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秆竹林丰产培育技术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meiz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开展茶秆竹林丰产培育技术试验,采取劈山垦复、施肥、适度采伐及留笋养竹等措施,结果表明:茶秆竹经过技术改造后,其平均胸径、平均高度、立竹数分别提高54.6%、39.2%、112.7%。
  关键词:茶秆竹林;丰产培育;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06-02
  茶秆竹(Pseudosasa amabllis)系禾本科竹亚科茶秆竹属的竹种,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周期短、见效快。其笋味独特,略带苦味,营养丰富,富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加工成笋干、罐头、即食笋以及系列产品;其竹材通直、节平、坚韧、弹性强,可供编织、家具、钓秆、滑雪杖及竹浆造纸等,较大的竹材可加工成胶合板、竹重组材、竹装饰板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于小径竹丰产培育,许多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研究[1-7],而对于茶秆竹的相关丰产培育技术则研究较少[8-10]。为提高茶秆竹产量,本试验采取综合营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永安市罗坊乡桥头村集中连片的茶秆竹,面积21.6hm2,试验地交通方便,地势较开阔,土壤肥沃,较疏松,土层较深厚。海拔为330~450m,坡度25~30°,土壤为山地红壤。该林分起源为野生,后来有人为经营管理,但长期采取掠夺式粗放经营,竹子严重退化,致使茶秆竹林的平均胸径及平均高度普遍较小。试验前病、老、劣竹较多,林分外貌参差不齐、分布不均、郁闭度较小。
  2 试验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在试验地内连续实施3a的营林措施改造,时间为2014—2016年。
  2.1.1 劈山垦复 每年7月进行1次的劈山和全面的深翻垦复。劈山要清除杂灌;垦复深度20~30cm,改善土壤结构,拣去土中的石头、挖去树头、草头、老鞭,释放土壤空间,为茶秆竹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地下生长空间。
  2.1.2 施肥 每年5—6月初施肥一次。肥料选择竹林专用肥(复合肥),每次1500~2250kg/hm2,采用沟施并加土覆盖。
  2.1.3 留笋养竹和密度动态调控 在未达到预定保留密度之前,原则上不挖笋,只挖退笋;立竹度达到15000株/hm2后,保留发育正常、分布均匀、健康较大的笋体5000个/hm2左右,多余的进行疏笋。
  2.1.4 适度采伐 在竹林密度达到15000株/hm2以后,按照“四砍四留”(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老留壮、砍劣留优)的原则,实现1a生、2a生、3a生竹各占1/3。采伐时间为每年9月。
  2.2 调查分析 试验地内设置6块标准地(20m×20m)。于试验前的2013年12月对标准地内竹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立竹数、胸径、竹高、竹龄,并根据标准地立竹数推算每hm2立竹数。2016年12月重复调查一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措施对竹林立竹数、胸径及高度的影响 从表1可见,经过改造后,荼秆竹的平均胸径及平均高度明显提高,平均胸径增长1.14cm,平均高度增长1.16m,效果较好。2016年荼秆竹平均胸径3.23cm,比改造前平均胸径增大1.14cm,提高54.6%。采取茶秆竹丰产培育技术对竹林平均胸径影响显著。平均胸径是竹林生产力的重要表征值,它是立地条件、竹林群体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2016年荼秆竹平均高度4.12m,比改造前平均竹高增大1.16m,提高39.2%。反映了丰产培育技术显著影响了平均竹高的生长。平均竹高对竹林生产力的影响虽然不及平均胸径、立竹数,但对竹材的利用,改善竹林分结构,提高竹林分的生态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竹数是衡量竹林生产力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提高产量,制定合理的經营措施有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由于采取了合理的留笋养竹、采伐调控以及提高集约程度的技术措施,丰产示范林2016年的立竹数达到15333株/hm2,与2016年改造前立竹数相比,增加8125株/hm2,提高112.7%,需要指出的是:立竹数在2015年已达到预定15000株/hm2的目标,为动态调控立竹密度打下了基础。2016年立竹数人为控制在15000株/hm2,其目的在于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3.2 竹林结构 茶秆竹经营效果还反映在竹林结构上,合理的竹林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和水肥条件,提高竹林产出效率。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后的竹龄结构趋于合理,据2016年调查,现有竹林中一年生竹占35.0%,二年生竹约占34.1%,三年生竹占30.9%。显然,经调整后竹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3.3 方差分析 從表3~5可以看出,当a=0.05时,F均大于Fa。这表明无论是立竹数,还是胸径或高度,实施丰产培育技术对竹林均有显著性影响,可以将该措施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4 结论与讨论
  (1)采取丰产培育的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改造后,野生茶秆竹林可以改造成丰产竹林。改造后立竹数15333 株/hm2,平均胸径3.23cm,平均竹高4.12m,竹林生长状况良好,竹林结构较理想。与实施前相比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立竹数均有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很大成效。
  (2)茶秆竹林经丰产培育后,已形成了实用性较强的系列配套技术,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竹林培育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茶秆竹林改造周期短、效益好,是增加林农收入和丰富城市营养食品的“短平快”项目,可以在更大的适宜区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3)经过采取丰产培育后,胸径、竹高方面虽有明显增强,但各样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样地中平均胸径最高为3.6cm,而最低为3.0cm,相差20%;尤其是竹高差异更为明显,最高的为样地Ⅱ,平均高达4.8m,而最低的样地Ⅴ仅为3.6m,相差33%。这种差异也说明了丰产培育还有潜力,有继续实施的必要。
  (4)本次试验未考虑投资成本,而投入与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高收益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同时长期使用化肥也容易引发土壤养分单一,从长远来看,会对荼秆竹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做到合理施肥,也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田,陈剑,毕玮.小叶龙竹丰产栽培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5):14-17.
  [2]徐仁茂.麻绿竹园的改造与管理[J].福建农业科技,2011(1):51.
  [3]郑运禧.绿竹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9(6):38.
  [4]付建生,董文渊,韩梅,等.不同抚育措施对撑绿竹笋、幼竹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89-91.
  [5]徐平,周纪刚,舒夏竺,等.粉单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6):32-35.
  [6]邝先松,谢再成.黄竹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2):43-44.
  [7]梁春元.黄甜竹的开发利用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3):37.
  [8]林夏馨.荼秆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6-67,70.
  [9]肖书平.天然荼秆竹不同垦复措施的效果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 (3):75-78.
  [10]林海青.荼秆竹林分施肥水平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4):67-69,8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榉树是阔叶用材树种,常常被应用于园林绿化上,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该文从榉树树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情况、种子的繁殖、扦插繁殖技术、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榉树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并对榉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榉树;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22-0
摘 要:淡水富营养化污染会造成有害藻体暴发式生长而形成“水华”,严重危害水体资源和水生态平衡。有效去除有害藻体是水处理中的重要工作。过滤除藻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各类过滤介质、装备及工艺组合的使用,能够带来不同的除藻效果。该文围绕过滤除藻工艺中过滤介质的选择及其使用效果以及配套措施展开了综述,介绍了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过滤;水藻;环境污染;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 TU991.2 文献标识码
针对公理设计和通用设计理论存在约束严格、设计评价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将公理设计的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与通用设计理论QUINT设计模型相结合,并针对扩展后的通用设计过程模型
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但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确
运用有限元法,建立具有柔性杆的欠驱动机器人的动力学一般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系统的主动与被动关节的加速度耦合和被动关节与驱动力矩的动力学耦合效应,并针对欠驱动柔
将柔性机械臂做成组合结构,利用结合面摩擦效应抑制柔性机械臂的振动。用单根叠层组合柔性臂与实体柔性臂的自由振动对比试验验证组合柔性臂具有优良的抑振性能。用弹簧摩擦
针对基于CAD几何信息的网格剖分方法无法避免繁琐模型修补,导致网格剖分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散乱模型的全四边形网格剖分方法。使用散乱点或者STL格式文件作为网格剖分的输入模型,使用改进的基于散乱模型进行网格剖分的铺路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了模型修补问题。提出以散乱模型作为背景网格,作为控制网格单元尺寸调整的依据;使用网格细分和网格粗化的手段实现网格疏密变化的光滑过渡;自动识别几何模型
基于五轴联动数控铣齿机的概念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准双曲面齿轮主动设计齿面的切齿原理。推导出相应的切齿啮合方程、工件齿面二阶参数展成控制方程和工件齿深控制方程,并给
为揭示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等过盈量弹性结合锥套与辊颈粘结事故的产生机理,采用多极边界元法定量描述锥套与辊颈在液压胀形装配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发现锥套与辊颈装配就位
摘 要:该文从组建技术人员队伍、当好农业科教宣传使者、抓好农业科教技术培训、搭建农业科教服务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凤台县科教服务的根本做法,并简述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科教服务;农业发展、做法;凤台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03-02  凤台县地处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农业人口51万人,耕地面积4.6万hm2,常年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