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以前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习题由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转化为布置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改变课堂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些学习活动将处于重要地位。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练习”、“做习题”、“考试”等,应该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我要学”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构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闷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知识、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课前就布置了让学生观察用瓷砖铺设地面的作业,启发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为什么不规则的四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不留空隙,反而规则的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却做不到?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反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之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通过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上的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我能学”
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或压抑这种良好的愿望,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而《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例如,在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这一节时,我尝试着不讲,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材的指导下,经历了回忆、观察、概括、应用的过程,效果很好。还有的学生将其“独到的见解”“传授”给我:“其实只要把括号前的十、一号看作系数+1和-1,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了。”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我选学”
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开展调查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合作学”
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新教材》安排了一些合作探索活动。受课本习题的启发,我直接将课本部分习题改编成小组调研型作业。如下面的问题是课本习题的改变,让各组的同学进行了分工,很快取得了第一手材料:甲:(电话了解)计时制:网费0、05元/分+通信费0、02元/分+座机费18元/月;乙:(上网查询)包月制:50元/月+通信费0、02元/分+座机费18元/月;丙:(当面咨询)租赁制:5元/时;丁:负责解决有关一次函数的问题。
当他们把各自收集来的信息汇总并计算分析后,做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网费资讯结论报告。这种走出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交互作用,整个过程已成为一个远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形式的转变意义深远,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进行作业改革——“实践学”
把学生课下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的作业布置给他们,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和实效性。将学生作业分为“搜集问题型”作业、“动手制作型”作业、“实践调查型”作业等,并将书面作业、反思作业、阅读作业、复习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设定学习目标,以明确的内容、规范的形式来约束学生的课余学习,强化作业的检查及反馈,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随着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就逐步淡化传统的以演练为主的作业内容,后来即使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也能独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独立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重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是学习指导的关键。首先应该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读书学习的方法传授给他们,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如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习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在读书指导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做到“学”(眼)、“思”(脑)、“练”(手)相结合。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而练习是学习的保证。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书读活。学法指导中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的相同之处,学生就很轻松地利用逻辑思维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又如: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反思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对所学知识起到再现、整理、深化和提精作用,是再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反思有很强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如在课堂小结时,指导学生反思本节内容;在解题后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技巧及多解、多变等。教师先做好反思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练习,最后教师矫正指导,长期以往就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反思数学问题和数学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完全依赖新教材,无异于换汤不换药,难以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只有在转变了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对新教材的使用加以发挥创造,才能使课堂真正生动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作者单位:730900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练习”、“做习题”、“考试”等,应该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我要学”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构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闷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知识、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课前就布置了让学生观察用瓷砖铺设地面的作业,启发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为什么不规则的四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不留空隙,反而规则的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却做不到?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反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之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通过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上的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我能学”
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或压抑这种良好的愿望,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而《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例如,在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这一节时,我尝试着不讲,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材的指导下,经历了回忆、观察、概括、应用的过程,效果很好。还有的学生将其“独到的见解”“传授”给我:“其实只要把括号前的十、一号看作系数+1和-1,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了。”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我选学”
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开展调查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合作学”
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新教材》安排了一些合作探索活动。受课本习题的启发,我直接将课本部分习题改编成小组调研型作业。如下面的问题是课本习题的改变,让各组的同学进行了分工,很快取得了第一手材料:甲:(电话了解)计时制:网费0、05元/分+通信费0、02元/分+座机费18元/月;乙:(上网查询)包月制:50元/月+通信费0、02元/分+座机费18元/月;丙:(当面咨询)租赁制:5元/时;丁:负责解决有关一次函数的问题。
当他们把各自收集来的信息汇总并计算分析后,做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网费资讯结论报告。这种走出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交互作用,整个过程已成为一个远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形式的转变意义深远,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进行作业改革——“实践学”
把学生课下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的作业布置给他们,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和实效性。将学生作业分为“搜集问题型”作业、“动手制作型”作业、“实践调查型”作业等,并将书面作业、反思作业、阅读作业、复习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设定学习目标,以明确的内容、规范的形式来约束学生的课余学习,强化作业的检查及反馈,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随着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就逐步淡化传统的以演练为主的作业内容,后来即使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也能独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独立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重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是学习指导的关键。首先应该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读书学习的方法传授给他们,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如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习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在读书指导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做到“学”(眼)、“思”(脑)、“练”(手)相结合。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而练习是学习的保证。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书读活。学法指导中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的相同之处,学生就很轻松地利用逻辑思维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又如: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反思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对所学知识起到再现、整理、深化和提精作用,是再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反思有很强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如在课堂小结时,指导学生反思本节内容;在解题后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技巧及多解、多变等。教师先做好反思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练习,最后教师矫正指导,长期以往就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反思数学问题和数学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完全依赖新教材,无异于换汤不换药,难以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只有在转变了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对新教材的使用加以发挥创造,才能使课堂真正生动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作者单位:730900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