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网络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也正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网络环境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了自主阅读的兴趣
  语文阅读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以后,阅读教学上的“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一切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影响,他们才会同样充满激情投入其中。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方法老套,一本书、一支笔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自从学校开始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利用计算机网络上课。悠扬舒缓的音乐,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兴奋,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课时,书中的文字单调,让学生纯粹的朗读,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非洲,领略非洲的多姿多彩。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欣赏非洲,让他们从内心切实地感觉到非洲的色彩斑斓,从而达到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并且还配以自己的表情,读得有滋有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主动的态度,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
  二、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品质
  由于有计算机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1.认知品质
  也就是记认文字符号的能力和正确流利地把语句读出来的能力。这是深入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在网络的参与下,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可以进行再加工,或文字与画面结合,或文字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包括动态、静态)三者结合,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真正当家作主,这样易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能通过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直接意义,具有良好的认读品质。
  2.理解品质
  理解是阅读品质的核心,是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认识过程。单纯的阅读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利用网络教学,由抽象到形象,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容易得多。如在教学《锄禾日当午》这一首古诗时,在网页上利用动画,生动地把炎热的太阳挂在半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太阳底下有一个老农正在烈日下锄禾,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滋润了禾苗。同学们争着看这个电影,反复看并联想:劳动非常辛苦,这盘中的一粒粒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古诗蕴藏的内含自然就体会到了,从而进一步升华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3.创造品质
  由于理解比较深刻,在网络的参与下,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英勇跳崖”部分时,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并仔细体会和品析,然后要求五名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看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质。接着让学生在网上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最后教师用非常富有激情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看了五位同学的表演和这段电影,此情此景,难道不想对五壮士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有的慢慢举起小手,泪流满面地说:我这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有的捏着小拳头,非常愤怒地说:日本鬼子太可恨啦!五壮士太伟大了!小学生的语言虽然童气十足,但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虽然图像信息是生动的,但语言符号是抽象的,通过学生的“读、看、思、议”品味到什么是恨,什么是爱。这种“恨”与“爱”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品味到的。学生的回答,不失为一项创造。
  三、提供了阅读方便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阅读已渐渐演变成学生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满足学生知识量的需求,减少在阅览室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的难度。网络无限的信息资源、极快的速度、和方便的检索手段是其它工具所不具备的。平时的教学只限于课堂,而在课堂使用网络后,课后学生仍然可利用网络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了阅读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时常会为多次指导学生学习同一知识仍然掌握不了而烦恼,网络则不然,学生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学习,他总是那么热情而周到。再者,在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存在着差异,这是小学生阅读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自学能动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网络可扫除这一障碍,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征服欲,以此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取得的阅读效果也就非常显著了。
  (作者单位:636150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健康教育离不开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在健康课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健康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亲身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如:通过教学“户外活动的安全”这一课,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作业上都知道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在走进大自然实践活
期刊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并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导” 与“学”的作用,实现“导”与“学”充分融合。  一、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导是外因,学是内因,学生学得如何,主要是内因起作用。所以,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先学,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导”(引导、
期刊
小学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养蚕。孩子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四处搜寻蚕籽,并按照教师的指导精心侍弄,等待蚕宝宝出世,终于,盼到了蚕宝宝出世了。身处县城,桑叶确实不易找。于是,孩子得求助家长。家长们,你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要不要帮助孩子完成这项实践作业呢?或者说协助孩子,让孩子动手做好他们感兴趣的事呢?  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焦急的对妈妈说:“妈妈,快给奶奶打电话,让她今天
期刊
【摘要】否定性评价是发展性过程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实施中应用多种方法,有艺术地说“不”,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形成正确评价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否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学生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加以引导。”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肯定学生的一切进步与成绩;就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成为艺术家。一个好教师,可以从理发师的工作中去体会教学的艺术,理发师都是根据你的头型、脸型来给你理发,给你设计发型的。剃头匠呢?他不看人只会把长发剃短或者剃光就了事。你是个教育家还是个教书匠,从理发师和剃头匠的区别中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教育家,就应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经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班主任怎样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字做起:  爱。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育人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勤。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即勤了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我以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为契机,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了作者为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国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的。  一、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
期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有五十三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等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的交流日趋频繁,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也日趋强烈。  少数民族对汉语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而小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汉语教学要符合语言的自然规律;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
期刊
热爱学生是对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这就体现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
期刊