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生产力发展中看智能社会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阐述人和生产工具关系的变化;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研究智能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智能社会如同一个人具有鲜活的生命,主要由5个功能组成:数字化是其生命力,互联网是其神经网络,大数据是其血肉,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是其具备的思考能力,人工智能是其精气神。
  关键词:生产力 智能社会 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03
  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一直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进化和发展,来到今天以智能为特质的现代化社会。这种力量就是18世纪法国古典经济学家佛朗斯瓦·魁奈提出的概念——生產力。马克思主义对此做了完善并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客观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机器创造让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和生产工具关系在逐步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开始发生发展,智能社会的特征也越来越显著。
  1 人类为征服自然在不断地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在追求生存中不断地思考问题、思虑现象,提高了大脑的智力;不断地发现创造、经历失败,提高了生活的能力。这个过程主要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寻找外力让自身能力更强大,以获取更多更好的生活资源。
  关于生产力的先进性演变,历史学家总结人类发展经历了两次巨大飞跃。第一次巨大飞跃是农业的产生,距今大约一万年。人类从居无定所、依靠大自然赏赐生存,进入到定居、能掌控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那个年代里,耕作工具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生产力。
  在近一万年的农耕生活中,人类经历了无数的生产失败,在一次次教训中一步步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术,进而创造了更有力的生产工具。生产力在这种状态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实现了量变到质变,再次让人类获得巨大飞跃,那就是机器的出现,机器代替人力,甚至能做人力没法做的事情。人类生产力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速度比过去快得多,手工生产、个体工场的集聚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前所未有的规模化生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科技创新,也就是所谓的工业革命。工业化开始成为引领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以发电机和电动机为代表的电气化让人类得到极大解放,创造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走入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以现代化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工业生产取代农耕生产的主导地位,工业化引领社会文明,农业人口逐步城市化。
  2 生产工具从服务人类向适应人类转变
  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主宰世界发展了200年,造就了人类十分满意的现代社会,更为重要的是使得生产力以“倍增速度”快速积累,进而推动形成了新一波生产力发展浪潮——信息化,带来了称得上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巨大飞跃。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从这个角度看,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产业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了信息革命浪潮,在全方位地改变人类经济社会,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特征。
  信息化让工业化如虎添翼,也让社会现代化大放光彩,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这个转变的最大特征是生产工具从服务人逐步做到适应人。
  2.1 自动化:信息化的孕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留下了巨大创伤,却又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自那以后,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其中电子计算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伴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还能辅助甚至代替脑力劳动,自动地完成人设定的作业。办公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等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当代意义上的智能化已在这时悄然产生,推动着再一次的工业革命。
  2.2 智能化: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信息科技在20世纪60年代催生了互联网,为人类社会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之后,万维网、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建立了统一标准,实现了计算机互联互通,一张巨大的互联网迅速在全世界铺展开来。在很短的时间里,网景浏览器诞生,这是互联网的发动机,更是信息化的加速器。互联网让国家与国家、人与人越来越“近”,地球越来越小,小到像个“村”。互联网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集合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带动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出现,与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技术汇集产生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运用到机器上,使得机器像人类一样自觉学习、思考、创新。过去没有生命的事物都“活”了,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在生产生活中互动、交流,生产工具不仅为人类使用,还主动和人类相识相知,协同创造生产力。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并日趋成熟,智能化社会的身影愈加清晰。
  3 智能化生产工具让人类生产力更加完美
  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之间的合作,正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应用在一些农业和工业生产、生活和商业服务上。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每件生产工具、服务工具都会带有人工智能的气质,人类世界将由人亲力亲为转型为智能化主导的社会。智能社会如同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其有这样5个功能特征。
  3.1 智能社会的生命力:数字化
  数字化是基础信息技术,也是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其主要特征是可计算,把纷繁复杂的各色信息转换为可度量的数字,建成数字化模型并转变为二进制代码,成为可计算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将连续变化的输入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数字0和1表示。这是数字化的基本功能。   数字化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计算机,离开数字化就没有多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也就没有今天的智能化之说了。数字化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将和智能社会相生相伴。
  3.2 智能社会的神经:互联网
  在很长的时期里,报纸、广播、电视主导着世界传媒领域。而今,互联网已成为传媒霸主,通过成千上万的网站、数以亿计的计算机终端、移动终端,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这个大众传媒比以往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多更快、更经济、更有效地把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传播到四面八方。
  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全人类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每个人都能对一群人带来巨大变化,每件事物也与诸多事物产生无数的信息关系,这就是已经形成的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物联网。众多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包括移动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以及汽车、服装、可穿戴设备等生活用品。它们所创造并分享的数据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量信息[2]。
  3.3 智能社会的血肉:大数据
  从数学专业说,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但是从信息化角度来说,数据不仅包括数字,还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大数据用以描述信息资源量之大。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发表的报告中说:“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3]。” 具有规模海量化、处理快速化、类型多样化和价值碎片化等特征。
  大数据技术让人类获取庞大的信息化的生产资料,这是基础的一步,其核心要义是对数据的处理,也就是对数据的“洞察能力”,通过洞察实现数据的“增值”,进而实现更高的决策效应。完成这个目标,单台计算机无能为力,必须依托云计算的流程优化能力,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挖掘。这里可出看出,大数据与云计算是密不可分的。随着量子计算、自动软件的发展,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动态数据的分析处理将会越来越强,这种能力也将会从商业应用扩展到大众使用。
  3.4 智能社会的思考力:云计算和深度学习
  云计算和大数据,谁催生了谁,难以定义,但是两者相互依存无法分割却是事实。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化技术、分布与并行计算技术的完善,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以及以存储、计算等为主要内容的云服务,克服了传统计算模式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使得大数据处理越来越普遍。为此,微软认为云计算是将计算资源分散分布,是一种“云+端”的计算,将资源分别放在“云”上、用户终端以及合作伙伴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合理配置计算资源的分布[4]。
  计算机的升级发展,逐步产生了机器学习,其目标是让计算机系统具有人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结构学习或分层学习)是基于数据表示的一类更广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建模及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决策过程由计算机在深度神经网络内部自动完成[5]。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加速發展进程中,深度学习如鱼得水,带动机器学习算法、方法日新月异,形成了众多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尤为显著。
  3.5 智能社会的精气神:人工智能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Harry Shum)2017年说:“云计算与日俱增的强大威力、运行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强力算法,再加上今天能够获取到的海量数据,在这三股强大动力的交织驱动下,今天,我们终于有能力实现人工智能的梦想[6]。”
  人工智能是个新生事物,却让当今人类社会充满了迷人新奇特征。生产工具有了感知能力,能够做到感知外部世界,并获取相应的外部事物信息。还具有认知能力,能够记忆并利用具备的知识对众多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够自觉学习,使自己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形成决策并传达相应的信息[7]。
  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人工智能正在与产业技术深入融合,成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拥有无穷的潜力,有能力颠覆任何现有的垂直行业。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还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认知功能方面需要更多努力去突破,同时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需要同步研究的新课题。
  4 结语
  对于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划分是相对的,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科技革新相互衍生、推陈出新,很难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智能化便是与自动化一脉相承,也是源于机械化、电气化时代的一场科技革命。但是,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智能革命与前三次科技革命有着本质的差异。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一直是只有人类自身在不断学习、积累并创新;而智能化时代,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更为显著的差异是,在前三次技科技革命时代,人类创造新机器后要去学习和适应它;而在智能化时代,机器将主动学习,并不断地适应、服务人类。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重要意义表现在将带领人类突破自身潜力的极限。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正在加速发展,理论技术在加速整合,所有这些都将催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动机快速运转,必将把智能社会推向最高水平,产生新一次的技术革命,让人类获得更强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际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M].上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李彦宏.智能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3] 姚玮,江樱.浅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J].科协论坛, 2013(8):49-50.
  [4] 夏铭远.浅谈云计算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新通信, 2018(15).
  [5] 汪飞.基于人工智能下深度学习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电脑迷,2018(10):148-149.
  [6] 沈向洋.微软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智慧[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7(6):19-21.
  [7] 刘卫国.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铁路,2011(1):83-86.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双基础模式核算的新政府会计,其在会计核算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政府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必将进行全面调整。该文首先分析政府会计双基础模式的内涵特点,然后结合高职政府会计核算教学提出在双基础模式改革下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为高职财会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基础模式 政府会计 核算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
当前普通高校的器乐人才培养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舞台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几十年来的器乐教学固守陈规,强调主体演奏的个人技巧技能,极少涉及舞台表演,培养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着。由于集成电路器件的一系列优良特性,在工业科技领域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增加着,为了保证工业集成电路的企业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随之展开,尤其是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设施之一,而城市轨道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功率、大吨位设备的出现,采煤工作面回撤工作日趋重要,回撤工作进行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安全优
9月5日,仔猪腹泻“金盾工程”报告大会在河北保定召开,近500名养猪业精英参加本欢会议。
综放面过陷落柱会增加矿井生产变化环节,经过缜密分析地质条件赋存情况与矿井自身基础条件,并形成可行性较强的管控措施,能有效提高过陷落柱安全度和速度;与此同时,对于“过
由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和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不足,以及传统的诉讼制度又要求原告与案件必须存在直接关系,这就导致对破坏环境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和法律制裁。因此,健
非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课程简单实用,但由于语法较多,学生容易进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缺乏对课程实践技能的锻炼,学以致用的效果不理想。根据CDIO模式的特点,基于CDI
古城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在回撤过程中,受顶板压力影响,支架拉移困难,导致工作面回撤周期长,安全管理难度大。本文总结了安全快速回撤工艺流程及应用效果,其应用实现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