小。这些表面文章,如果不及时纠正,“两个体系建设”就是短命工程,何谈做大做强?
4.3 破“除”短期行为
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只有3a的资金支持,按照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需求来说,这部分经费只是杯水车薪,主要用于打基础、搞示范、建平台、推动起步的作用。有个别县专项实施完后,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从人员组织、产品服务、设备维护等方面开始打折扣,严重的县显示屏不亮了、大啦叭不响了、地气不接了、协理员信息员也无人管了。这种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气象部门的服务形象,必须彻底破除,才能全面推动气象为农服务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气象为农服务就是借气象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N].中国气象报,2008-11-4(1).
[2]娇梅燕,推进现代化农业气象业务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8-09-12.
[3]苏娟,张宇,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灾害性天气预警与气象服务[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湖南省2015年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Z].
[6]刘建英,崔万里,气象为农服务途径探索[J].科技与生活,2010(16).
作者简介:曾益芝,男,茶陵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从事大气探测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曾树华,男,茶陵县气象局长,农学专业,在农村工作多年,湖南省气象为农服务专家组成员;陈国平,男,茶陵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分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