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交流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的适时介入。在教学《找规律》时,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真正领悟到了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学:机械交流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师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列小动物从左起第15个小动物是谁?
生:因为把每2个小动物看作一组,15÷2=7(组)……1(个),第15个猴子。
我让大家拍手表扬他,然后问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说一遍?”三名学生依次再说一遍,而后进行小结归纳并组织巩固练习。
课后,多数听课教师认为这堂课教师在沿袭传统教学中对某一规律进行反复熟悉,反复操练的思路,所以这种注重结果和策略统一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价值。
第二次教学:自由交流影响了学生智慧分享
在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生2: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但是通过检测, 7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算法。完全自由的“交流”影响了学生间的智慧分享。
第三次教学:引导交流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师:他们是怎样摆放的?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生1: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2:他的意思是对的,因为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不过我是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
生4:我也是这样算的,只不过我用文字来表示。
生5:(迫不及待地)那我的方法有点与你们不一样,我了现1、3、5……这些单数是猴子,2、4、6……这些双数是小猪,第15是单数,所以是猴子了。
生6:这样比画的方法快!
师:这两位同学的想法正确吗?大家对他们的想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
生7: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只适用于,而画图的方法也很麻烦!所以我觉得这几种想法不太好!
师:说得很好!这几种想法虽然正确,但是不是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8:我发现这一组小动物排列是有规律的,把每2个小动物看作一组, 15÷2=7(组)……1(个),第15个猴子。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生答(略)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什么?生答(略)
师: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
这次交流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还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他人的发言。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智慧共享,有效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的学习才是更扎实的。比较三次教学,我对课堂中的有效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有效的交流要以独立思考和智慧分享为基础
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在第三次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所以有效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慧分享为基础。 二、有效的交流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所以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在第三次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找规律的方法的,合理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应用规律解决时,学生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真正体现了交流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智慧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诸多解决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第三次教学中,我通过“对他们的方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不应提倡用数数的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是众多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意识,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维的智慧。
总之,有效的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次教学:机械交流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师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列小动物从左起第15个小动物是谁?
生:因为把每2个小动物看作一组,15÷2=7(组)……1(个),第15个猴子。
我让大家拍手表扬他,然后问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说一遍?”三名学生依次再说一遍,而后进行小结归纳并组织巩固练习。
课后,多数听课教师认为这堂课教师在沿袭传统教学中对某一规律进行反复熟悉,反复操练的思路,所以这种注重结果和策略统一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价值。
第二次教学:自由交流影响了学生智慧分享
在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生2: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但是通过检测, 7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算法。完全自由的“交流”影响了学生间的智慧分享。
第三次教学:引导交流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师:他们是怎样摆放的?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生1: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2:他的意思是对的,因为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这样画下去○●○●○●○●……第15个是○,就是猴子。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不过我是我用□代表猴子,用△表示小猪。
生4:我也是这样算的,只不过我用文字来表示。
生5:(迫不及待地)那我的方法有点与你们不一样,我了现1、3、5……这些单数是猴子,2、4、6……这些双数是小猪,第15是单数,所以是猴子了。
生6:这样比画的方法快!
师:这两位同学的想法正确吗?大家对他们的想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
生7: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只适用于,而画图的方法也很麻烦!所以我觉得这几种想法不太好!
师:说得很好!这几种想法虽然正确,但是不是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8:我发现这一组小动物排列是有规律的,把每2个小动物看作一组, 15÷2=7(组)……1(个),第15个猴子。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生答(略)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什么?生答(略)
师: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
这次交流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还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他人的发言。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智慧共享,有效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的学习才是更扎实的。比较三次教学,我对课堂中的有效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有效的交流要以独立思考和智慧分享为基础
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在第三次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所以有效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慧分享为基础。 二、有效的交流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所以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在第三次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找规律的方法的,合理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应用规律解决时,学生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真正体现了交流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智慧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诸多解决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第三次教学中,我通过“对他们的方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不应提倡用数数的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是众多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意识,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维的智慧。
总之,有效的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