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模糊逻辑的起源与哲学上的认识,并根据经济生活和预测的特点,通过模糊逻辑对经济预测的分析,选择令人满意的模糊决策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模糊评价模型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逻辑;经济;模糊决策
一、模糊逻辑起源及哲学上认识
推动模糊逻辑产生的主要是两大动力。一是数学,二是现代物理学。模糊逻辑是通过模仿人的思维方式来表示和分析不确定不精确信息的方法和工具。这里的不确定指的并不是一切不确定性对象,而仅仅是其中一种,即模糊性的对象。这种模糊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属性,不是因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不够多才表现出的,所以与概率论所研究的随机性应有所区别。而且这种模糊性是能够用模糊集的方法对其进一步数量化、精确化,从而使之转化为量的关系来进行处理。模糊集是以无穷连续值的逻辑为依据。因此,模糊逻辑是一种可取无穷连续值的模糊集去研究模糊性对象(包括模糊的物质对象和思维、语言过程)的形式和规律并使其研究对象适当确切化的科学。
二、经济生活中的模糊性现象
“管理就是决策”──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曾经说过。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依靠经验决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人们迫切需要经验决策活动向科学化的决策发展,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便于他人学习和掌握并能运用的科学决策理论和方法。模糊概念和命题不仅在人们的日常思维中大量出现,而且在经济学家们分析和预测经济形势时,也不可缺少。经济生活的最大特点是模糊性,在对许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经济预测、决策中,精确的二值逻辑是无法解决的。而模糊逻辑无以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模糊方法对于经济工作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也有重要作用。模糊逻辑的综合评判和选择令人满意的模糊决策方案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X),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Y),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上述过程即为模糊综合评判。
一般的评判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特别是在经济工作中,对象的各因素之间普遍存在着模糊关系,因此,人们在思维中把握对象时总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及其对事物自身类属、性态的影响,在整体权衡中做出综合评判,这就是模糊综合评判。就拿商品房来说,一套住房是否为顾客喜欢,往往涉及好多因素,如地段、样式、楼层、价格和舒适度等。如何评价住房的优劣,就是个模糊综合评判问题。下面就以评判某套商品房为例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设X=房屋地段(x1),样式构造(x2),价格(x3),
Y=很欢迎(y1),比较欢迎(y2),不太欢迎(y3),不欢迎(y4)
先做单因素评价。假如单就房屋地段考虑,请一些专门人员进行评价,有50%的人认为很欢迎,有40%的人认为比较欢迎,有10%的人认为不太欢迎,则对房屋地段的评价为:(0.5,0.4,0.1,0)
又假设对样式构造来说,评价为:(0.4,0.3,0.2,0.1)
而对价格所做的评价为:(0,0.1,0.3,0.6)
这就构成单因素评价的模糊矩阵,用R表示。
不同的顾客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爱好、经济状况不同,对商品房的三个因素给与的权数也不同,要进行综合评价还必须加入权重系数。假如有一类顾客买商品房时主要的要求是房屋地段好,样式构造较差不要紧,价格比较便宜,则有:
A = ( 0.5, 0.2, 0.3 )
这就是此类顾客对服装评价的三个权数分配,即房屋地段的权数为0.5,样式构造的权数为0.2,价格的权数为0.3。由综合评判可得,这类顾客对商品房的评价结果为:
B=A·R
(0.5, 0.4, 0.3, 0.3)
(注:AR 表示两个模糊集的合成运算,具体算法略)
再做归一化处理,即各项除以1.5,得:
(0.33,0.27,0.20,0.20)
这一结果表明,33%的人认为这套商品房很受欢迎,27%的人认为比较受欢迎,20%的人认为不太受欢迎,20%的人认为很不受欢迎。也就是说,就整体来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这套商品房的设计是很受欢迎或比较受欢迎的,因此这套商品房的设计比较成功。
从上例可以说明,人的认识的综合评判活动,是对各个单独因素的模糊分析和对各个因素的整体的模糊综合的辩证运动过程,它体现出模糊分析和模糊综合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也体现了对事物进行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因素、多值、多测度的立体思维考察。所以,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不仅对管理科学、技术经济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决策问题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继平:决策科学的发展和展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13(4):61-64.
[2]谢拉:C.道.经济学方法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76.
[3]蒋西川:模糊经济[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87-91.
[4]傅殿英:经济与逻辑的对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135-137.
关键词:模糊逻辑;经济;模糊决策
一、模糊逻辑起源及哲学上认识
推动模糊逻辑产生的主要是两大动力。一是数学,二是现代物理学。模糊逻辑是通过模仿人的思维方式来表示和分析不确定不精确信息的方法和工具。这里的不确定指的并不是一切不确定性对象,而仅仅是其中一种,即模糊性的对象。这种模糊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属性,不是因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不够多才表现出的,所以与概率论所研究的随机性应有所区别。而且这种模糊性是能够用模糊集的方法对其进一步数量化、精确化,从而使之转化为量的关系来进行处理。模糊集是以无穷连续值的逻辑为依据。因此,模糊逻辑是一种可取无穷连续值的模糊集去研究模糊性对象(包括模糊的物质对象和思维、语言过程)的形式和规律并使其研究对象适当确切化的科学。
二、经济生活中的模糊性现象
“管理就是决策”──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曾经说过。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依靠经验决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人们迫切需要经验决策活动向科学化的决策发展,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便于他人学习和掌握并能运用的科学决策理论和方法。模糊概念和命题不仅在人们的日常思维中大量出现,而且在经济学家们分析和预测经济形势时,也不可缺少。经济生活的最大特点是模糊性,在对许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经济预测、决策中,精确的二值逻辑是无法解决的。而模糊逻辑无以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模糊方法对于经济工作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也有重要作用。模糊逻辑的综合评判和选择令人满意的模糊决策方案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X),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Y),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上述过程即为模糊综合评判。
一般的评判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特别是在经济工作中,对象的各因素之间普遍存在着模糊关系,因此,人们在思维中把握对象时总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及其对事物自身类属、性态的影响,在整体权衡中做出综合评判,这就是模糊综合评判。就拿商品房来说,一套住房是否为顾客喜欢,往往涉及好多因素,如地段、样式、楼层、价格和舒适度等。如何评价住房的优劣,就是个模糊综合评判问题。下面就以评判某套商品房为例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设X=房屋地段(x1),样式构造(x2),价格(x3),
Y=很欢迎(y1),比较欢迎(y2),不太欢迎(y3),不欢迎(y4)
先做单因素评价。假如单就房屋地段考虑,请一些专门人员进行评价,有50%的人认为很欢迎,有40%的人认为比较欢迎,有10%的人认为不太欢迎,则对房屋地段的评价为:(0.5,0.4,0.1,0)
又假设对样式构造来说,评价为:(0.4,0.3,0.2,0.1)
而对价格所做的评价为:(0,0.1,0.3,0.6)
这就构成单因素评价的模糊矩阵,用R表示。
不同的顾客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爱好、经济状况不同,对商品房的三个因素给与的权数也不同,要进行综合评价还必须加入权重系数。假如有一类顾客买商品房时主要的要求是房屋地段好,样式构造较差不要紧,价格比较便宜,则有:
A = ( 0.5, 0.2, 0.3 )
这就是此类顾客对服装评价的三个权数分配,即房屋地段的权数为0.5,样式构造的权数为0.2,价格的权数为0.3。由综合评判可得,这类顾客对商品房的评价结果为:
B=A·R
(0.5, 0.4, 0.3, 0.3)
(注:AR 表示两个模糊集的合成运算,具体算法略)
再做归一化处理,即各项除以1.5,得:
(0.33,0.27,0.20,0.20)
这一结果表明,33%的人认为这套商品房很受欢迎,27%的人认为比较受欢迎,20%的人认为不太受欢迎,20%的人认为很不受欢迎。也就是说,就整体来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这套商品房的设计是很受欢迎或比较受欢迎的,因此这套商品房的设计比较成功。
从上例可以说明,人的认识的综合评判活动,是对各个单独因素的模糊分析和对各个因素的整体的模糊综合的辩证运动过程,它体现出模糊分析和模糊综合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也体现了对事物进行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因素、多值、多测度的立体思维考察。所以,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不仅对管理科学、技术经济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决策问题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继平:决策科学的发展和展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13(4):61-64.
[2]谢拉:C.道.经济学方法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76.
[3]蒋西川:模糊经济[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87-91.
[4]傅殿英:经济与逻辑的对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